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首款國產(chǎn)3A游戲《黑神話:悟空》全球同步上線。
該游戲以吳承恩所著《西游記》為背景設定,通過情感敘事再現(xiàn)充滿東方美學特色。
游戲場景中大量高度還原的中式古建筑呈現(xiàn)成為游戲一大亮點。
據(jù)媒體不完整統(tǒng)計,在各省市36個取景地里大同獨占6個,包括云岡石窟、懸空寺、華嚴寺、善化寺、覺山寺、永安寺等著名古建筑。
塞外的風,吹過雁門關(guān),吹過云岡石窟的佛龕,這次終于吹進這座被煤塵與時光共同包裹的城市——大同。
大同的人,不約而同想起了那個人。
2008 年 1 月 3 日,天還沒亮,一輛黑色轎車緩緩駛出御河橋。
車里坐著一個瘦削的中年人,灰白頭發(fā)貼在額前,像被風吹皺的宣紙。
他叫耿彥波,新任大同市長。
彼時的他并不知道,接下來的 5 年,他將與這座城互為刀刃,互為刀鞘,互為傷痕,也互為榮光。
到崗第二天,耿彥波誰也沒打招呼,踩著一雙沾滿黃土的皮鞋,鉆進古城北段。
眼前是一座三四層樓高的垃圾山,臭氣熏天。
當?shù)厝烁嬖V他:“垃圾底下,是 600 年前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的代王府城墻?!?/p>
那一刻,他像被雷劈中——
“原來大同的魂,被埋在了垃圾里。”
他爬上垃圾山頂,寒風卷著塑料袋啪啪打臉。他忽然轉(zhuǎn)身,對隨從說:
“給我五年,我把這座城,從垃圾里摳出來?!?
夜里十一點,規(guī)劃局會議室煙霧繚繞。
耿彥波把 2006 版總規(guī)“啪”地合上,推開窗戶,冷風灌進來。
“城市往西、往南,是慣性;往東,才是未來。”
他抓起餐桌上的餐巾紙,用圓珠筆唰唰一畫:
中間一條御河,像一把劍,劈開新舊兩個世界。
西邊,古城全部定成“保護區(qū)”,一寸高都不許長;
東邊,御東新區(qū),花園式新城,行政、文化、商業(yè)一股腦搬過去。
“這叫古今兼顧,新舊兩利。梁陳方案沒做成,我們大同做?!?/p>
那天夜里,他第一次在餐巾紙背面寫下四個字:
“一軸雙城”——后來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也寫進大同的命運。
2008 年 3 月,一紙《緊急通知》貼滿古城:
“所有在建項目,立即停工;所有違建,限期拆除?!?/p>
挖機轟鳴,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役。
2009 年,平均每一天,大同有 1 萬多平米建筑消失。
最夸張的是東城墻外,43 公頃違建,7 天夷為平地;
最扎心的是新勝苑小區(qū),交房不到 10 年,為給城墻讓路,整片樓被“腰斬”。
拆遷戶李大娘抱著小孫子,坐在瓦礫上哭:“才裝修的婚房,說沒就沒了?!?/p>
耿彥波路過,蹲下來,替她抹眼淚:“大娘,三年后,您抱孫子登上新城墻,我給您當導游?!?/p>
那天回家,他把自己關(guān)進辦公室,燈亮到凌晨三點。
秘書聽見里面反復播放一首《雁北謠》,調(diào)子嗚咽,像塞外的風。
從此之后,大同成了全國最大的工地,耿彥波成了“包工頭”。
他幾乎不在政府大樓出現(xiàn),白襯衫被汗水浸成地圖,灰皮鞋裂著口子。
清晨六點半,二十多個局長站在寒風中“等點名”,誰也不知他今天要去哪。
“井蓋合縫 3 毫米以內(nèi),裂縫超過 1 毫米,給我砸了重做!”
“沙子水泥比例 3:1,誰偷工,誰坐牢!”
罵完,他蹲在路邊啃五毛錢煎餅,兩口下肚,灌一口礦泉水,繼續(xù)走。
五年里,他修了 200 條路、400 里街巷;種下 1000 萬株樹,把十里鋪山染綠;
工人們私下給他起外號——“耿瘋子”。
他卻說:“春天挨罵,夏天就好,秋天有收獲。冬天?留給歷史?!?
耿彥波一刻不停息地催促著大同的城市化。
在御東新區(qū),耿彥波陸續(xù)開始了五大館的修建。
本著“每個大師都給大同留下一個作品”理念,美術(shù)館請了英國福斯特,大劇院請的日本磯琦新,圖書館請的哈佛建筑系主任科恩……
2010年,修復文瀛湖森林公園;2012年和2013年,花費4000萬元引入1000萬立方米黃河水,將文瀛湖灌滿。
路網(wǎng)改造全面鋪開。
“先修路,把城市的框架拉下來?!?/p>
在耿彥波的城市改造理念中,道路不僅僅是為了交通,更是城市的血脈,是城市最直觀、最生動的窗口。
2007年他在太原主導的迎澤大街拓寬改造工程就是印證。
單單2009年,改造、新建的城市道路就達43條、總長110公里,雨污、弱電、自來水、供熱等所有管網(wǎng)工程一并入地。
5年時間,耿彥波一共修了200余條道路、400余里。
不僅修路,還“起名字”。
重熙路、太和路、泰和路等道路以北魏、遼、金時期皇帝的年號來命名;
魏都大道、平城街、云州街、西京街等以大同的歷史稱號、典故來命名。
曾給耿彥波當了半年秘書的姬亞東,回憶耿彥波榆次的工作時說道,
“耿彥波做事效率很高,常常不按常規(guī)行事。
比如建設工程的供電有問題,他不會按常規(guī)先找副書記,由副書記找城建局局長,城建局局長找供電公司一把手,供電公司具體負責工作的人最后去落實,
他常常是直接找供電公司的經(jīng)理,甚至是具體供電所的相關(guān)業(yè)務負責人?!?/p>
耿彥波從不在政府大樓辦公,總是在工地或街道。
他高高瘦瘦的,穿著白襯衫,帶著各部門幾十號人馬,現(xiàn)場會隨時開。
一天只睡不到五個小時,天不亮就來工地巡查,誰也不知道是去哪個工地,所有局長、工程經(jīng)理六點半就得在工地等著他。
大同冬天早上六點半天還是黑的。“
他總是出現(xiàn)在施工現(xiàn)場,看上去就像一個包工頭,不像個領(lǐng)導,就像個受苦的人。”
一位國企退休工人以前在工地經(jīng)常能看見耿彥波。
日本紀錄片的導演曾問耿彥波,“為什么你不能懷柔一點呢?”
耿彥波說,“沒有時間啊,我還能干多少年?
大同錯過這次機會就沒有了,這次能沖上去就上去了,上不去就上不去了?!?/p>
歷史不會再給大同任何機會了。
耿彥波團隊在大同采用的“文化引擎+基礎(chǔ)設施”模式,先修復文保建筑、再完善路網(wǎng)、最后招拍掛周邊地塊。
大同古城內(nèi)地價由2008年前的約60–80萬元/畝,在2015年前后上漲至200萬元/畝以上。
代王府周邊商業(yè)用地成交單價最高突破300萬元/畝,實現(xiàn)“文化投入→土地溢價→財政反哺”的閉環(huán)。
2013 年 2 月 5 日,小年。
拆遷戶們湊了 3128 塊錢,給耿彥波買了雙新皮鞋,放在市政府門衛(wèi)室,附一張紙條:
“耿市長,把大同走成這樣子,鞋都破了,換雙新的吧?!?/p>
當天下午,省委調(diào)令到:耿彥波任太原市市長,即刻赴并。
沒有告別宴,沒有送別儀式。
他站在和陽門城頭,撫摸著尚未合攏的 185 米城墻豁口,像撫摸自己未愈的傷口。
車啟動那一刻,上萬市民涌上街頭,紅綢子簽名長達百米,有人跪地,有人痛哭。
耿彥波把臉埋進手掌,淚水順著指縫滴在那雙嶄新的皮鞋上——
鞋面锃亮,鞋底卻再沒機會踩上大同的塵土。
餞行宴會上,耿彥波舉著酒杯敬酒,對同事們開玩笑,“婚姻太短了,沒機會了。”
合完影后,耿彥波鉆進車子,老淚縱橫。
繼任者來了,考慮道大同負債問題,125 項工程被叫停,西城墻豁口一留就是 3 年。
債務數(shù)字被翻出:200 億。
媒體口誅筆伐:“造城市長留下爛尾城?!?/p>
拆遷戶走上法庭:“還我老屋?!?/p>
國家文物局黃牌警告:“拆真建假,限期整改?!?/p>
耿彥波一言不發(fā),只在一次采訪里低聲說:
“我就像一只蠟燭,兩頭點,一頭照亮古城,一頭灼傷自己?!?
2016 年,大同城墻合龍;
2019 年,代王府開府;
2021 年,中秋夜,大同古城客流 370 萬,居全省第一。
復建后的代王府與《天下大同》實景演藝、九龍壁等形成集群,2025年接待游客已“超百萬”。
官方預測,隨著商業(yè)街區(qū)全部投運,片區(qū)年均可承載約200萬游客,帶來“數(shù)億元旅游消費收入”。
2025年,大同旅游已經(jīng)一躍成為國內(nèi)頂流,吸引無數(shù)明星和博主前來打卡。
出租車司機老李邊打方向盤邊咧嘴笑:
“耿市長在的時候,罵他最狠的是我;現(xiàn)在誰說他不好,我第一個翻臉?!?/p>
夜里,東城墻燈光秀亮起,梁思成紀念館靜立其下。
“奮皇城古都之余烈,振大同崛起之長策……”
游客駐足朗讀,孩子跑過,風掠過,字句鏗鏘如新。
今天,如果你清晨六點登上大同城墻,
或許還能看見一個瘦削的身影——
那是晨練的老人、外地的游客,或者只是記憶里的他。
灰皮鞋早已磨破,可每一步,都踩在城市的心跳上。
大同人常說:
“老耿在的那 5 年,變化比過去 50 年都多;
他留下的,不只是城墻、劇院、湖泊,
還有一句話——
‘錯過這次機會,歷史不會再給大同任何下一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