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天上的星斗換了方位,人間的規(guī)矩也添了幾分禁忌。
老輩人說,這月地府的門閂子松了,孤魂野鬼們揣著通關(guān)文牒,浩浩蕩蕩來人間“串門”。
您可別當(dāng)這是迷信,翻開《荊楚歲時記》,
里頭白紙黑字寫著:“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仙。”這盆供的不是別的,正是給那些無主孤魂的“外賣”。
要說這鬼月的來歷,還得從道教的“三官”說起。
天官賜地,水官解厄,中元地官赦罪,恰在七月十五。
您瞧《東京夢華錄》里寫的,汴京城的百姓們早早就備好了酒食,河邊上放燈,那叫一個“萬盞河燈照夜明”。
佛教也不甘示弱,《盂蘭盆經(jīng)》里目連尊者救母的故事,愣是把個孝道講成了普渡眾生的盛典。
鬼月三不出,不富也添喜
(一)夜不出戶:月黑風(fēng)高防“撞客”。
“七月半,鬼亂竄?!?/strong>這頭一不出,便是夜不出門。
您當(dāng)這是老輩人瞎講究?《金門志》里寫得明白:“七月朔起,各社延僧道設(shè)醮,作盂蘭會,俗名普渡?!?/strong>這普渡的可不是活人,是那些個在陰間排隊等投胎的“好兄弟”。
老北京城有個講究,子時之后絕不走夜路。您要問為啥?
《子不語》里有個故事,說有個秀才夜讀,忽見窗外飄進(jìn)個白衣女子,直勾勾盯著他看。第二日便高燒不起,郎中說是“沖了煞”。這煞氣可不是鬧著玩的,輕則病一場,重則折陽壽。
(二)口不吐惡:言語如刀斬福根
這二不出,是口不出惡言。您可別小瞧了這張嘴,《唐律疏議》里早有明文:“妄言鬼神者,杖八十?!崩陷吶顺Uf:“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七月里更甚,您要是在院子里罵街,保不齊哪棵老槐樹后頭就站著個聽壁角的。
《聊齋志異》里有個王生,七月十五喝高了,指著月亮罵:“這破月亮,照不如我亮!”當(dāng)晚就夢見個白衣女子,說他是“月宮執(zhí)事”,第二日便口吐鮮血,臥床三月。您說這是巧合?
《周易》里早說了:“言行,君子之樞機(jī)?!?/strong>這樞機(jī)一開,福禍可就難料了。
(三)財不外露:悶聲發(fā)大財?shù)男C(jī)
這第三不出,是財不外露。您當(dāng)這是老輩人摳門?
《金瓶梅》里西門慶七月十五在廟會顯擺,當(dāng)晚就遭了賊,損失三百兩銀子。
這可不是小說家言,《清實(shí)錄》里記載,乾隆年間京城七月盜案頻發(fā),戶部專門下文:“夜不閉戶者,罰銀十兩。”
老上海人講究“財不露白”,七月里連金戒指都不戴。您要問為啥?
《滬城歲事衢歌》里唱得明白:“七月半,鬼門關(guān),金銀財寶藏身邊?!?/strong>這藏的可不是錢財,是那份“和氣生財”的講究。
如今這鬼月,早不是當(dāng)年“談鬼色變”的光景。
您看香港的盂蘭勝會,成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臺灣的“搶孤”比賽,愣是把祭祀搞成了運(yùn)動會。
可老輩的規(guī)矩還在,只是換了身新衣裳。
蘇州人七月十五必吃“扁食”,這扁食的褶子要捏成蓮花狀,說是給鬼魂指路。
您要是不信,翻翻《吳郡志》,里頭的“鬼食”記載,可比這講究多了。
北京人講究“七月十五送羊”,這羊得用面蒸,還得點(diǎn)上紅曲,說是給祖先的“坐騎”。
您要問這“三不出”如今還靈不靈?且看科學(xué)怎么說。
七月暑氣未消,濕氣重,夜間外出確實(shí)易感風(fēng)寒;言語過激導(dǎo)致血壓升高,可不是鬧著玩的;
至于財不外露,心理學(xué)中的“聚光燈效應(yīng)”早有解釋——顯擺遭人妒,古今同理。
老輩人的智慧,往往藏在那些看似迷信的規(guī)矩里。您要細(xì)究,這“三不出”哪是禁錮,分明是教人“慎獨(dú)”的哲學(xué)。夜不出戶,是教人敬畏自然;
口不吐惡,是教人修身養(yǎng)性;財不外露,是教人低調(diào)做人。
這鬼月啊,就像一本老黃歷,翻過去是禁忌,翻過來是智慧。
您要問這“三不出”到底靈不靈?
且看那河燈順流而下,承載的何止是思念,更是一個民族對傳統(tǒng)的敬畏與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