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對象說身高183厘米,實際可能只有180厘米;月收入說是1萬至3萬元,區(qū)間一律按最低算,真實收入就是1萬元……”近日,以“鑒定相親對象是否適合結婚”為主要內容的直播在網絡上迅速走紅,吸引了眾多有婚戀需求的消費者。然而,這類看似能為婚戀選擇提供標準答案的服務,背后卻暗藏諸多消費陷阱與問題。9月5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此提醒消費者,理性看待相親鑒定服務,警惕權益受損。
記者發(fā)現,在一直播間內,主播手持馬克筆在白板上快速演算,通過一套自創(chuàng)的分析公式,對相親對象的年齡、職業(yè)、收入、家庭背景等信息進行量化鑒定,并給出所謂是否適合結婚的結論。而在更多短視頻平臺搜索相親鑒定時記者發(fā)現,通常這類直播首次分析在20元左右,若需要進一步的私人定制、擇偶定位等服務則需要另外付費,甚至還有包月、包年套餐。
江蘇省消保委指出,情感與婚戀的核心是真誠與溝通,難以通過公式量化。相親鑒定直播的走紅,反映出當代青年對婚戀的向往,試圖借助這種看似可量化的鑒定服務減少試錯成本,但這種量化鑒定存在諸多隱患。一方面存在販賣焦慮的情形,如此類直播將復雜的情感聯(lián)結簡單量化,忽視了情感中信任、包容、責任等核心價值,容易引導年輕人形成功利化的婚戀認知,加劇婚戀焦慮。另一方面,主播將相親對象的個人信息公之于眾,對其人格特質進行量化評分和片面批判,涉嫌侵犯隱私與人格尊嚴。
此外,部分相親鑒定主播夸大工作經歷、虛構職位頭銜和從業(yè)資質,且一部分主播不在賬號主頁直接售賣服務,而是通過平臺外的第三方渠道提供付費咨詢。一旦產生糾紛,消費者往往因脫離正規(guī)平臺監(jiān)管,難以有效維權。
針對此類現象,江蘇省消保委建議平臺強化主體責任,加強對相親鑒定類賬號的管理,要求其公示服務流程及規(guī)則;加大直播內容審核力度,對虛假宣傳、制造婚戀焦慮的主播采取限流、停播等處罰;設立官方投訴渠道,協(xié)助消費者維權。從事婚戀服務機構及主播應嚴守底線,確保服務專業(yè)性與合法性,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保證服務品質,不夸大其詞、不虛假宣傳,如實告知服務內容與效果;尊重和保護他人隱私,引導消費者關注情感本身,建立真實的情感聯(lián)結。
同時,消費者也應理性看待相親鑒定直播,樹立正確的婚戀價值觀,可以將直播內容作為參考,而非婚戀決策的標準答案。選擇服務時,仔細篩選服務機構,主動查看對方的營業(yè)執(zhí)照,核實有關資質和直播內容的真實性,認真審查合同內容,參考其他消費者評價,警惕低價引流、高價推銷等消費陷阱,遇糾紛及時通過投訴渠道維權。
〖免責申明〗本文僅代表本賬號個人觀點,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本賬號將迅速采取措施,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賬號不承擔任何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