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學校,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讓他們在實踐與探索中成長?近日,記者走進康巴什區(qū)第八小學西校區(qū),親身探訪了這所以科技教育為特色的新學校,如何通過課程重構,打開教育萬花筒。
學校是全新的,課程也是全新的。
在充滿科技感的人工智能教室內,三年級一班的孫卓同學正全神貫注地操作腦控機械臂。她頭戴的智能腦電波采集設備不時閃爍藍色微光,實時捕捉著她的專注信號。當她凝神注視屏幕上的目標時,機械臂緩緩升起,精準夾起了桌面的圓球?!斑@需要極強的專注力,”孫卓笑著說,“特別有意思,我感覺自己像個科學家?!?/p>
“新學期來到新學校,最讓我驚喜的是這里的科學課程?!彼a充道,“教室布置得像科技館,每一堂課都像探險,讓我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p>
這門引人入勝的“腦控機械臂”課程,是區(qū)八小西校區(qū)“科學走班制”特色課程體系的一個縮影。在這里,學生可自主選課,從人工智能到數字創(chuàng)意,從智慧探究到航空航天,五大類科技課程為每個孩子打開通往個性化成長的大門。
走進旁邊的教室,五年級學生正沉浸在仿生世界的探索中。一組學生小心調試已完成的仿生蝴蝶模型,觀察其在空中的滑翔軌跡。在這間教室,傳統(tǒng)學科界限被徹底打破,藝術與科學交匯,創(chuàng)意與技術融合。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喜悅和探索的勇氣。
“我們構建了‘基礎—特色—融合’三級課程架構,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賽道。”區(qū)八小西校區(qū)執(zhí)行校長高曉燕告訴記者。這一創(chuàng)新“萬花筒”課程體系以國家基礎課程為根基,以“科學走班制”特色課程為中層支撐,以跨學科項目融合課程為頂層引領,形成了層次分明、有機銜接的課程生態(tài)。
在康巴什區(qū)第八小學教育集團的理念引領下,西校區(qū)秉承“內在和諧、外在美好”的和美教育追求,定位“智匯和美,小學大成”為辦學特色,以“在實踐中成長,在創(chuàng)造中成才”為辦學理念,構建了以“萬花筒”為核心的課程體系。
高校長認為,教育的真諦不在于被動灌輸,而在于主動探索。“我們通過項目式學習、社團活動等多元課程,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動手實踐、大膽創(chuàng)造。”
除了豐富有趣的科學課程,校園環(huán)境也處處體現“新”意。依托“智匯和美”文化精神,學校以智慧藍與活力黃為主色調,匠心打造“智慧谷”與“萬花筒”兩大主題廊道。它們不僅是連接空間的通道,更是融合色彩美學、光影藝術與教育功能的育人場域。
“智慧谷”以藍色調和科技感設計引導學生潛入思維深海;“萬花筒”則通過黃色主調與多彩光影激發(fā)創(chuàng)造活力。明快溫暖的色彩在空間中流動交錯,營造出既現代又充滿童趣的氛圍,彰顯學校對創(chuàng)新教育空間的前瞻探索。
“我們堅信環(huán)境是第三位老師。”高校長表示,“這些精心設計的空間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科技與美的融合,激發(fā)探索欲望和創(chuàng)新精神?!?/p>
這種空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環(huán)境育人”的理念。每一個角落都在訴說教育故事,每一處空間都在點燃學習熱情。
這些孩子們正迎著陽光,在思考、創(chuàng)造和探索中,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圖/文:奇越)
編輯:李仙渝
校 對:劉麗芹
審核:李臻昊 王芳
終審:紀杰峰
聲明:康巴什區(qū)融媒體中心原創(chuàng)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康巴什發(fā)布》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