在抗日戰(zhàn)爭的時候,386旅直接被日軍視為眼中釘,恨不得將其全部消滅,可是386旅卻能在日軍多次報復下,完好無損。能夠讓敵人記恨也說明了386旅實力不俗。不過這支部隊能夠這么的勇猛,自然同其領導人分不開。386旅存在于1937年到1945年,這期間有過三任旅長。當然陳賡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至于另外的兩個旅長都分別是誰呢?他們都獲得什么樣的軍銜呢?
31軍是這個旅的前身,而31軍是屬于四方面軍的。要說剛剛建立起來的部隊,旅長應該是原有部隊的軍長來當,可由于31軍的情況比較特殊,而那三位軍長沒有辦法任職。王樹聲是首個軍長,草地分兵時做了錯誤選擇,后來由于西征失敗,在1937年才回到延安,不過這時旅長已經確定,而王樹聲去了抗大當校長。
余天云軍長,在1936年4月四川之作戰(zhàn)犧牲。蕭克是第三任,最初是在二方面軍中擔任重要的職務,后來又聽了張國燾的話去了31軍,好在沒多久他就醒悟了,于是就去了120師當起了副師長。因此,386旅的旅長就需要從其他部隊中挑選,最后組織選擇了陳賡,覺得他是最合適的。
因為386旅同四方面軍有關系,那么這個旅長也需要同這個方面軍有淵源。而陳賡雖然在長征的時候是在中央紅軍中,不過他也曾在鄂豫皖戰(zhàn)斗過,在部隊里的地位挺高的。在四方面軍組建時,陳賡當過師長,參謀長,就他的這些經歷來看,當旅長完全夠格。
386旅有了陳賡的帶領,發(fā)展的很不錯,還多次得到上級的嘉獎。陳賡也沒有停止腳步,繼續(xù)帶著部隊開拓疆土,而且在解放戰(zhàn)爭的時候,還長期受軍委的直接領導。這支部隊打下不少出色戰(zhàn)績,組織也一度要以該部隊為主組建野戰(zhàn)軍,且讓陳賡來當這個司令。不過最后毛主席等人覺得還是要在中原打大仗,陳賡的部隊重新歸屬于劉鄧大軍指揮,而這也就讓他失去當野戰(zhàn)軍司令的機會。
1940年陳賡帶部隊來太岳同閻錫山部作戰(zhàn),后太岳軍區(qū)建立,而陳賡久成為軍區(qū)司令,工作范圍就擴大到了整個軍區(qū),那386旅就由王近山負責,他也就成為了旅長。在此之前,王近山是該旅的一個團長,打仗是一把好手。他的部隊負責打硬仗,惡仗。抗日戰(zhàn)爭中王近山可是立下赫赫戰(zhàn)功,尤其是在面對日軍的圍剿時,他勇猛沖鋒,從來沒有掉過鏈子,他的存在給戰(zhàn)士們不小的鼓舞。這也讓日軍對他恨之入骨。
雖然在戰(zhàn)場上多次受傷嚴重,可是王近山在傷好之后,依舊沖鋒在前,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就連陳賡都被王近山的狠勁兒給折服了,還說他就是個王瘋子,不過他的瘋可不是沒腦子的那種。王近山還曾在385旅中待過一段時間,不過在陳賡不當旅長后,組織就又將其調回了這支部隊,且還成為了旅長,因為他的能力可以獨當一面,深受組織信任。王近山各方面出色,獲得中將。
劉忠是最后的旅長,這是在1945年王近山被調到了劉鄧大軍中任職之后了。此時正是重慶談判,國民黨卻還是迫不及待的對晉冀魯豫發(fā)動進攻,于是劉忠就帶著部隊去攻打長子縣城。劉忠也沒有讓組織失望,圓滿完成任務。而這也是386旅的最后使命,劉忠就去了4縱中當旅長。解放戰(zhàn)爭時,劉忠跟著陳賡作戰(zhàn),是四縱的參謀長。后來他又成為太岳的軍區(qū)司令,而1955年他同樣是中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