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七月二十四,是民間所敬的龍樹菩薩圣誕。菩薩以智慧、慈悲聞名,被推為佛教“八宗共祖”,在信眾心里是一位化解煩惱、廣施善緣的“菩薩師長”。在這天,很多地方都保留著“吃四樣素食、做一件好事、忌一件事”的傳統(tǒng)。吃,是敬,也是借節(jié)日為家人添幾分平安;做,是行善積德;忌,是收住心、守住念。
老輩人說,龍樹菩薩的故事有趣得像一部戲。年輕時,他聰慧如火,精通天文地理、經(jīng)典秘讖,還學得隱身術,三好友曾一同潛入王宮尋樂。意氣風發(fā),卻在一場宮里的變故中,眼睜睜看著朋友喪命。那一刻,他才明白了“欲念”背后的險與空。做一事:積善于日常忌一事:戒殺護生
自此,他舍棄紅塵,入佛門修學,從南印度到北印度四處參訪,經(jīng)年累月鉆研佛經(jīng)。一次因緣,他被大龍菩薩帶入龍宮,見識到珍藏的大乘經(jīng)典——僅僅翻看經(jīng)題,便用了三個月,令他再不敢自大。此后,龍樹菩薩以一生弘法,廣度眾生。他的生日,自然就成了人們修心行善、感恩求福的吉日。
在老家,這“四樣”雖各地有變,但寓意相近。它們不只是填飽肚子的菜,更是有著美好祝愿的食物。" src="http://dingyue.ws.126.net/2025/0915/89bf32bdj00t2l6xd0103d000jm00q4p.jpg">
一、豆腐——兜住福氣
豆腐色白如玉,寓意清白順遂,又有“多?!敝簟?br/>家常做法像鍋塌豆腐:將豆腐切片夾肉餡,裹粉蘸蛋液煎至金黃,再加調(diào)味汁小火燉幾分鐘,外香內(nèi)嫩。若是全素日,也可以用菌菇泥代替肉餡,那份香氣絲毫不減。
二、羅漢齋——福慧同修
羅漢齋原是佛門供齋,一般十八種素料搭配。家常版可用香菇、胡蘿卜、腐竹、荷蘭豆、粉絲同炒,味道清淡卻層次分明,象征十八羅漢護佑平安。炒的時候少油少鹽,保留蔬菜原味,才有那份清凈感。
三、素三鮮——三世吉祥
土豆、胡蘿卜、青紅椒顏色鮮亮,寓意過去、現(xiàn)在、未來都吉祥如意。簡單翻炒,口感爽脆甜香,在餐桌上很是醒目。
四、香菇——鼓財添喜
香菇諧音“鼓”,象征財富鼓鼓的好彩頭??稍诠矫鎰澥值?,淋調(diào)好的醬汁蒸熟,菇香滲滿汁水,配飯尤佳。
這四樣菜看似簡單,卻像是用味覺織成的祈愿,把一家人的平安與富足寄在一桌飯上。
今天的“做一事”,說來不必驚天動地,一杯熱水遞給老人,一句鼓勵送給朋友,或是替巷口的流浪貓放一碗飯,都算在內(nèi)。
在菩薩圣誕的這天,行善是為了提醒自己:幸福來自心地的柔軟。朋友阿英每年這天都會去寺廟做義工,擦長椅、掃落葉。她說:“忙完回家,看自己手上有灰,心里卻很亮堂?!?/p>
既是菩薩的日子,殺生自然不合宜。老人們會在今天暫時放下屠刀,甚至賣魚的攤販也會提前打烊,把未賣的魚放回江里。哪怕平日葷食的人,也會在這天為自己做頓素餐,既是敬畏,也是一種節(jié)制。
這份“忌”,不單是為了敬佛,也是借機會與萬物緩緩相處。
日頭漸落,廟門慢慢關起,香爐里的煙裊裊直上,像將白日里的喧囂都帶走了。桌上的四樣素菜,或熱或溫,端端正正地擺著。
今天的吃、做、忌,不是為了形式,而是讓我們在繁忙的日子里有個借口放慢腳步。正如老話說:“心安處,便是福?!边@一日的清凈,或許能為余下的日子添一分善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