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將爺
一連幾天,我都一邊忙各種工作,一邊馬不停蹄地演講,每天時間排得很滿,沒有空寫文章。
今晚,我想簡單說一段最近的人生特殊經(jīng)歷——第一次到監(jiān)獄去,零距離地接觸了犯人。
近段時間,我新書上市了,約請講課的單位和朋友更多了。前兩天,恰好到某省去,當?shù)厥≈毙氯A書店聽說我來,就聯(lián)系到我,順帶抽時間給一些單位講講如何讀經(jīng)典。
因為我的書名叫《不負經(jīng)典》。
對接的大姐人特別好,說話很溫和,只言片語,就聽得出她很心善和悲憫。
于是,我就答應(yīng)下來。主要是中學(xué)生講,畢竟,我的書也算是工具書,對很多經(jīng)典小說中的技術(shù)創(chuàng)新多有分析,有助于孩子們除去閱讀障礙。
聽了我第一場課,那位大姐和同事感動得不行,覺得內(nèi)容太感化人心了,太有育人價值了。
倒也不是她們在亂夸,有一點我很自信的——講的比寫的好。平時我演講,五百人一起,我能做到三小時無尿點,會隨口說出大量我此后也記不得的觸動人心金句。
沒別的原因,主要是我說的都是真誠和真話。這,在今天,是稀缺品。
在相處過程中,大姐和她的伙伴們看出來,我是個純樸的人,特別實誠,不講吃也不講喝,甚至不要一分錢講課費,至于書能賣多少,半點都不關(guān)心。
最感動她們的是,我答應(yīng)了她們,到某個特別大的監(jiān)獄講一場。
這個事,遭到我當?shù)氐蔫F哥們強烈反對,理由很無厘頭——不吉利。
我是個唯物主義者,不信這個說法。甚至奇怪,我那哥們身份地位都那樣了,咋就有這思維呢?
或許是我太特立獨行了。其實,連那位大姐也表示理解,說如果我不愿意,就不勉強了。
原來,這些年,大姐經(jīng)常聯(lián)系一些作家和專家到監(jiān)獄給犯人講文化,講教育,講心理,她覺得,這個事意義太大了。
雖然請到過著名的大咖,但也被不少所謂的文化名人拒絕了。她說,主要的就是因為他們也覺得不吉利。
人活著,確實都在求福報。我覺得,福的源頭,就是自己的良知、正義和悲憫。一個太過計較和薄情的人,是無福的。
那些犯人,失去了一些自由與權(quán)利,這是他們遭受的懲罰。但,他們應(yīng)享受的權(quán)利,也不能剝奪。比如,享受教育和文化,才是他們實現(xiàn)真正救贖的支撐。
那天,我堅定地去了,講了一堂在我看來,是這輩子講過最好的課。
那一個多小時,我的心都被自己的情感融化了。
那天,我講了很多故事,但最動情的有兩個,一是《肖申克的救贖》里安迪的自我救贖故事,一個是茅獎作品《人世間》中秉昆的自我實現(xiàn)故事。
(我的課件頁面)
這兩個人物,都涉及“殺人”,進了大牢。但,一個就像身上長著羽毛一樣,向往自由;一個內(nèi)心就像有一片愛的海洋。因為追求愛和自由,他們后來都獲得新生。
這些故事細節(jié),我在以前文章中寫過,但,這次演講,我完全突破了自己的表達極限,在地板和天花板的有限空間里,把愛和自由的價值,說到了極致。
那一天,我動容地說,像秉昆這樣的“失敗者”,最后之所以能活出了真正的尊嚴,一切都是因為愛的福報——愛妻愛子愛父母。
那一天,我重復(fù)地說著這些臺詞,“苦嗎?嚼嚼咽了”“熬過去就是甜”“日子還得繼續(xù)過”……
我越說越堅定,越說越深情。
我在臺上往下看,幾百雙眼睛,都迎了上來,在注視著我,像一道道光,穿越了無邊的海。
但,那一刻,我沒有任何回避,而是勇敢地迎上去,進行了靈魂對望。
是的,從他們眼睛里,我沒有看到任何的兇,任何的惡,任何的怨,任何的恨……那一刻,我覺得,那是幾百口泉眼,流出的是溫情和信任。
那一天,我甚至感受到他們的體溫。散場后,他們在我身邊,有的幫著搬桌子,有的在調(diào)節(jié)攝影器材,有的打理著場地空間。
是的,我們共同呵護和捍衛(wèi)著那一個文化空間。
那一刻,我內(nèi)心充滿悲憫和祈愿——希望他們都能盡早地走出去,做個好人,去愛“具體的人”。
(我的課件頁面)
對這樣場域發(fā)生的太多細節(jié),我不便于過度講述。
能說的是,那一天,我深入了解到近年來犯罪人群的特征變化,我面對的,有曾經(jīng)的高官,有博士這樣的高學(xué)歷者,有高級金融從業(yè)者,還有太多在善惡一念間的走神者。
不論過去如何,我認為,在那樣的四角天空,他們是平等的。
平等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再次起步。
勞其體格,強其精神。勞作之外,他們的精神滋養(yǎng),主要就是讀書。
在相關(guān)書架上,我看到除了大量的紅色作品,很多正是我在《不負經(jīng)典》中闡述的茅獎作品。那一天,我突然為自己感動了,因為我這本書,表面是書評,但,哪怕是通過一篇篇的題目,也可以看出,我寫的,就是救贖之書,就是治愈之書,就是勵志之書,就是反省之書,就是懺悔之書。
也就是這一次,我突然想通了一件事——我過去口口聲聲要幫助經(jīng)典作品尋找的“理想讀者”,定義窄了。
以前,我只是指向那些有文化審美和價值判斷能力的優(yōu)質(zhì)讀者,卻沒有想到在某個幽暗地帶,那些心靈曾經(jīng)變異、扭曲、損壞的人,本身就應(yīng)是“理想讀者”最需要連接的。
文學(xué)不是教人做事的,而是教人做人的。
如果一本書能幫助他們治愈內(nèi)心創(chuàng)傷,能夠喚醒良知和正義,哪怕他們對文學(xué)深度的理解仍然淺顯,但,他們不就最重要的“理想讀者”嗎?
真正的理想,就是讓人人向善。向善的讀者,不才是最理想的讀者嗎?
其實,那天,在演講前,我曾問警官,我應(yīng)該怎么稱呼他們呢?
最后得到的答案,仍然是“犯人”“服刑人員”這樣的身份。
我當然理解這樣的規(guī)范和嚴謹,但,在整個過程中,我一次也沒有使用這樣的稱謂。
是的,我用的是“大家”,是“我們”。
這是向外和向內(nèi)的兩個統(tǒng)稱,是不以社會化和制度性進行區(qū)分的身份。只有我明白,這樣不經(jīng)意的表達,掩藏著我多少關(guān)于平等和悲憫的情感意識。
類似這樣的細節(jié)太多太多,我無法一一呈現(xiàn),很多也已經(jīng)忘了。
但,我絕不會忘記的是,在那一場動情講述中,我們彼此對望的目光,都是干凈的。
光明,就產(chǎn)生在我們彼此對望的一瞬間!
ps:全文完,共2273字。有時,我會想,如果我的書,能讓一個人多讀一本好書,從此多一絲善念,也許他們在人生的某個瞬間,就不會被心魔帶入黑暗地帶了。在此,真誠感謝大家信任,依然推薦我的新書,愿各位永遠幸福安好。
歡迎大家掃下面二維碼,能加我一個星標,或者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期待一鍵三連,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guān)注人格志視頻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