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昌秋
今年教師節(jié)前,正好是白露。同事張老師送給我5個青核桃,“這是從老家的樹上摘來的!”她還告訴我怎樣處理,核桃仁上有層皮,剝了吃口感才好。捧著“不貴重”的青核桃,溫馨便隨那句樸實的鄉(xiāng)音在心里盤旋。
心想她準(zhǔn)是把我當(dāng)做了城里人,覺得我只吃過核桃,而沒見過青核桃。其實,她不知道,我曾在老家生活過14年,是農(nóng)村長大的一代,稱得上是地地道道的鄉(xiāng)村人。但那時的老家,卻真沒有核桃樹,自然也就沒有青核桃。
可我卻有青核桃的“青澀記憶”,還有老核桃清香潤口的回味,那都是深深埋進“核桃溝壑”里的歲月痕跡。
第一次認(rèn)識青核桃是唐山大地震前,母親去姥家?guī)Щ貋韼讉€,看著似曾相識的“梨子”,原來卻是核桃,8歲的我才知道了核桃有一身“綠色的外衣”。姥家隔壁的院子里不僅有核桃樹,還有桑樹,小時候母親就沾光吃過不少回核桃和桑葚,這回又趕上人家打核桃,帶幾個讓我和妹妹也認(rèn)識一下青核桃。母親告訴我們這核桃皮有毒,不能吃也不能沾手,可以用沙土埋一下,或在陰涼地兒捂上,等青皮爛掉再晾干就可以吃了。
那個時候的百姓日子過得艱難,核桃絕對是稀罕物,也是奢侈品。待去青皮的核桃干了,我和妹妹卻舍不得吃,把它當(dāng)寶貝一樣珍藏起來,偶爾也拿出來玩兒玩兒顯擺顯擺。青核桃就成了小時候快樂的童年記憶,也是大地震前的一件新鮮事兒。
有時候琢磨著吃核桃的美味了,就盼著有人結(jié)婚辦喜事。那時村里有請人壓炕的習(xí)俗,婚禮舉行的頭天晚上,讓一個或幾個小男孩兒、或未婚男青年與新郎在新房同睡一炕,稱為壓炕頭兒。被請的是身強體健者,大都是親友家的孩子和相好對勁兒的人,同時這家的家風(fēng)要好,在村里口碑也得好。去壓炕頭兒自然就會有點心、花生、瓜子、喜糖,還有棗、栗子,當(dāng)然核桃必不可少,因為祝福新人講究“核核美美”。所以,壓炕頭兒不僅是好事兒,更是美差,非常令人向往。
沒想到大地震時,老家成了重災(zāi)區(qū),當(dāng)天生產(chǎn)隊安排青壯年外出為鄉(xiāng)親們尋找食物。大哥是骨干,冒雨在外奔波了一天,直到半夜才回來。他分了一個鐵盒三色果仁罐頭,里面是杏仁、花生仁、核桃仁。打開后母親先拿給了我和妹妹,我一樣一個嘗了三口,當(dāng)即就被香迷糊了,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留下了深刻記憶。原來那是從食品廠廢墟中扒到的出口商品。母親一勁兒囑咐我們不要怕,有黨和政府在,啥困難都能克服!那罐“三色果仁”,幫我們?nèi)叶冗^了最難熬的一夜。
1985年夏,作為“唐山市講師團”成員,我到遷安二中支教,負(fù)責(zé)教語文和地理,并兼任初一(5)班班主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不循規(guī)蹈矩”的做法,使全班學(xué)習(xí)成績從年級第五位躍升到第三,一個亂班也成了好班,我跟學(xué)生們也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支教結(jié)束后,學(xué)生們送我返唐,在文教局院里宿舍的核桃樹下,我們師生依依不舍。董志強還特意摘了一對青核桃,三下五除二就剝出核桃仁,非讓我嘗個新鮮,那是我第一次吃青核桃。
告別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學(xué)生們守在遷安大禮堂門口避著雨向我揮手,一位同學(xué)還拿著核桃樹葉子。這一幕瞬間撥動了我的心弦,眼淚涌出……至今那情景歷歷在目。
多少年后,父親住院,需要一些楸子,也就是厚皮的山核桃。幾個學(xué)生知道后,他們四處尋找,最后從承德興隆縣的山村里才淘換到,然后開車送到了醫(yī)院。父親一下就被感動了,老人家連聲致謝。
1987年,我到遵化縣黨峪農(nóng)中支教,任校團委副書記,負(fù)責(zé)團委、學(xué)生會、紀(jì)律衛(wèi)生和社會活動等工作,先后成為高中兩個落后班的班主任,還代過全校初、高中的體育課。在兩個學(xué)期的綜合考評中,那兩個班分別獲高中組第一。校園里和山坡上,甚至家家戶戶都有核桃樹,青核桃隨處可見,猶如老友相聚。豐收的時候到了,在“贊政策頌金秋,談理想話人生”主題班會上,同學(xué)們自帶的核桃、栗子、蘋果、山楂等土特產(chǎn),成了最好的物證和最大的亮點,這事兒還上了市里的黨報,一時成了基層的話題。
汶川大地震后,我5月14日趕到了北川。在18天的采訪中,我拍攝了“百名兒童、百位母親、百個家庭”,完成了“三個一百選題”。還成為著名作家關(guān)仁山《感天動地》一書中4個主要人物之一。這本書連獲三個國家大獎,書中的40多張照片一半是我的作品,與新華社記者平分秋色。后來我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zāi)優(yōu)秀攝影家”、“全國抗震救災(zāi)優(yōu)秀新聞攝影工作者”,這也是河北唯一的“雙料獲獎記者”,同時受到了省、市的表彰。在汶川的日子里,在核桃樹下吃方便面,看著一個個不大的青核桃,想到唐山的經(jīng)歷,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但小小的青核桃,卻給人以希望的力量。
2021年4月,我受邀到遷西供電公司,為慶祝建黨百年的活動策劃選題,幾個月里先后10余次走進大山,到“背簍精神”發(fā)源地,采訪了“老背簍”,尋找當(dāng)年的“背簍小道”;行走在86道彎兒的山路上,趕到遷西最后的通電村腦峪;創(chuàng)意、挖掘、拍攝了微電影《供電所的教練車》,成為全國行業(yè)內(nèi)的首例;撰寫了通訊《從供銷到供電,跨行的背簍里裝了啥?》獲得省好新聞二等獎,這事兒被評為全國百個優(yōu)秀黨建案例。
那天剛過白露,在潘家口水庫邊上的西城峪村拍攝,突然從草叢中蹦出一只大老扁,這是童年最熟悉的、最喜歡的螞蚱,我馬上將其“收留”。后來又摘幾個青核桃,回家作為“禮物”送給了母親。沒想到她非常喜歡,一直看著大老扁,像是老友重逢,笑著說又回到了小時候。當(dāng)年她給我們逮螞蚱,而今我還老人家。母親聽了十分開心。
我將青核桃拿出來跟母親說:“老兒子把它還給你老人家!”然后我講了當(dāng)年的事兒。母親說她已經(jīng)不記得了。是啊!父母對兒女的付出都沒有記憶。手把著一對青核桃,母親說:“人這輩子啥人啥事兒都能碰到,千萬別看表面兒,日子長了就都明白了。這青核桃圓圓乎乎干干凈凈,可這層皮兒有毒不能吃。但包著的卻是坑坑洼洼結(jié)結(jié)實實的硬殼兒,只有砸開了這層皮才能見到仁兒,也是人們最想得到的東西。所以,看人看事兒要把握好分寸,找準(zhǔn)關(guān)鍵再判斷?!鼻嘁?、滄桑、仁心,這便是“和美”,而且是大美之美。
那一刻,凝視母親額頭的皺紋,仿佛是人世間一個92年“老核桃”的紋路。每一道都像是時光精心繪制的線條,融入了風(fēng)霜雨雪,鐫刻了喜怒哀樂,給人一種深邃、沉穩(wěn)、智慧的獨特魅力,讓人感覺到純樸、善良、昂揚的大愛風(fēng)范……清晰的紋理,豐富的層次……讀著讀著眼前朦朦朧一片。
僅僅過了一年多,2022年12月27日,母親走了。除了送還給老人家?guī)讉€青核桃、逮了一只螞蚱外,我還能奉還什么?!如今,老人家臉上的皺紋已漸漸移送到了我的臉上,但再也沒了往日“核桃紋”的風(fēng)采。當(dāng)對視青核桃的時候,心中青澀的記憶泛起漣漪,青蔥歲月里藏下了許多美好的瞬間,還有對往昔的眷戀,特別是對母親深深的思念。
現(xiàn)在,天天可以跟核桃相見,人們都說核桃大補健腦。可我卻覺得都不如母親那幾個青核桃,因為她既“補”了我的生命,又能“健”我一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