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幸福娃
弘一法師說:“孩子面前修脾氣,父母面前修孝道。夫妻之間修忠誠,朋友面前修人品。弱者面前修善良,強者面前修謙虛。自己面前修那顆煩躁不安七十二變的心?!?/strong>
人生在世,無非是與各色人等相處,而相處之道,首在修身。我們常常向外尋求安寧,殊不知安寧只在內心修得。
人人皆有一顆心,心本自足,卻常因外物而起伏不定。我們對待孩子,往往失了耐心,稍有不如意便發(fā)脾氣。
孩子不過是天真爛漫,尚未學會成人世界的規(guī)矩。我們發(fā)火,多半是因為自己的無力與焦慮,卻要孩子承擔。
修脾氣,不是壓抑情緒,而是明白情緒之源,學會以平和之心引導后代。
孩子如水,容器如何,水便如何。我們修好了自己,便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
對待父母,中國人講求孝道。但孝之一字,非是簡單供養(yǎng)便可了事。
《禮記》有云:“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毙⒌乐y,難在始終保持著那份“婉容”。
父母年邁,有時難免固執(zhí)難溝通,我們可曾保持耐心?孝道之修,是修我們感恩之心,修我們包容之量。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能在父母面前修得孝道,是人生一大福分。
夫妻之間,貴在忠誠。這不是單指身體的不背叛,更是心靈的不離棄。日久天長,激情褪去,生活中盡是瑣碎與平淡。
此時忠誠在于選擇看見對方的好,選擇理解對方的難,選擇在平凡日子里相濡以沫。
夫妻之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看到的都是表象,內里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修忠誠,就是修那顆知足的心,知道眼前人即是最好的人。
朋友交往,人品為重。世人交往,多半看重利益相關,有利則親近,無利則疏遠。這是常情,卻非真情。真朋友不在多,而在精。
朋友面前修人品,是說無論外界如何變化,我自堅守做人的底線。不因利益出賣朋友,不因權勢背棄原則。人品如鏡,照出一個人真實的模樣。
對待弱者,修善良之心。人生而有強弱之分,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對弱者的態(tài)度,恰恰衡量一個人的人格高度。
強者不是永遠強,弱者不是永遠弱。今日你對弱者的態(tài)度,可能就是明日他人對你的態(tài)度。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鄙屏疾皇鞘┥?,而是自然而然流露的尊重與關懷。
面對強者,修謙虛之德。人處高位,容易生傲慢之心;見人高位,容易生諂媚之意。這都是失了平常心。
強者面前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同時給予對方尊重,這才是真正的謙虛。謙虛不是自卑,而是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所有這些修行,最終都指向自己那顆“煩躁不安七十二變的心”。
人心欲望太多,比較太多,放不下的太多。我們想要控制不能控制的,改變不能改變的,于是心生煩惱。
修心之道,在于學會接納,學會放下,學會在紛繁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寧靜。
人生是一場修行,每個人都在修行的路上。修行不在遠處,就在日常與人相處之中。
修得好,便能如楊絳先生所言:“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
生活給予我們種種機遇,無非是讓我們修得一顆平常心。這顆心修好了,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都能保持淡定與從容。
世間萬物都在變,唯有修得內心的平靜,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修得一顆平常心,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