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學,一985大學書記就火了。
周末,一個名為“人大剛子”的小紅書賬號突然起號、迅速走紅、一夜?jié)q粉1萬。
經(jīng)確認,它是人大黨委書記張東剛的個人小紅書賬號。網(wǎng)友瞬間炸了:還真有副部級大學書記實名上網(wǎng)的啊。要知道,公開個人社交賬號,他可是在高校領導里首開先河。
而他也不負眾望,上來一句“拜見各位最可愛的同學們”,直接讓評論區(qū)成為學生和家長的大型提訴求和許愿區(qū)。
大家一口一個“剛子”,剛子也及時回應和解決大家的訴求。
像食堂增設水果的問題,前一天提的,第二天就解決了。還有校區(qū)班車、擴建教學樓、學生補貼費用上漲等問題,網(wǎng)友:漲粉的速度都趕不上剛子回應的速度哈哈哈。
在評論區(qū),方老師也看到有人提到了最近全網(wǎng)熱議的:大學生家長會話題。
最近,北大、上海交大、浙大等多所985高校開大學生家長會事情,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
用學校的話來說,這是“家校共建”的全新探索。但有不少網(wǎng)友表示:大學生都已經(jīng)成年了,有必要還開家長會嗎?
甚至有學校還建立了家長群、有老師還要家訪。
圖源網(wǎng)絡
在家長群里,家長們會全方位操心孩子們的生活和學業(yè)。例如在“學生家長團購水果群”里,家長會親自給孩子下單買水果。
一日三餐照料之外,家長們還會討論孩子這個學期應該選什么課、什么時候應該考四六級、升學就業(yè)和出國規(guī)劃、還有戀愛相親購房……
真的有必要嗎?面對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學校和家長究竟如何把握好放手和支持的界限?
01
他們究竟是大學生家長
還是高四/五/六/七生家長?
其實早在2021年,復旦大學的學生們就曾“臥底”幾個高校的家長群,試圖理解它的運行機制。
為了方便管理,大學生家長群往往都有一整套嚴密的身份驗證和標識流程:
群號由家長口口相傳;進群需要提交照片、學生卡、錄取通知截圖等相關(guān)信息;進群后需要將群昵稱按格式修改,改完之后的昵稱涵蓋諸多信息,不免有些冗長:
圖源:@復旦青年
“臥底”們過五關(guān)闖六將地進入家長群后,看到了家長們豐富多彩的交流內(nèi)容:
有在校運會等大型活動里找自家孩子的:
圖源:@復旦青年
有“拜兄弟”“結(jié)親家”的:
圖源:@復旦青年
有記錄孩子的大學生活的:
圖源:@復旦青年
還有關(guān)注專業(yè)前景的:
圖源:@復旦青年
以上內(nèi)容自然無法概括大學家長群內(nèi)所有的聊天內(nèi)容,不過仍能引導我們?nèi)シ治黾议L們加入家長群的兩大目的——對孩子生活、學業(yè)與未來的操心甚至是管控。
生活上,為孩子的大小事處處操心,包括但不限于食堂漲價、作業(yè)過多、打蚊子……
圖源:@南大新傳
學業(yè)和未來上,像個“鏟雪車式父母”,慣于為孩子安排計劃,幫助孩子提前掃清成長路上障礙。
2022年,某大學一重點班家長就在群內(nèi)就保研條件與校方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度引起廣泛關(guān)注:
圖源網(wǎng)絡
無獨有偶,另外一所大學的家長就這樣總結(jié)過孩子大學四年以來,家長群聊天主題的變化:
由入學時的宿舍問題,到就讀一段時間后的學習問題,臨近畢業(yè)就開始討論起出路問題,以及貫穿始終的“相親”和“購房”問題。
圖源:今日頭條
真是大小事,事事操心!
當然,有些家長的心情也能理解,比如大一新生家長的“分離焦慮”:
一時間無法適應孩子不在自己身邊的生活,擔心孩子照顧安排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加之孩子上學后與自己的交流變少,只得依靠家長群來與孩子的生活增加更多關(guān)聯(lián)。
但這些家長各種“操心”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仍然把已經(jīng)成年的孩子視為被照顧者、被管理者,不重視孩子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是習慣于做個“直升機式父母”,過度操心甚至是管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即便是地理距離的拉遠,難改變的是超出界限的插手。
而且有時也有學?!斑f奶瓶”,有高校推行整體學生管理模式,如要求學生統(tǒng)一早自修、晚自修,由輔導員進行點名、考勤等。隨著考研高考化,采取中學管理模式的大學也越來越多。
而過度“操心”的家長們,以為是為孩子好,卻不知不覺把孩子養(yǎng)成生活和精神上的“巨嬰”,讓孩子一直在“被照顧”“被管理”“被規(guī)劃”中長不大。
02
抵觸家長群
渴望逃離和獨立的孩子
南京大學曾面向全校同學發(fā)布過一份名為《關(guān)于大學生對大學家長群的態(tài)度》的問卷。
在問卷中,受訪者填寫了多種多樣的“反對原因”,但主題基本都不出離于“我已經(jīng)成年了,我想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圖源:@南大新傳
你看,大學生們并不愿意被外界戴上“巨嬰”的帽子,這頂帽子讓他們感到“壓力山大”。
家長的過度關(guān)心和孩子自我意識之間,存在巨大的張力。
孩子們覺得時刻感受到被關(guān)注,甚至是被盯住,從而給他們造成一種緊張感,甚至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表示,家校共建是很重要,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家長群這樣的信息交流渠道全盤否定,但“老師和家長要知道界限在什么地方,一味包辦必會剝奪孩子的成長機會?!?/strong>
李梅的女兒是北京某985大學的大一新生。上大學前,李梅習慣像“直升機”一般地盤繞在孩子身邊,為她解決一切問題。僅僅是在學業(yè)上,李梅就花費很多資金給孩子請了各種私教。
雖然最后女兒取得了很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但無論是李梅還是孩子自己,都在短暫的喜悅后、在進入大學后產(chǎn)生了深深的擔憂——
前者發(fā)現(xiàn)到了大學后,自己不能及時出現(xiàn)在孩子身邊為她解決問題;
后者則是不知道應該如何完成大學學業(yè),因為在高中時,母親和老師會為自己準備好學習規(guī)劃和重難點;但到了大學,這些東西都需要自己來上手,她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做不好。
于是,李梅在孩子上大學后,頻繁聯(lián)系女兒的大學老師和輔導員,詢問孩子的績點,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詢問保研政策……她還想為女兒“打點”好一切。
而女兒在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無力后,越對母親的過度操心感到反感,甚至直接屏蔽母親的消息。
親子關(guān)系降到冰點,無奈的李梅甚至開始拜托起自己在北京工作的親友,了解女兒的近況。
從李梅女兒身上,我們能看到:
家長越是過度關(guān)心,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主觀信念)越低。
于是在面對新挑戰(zhàn)時會不由自主地退縮,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逃避而不是自己去試著解決,“逆商”也會變低,在遇到挫折時會表現(xiàn)得比較脆弱。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變得“扛不住事”,變得“什么小事都要找我?guī)兔α恕保徊糠衷蚓驮谟诖恕?/p>
圖源:小紅書
孩子的長大就是一個不斷遠離父母的過程,這里的“遠離”,不只是物理距離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我們需要正視孩子有自我獨立的需要,需要學會逐漸放手,需要懂得在“放手”與“支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把握好界限。
03
大學生家長群縮影之下
父母得體的退出
大學生家長群,也只是部分家長不愿放手的一個縮影。
如今,還有研究生家長群、博士生家長群,甚至公司員工家長群。
就算沒有群聊,家長們也有各種“關(guān)心”孩子的方式。
前段時間,一員工父母非要和領導見面,一個怕孩子累了要求領導換崗位,一個怕孩子難找對象要求領導給介紹對象……
圖源:@暴走漫畫
再比如這位家長,強行參與孩子公司的團建,把上至經(jīng)理主管,下至自己的孩子在內(nèi)的所有人,統(tǒng)統(tǒng)教育一遍:
圖源:@暴走漫畫
還有這位家長,讓孩子工作的超市都充斥著“大小姐駕到,統(tǒng)統(tǒng)閃開”的氣氛:
圖源:@暴走漫畫
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那等每年年中和年底匯報的時候,員工在上面述職,他們的家長在底下觀摩?
這些新聞令人咂舌,也發(fā)人深省。
心理學家克萊爾曾說過,“這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strong>
真正的父母之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足夠的自由。
比如在大學規(guī)劃以及畢業(yè)去向上,我們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以及了解到的信息,給孩子說明各個選擇的利弊,給出建議,最終交給孩子選擇,而不是直接替他們決定。
希望我們都能在不斷探索與磨合中,找到與孩子相處的邊界,最后,以紀伯倫的一首小詩做結(jié):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
屬于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后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里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
也愛無比穩(wěn)定的弓。
參考:
[1]復旦青年: 臥底大學家長群:除了相親,父母們還在聊什么?
[2]南大新傳: 特寫 | 南大“家長群”:支持與爭議的存在
[3]共青團中央: 進入大學后,我媽想要進大學家長群……
[4]暴走漫畫: 大學家長群算啥,你見過員工家長群嗎?
[5]聽說吧心理咨詢: 青少年心理咨詢:孩子都要上大學了,還是很依賴父母,該怎么辦?
[6]果殼: 從小優(yōu)秀的孩子,長大怎么成了“985廢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