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痛風病癥,想必生活中很多人都吃過它的苦頭,痛風在發(fā)作時,往往會讓患者感到痛不欲生,有些痛風患者,在半夜疾病發(fā)作時,就連被子壓在身上都會感覺疼痛無比。而大家都知道,痛風并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其發(fā)病誘因大多都與患者自身的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而對于習慣在晚上吃夜宵、喝酒的朋友來說,就更容易稱為這一疾病的“目標”,那么,關于痛風病癥的改善,究竟有沒有什么可行的辦法呢?其實是有的,比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小妙方,或就能發(fā)揮很好的改善作用。
這個小妙方的組成很簡單,僅用到了三味中藥材,分別是白茅根、小葉楊樹枝以及鱉甲粉。其中,白茅根這味中藥材并不罕見,它屬于屬于中醫(yī)里的止血藥,最早的入藥記錄是在《神農本草經(jīng)》中,入藥的是禾本植物白茅的根莖,其味甘性寒,歸入胃經(jīng)、肺經(jīng)、膀胱經(jīng),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清肺胃熱的作用,常用于除熱出血證、水腫、熱淋、胃熱嘔吐等病癥的緩解,現(xiàn)代臨床上也常用于治療急性腎炎、急性傳染性肝炎以及上呼吸道出血等病癥。
在《本草正義》中也有關于這味藥材的記載,認為白茅根寒涼而味甚甘,能夠清解血分里的熱邪,而且既不傷干燥,也不黏膩,正是治療痛風病癥的良藥。不過,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在中醫(yī)里,白茅根和蘆根這兩種藥材比較相似,并且都具有清肺胃熱而利尿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肺熱咳嗽、嘔吐和小便淋痛等病癥,并且也會相須為用,但白茅根以涼血止血為主,而蘆根偏入氣分,以清熱生津為主。
另外,方中的小葉楊樹枝在中醫(yī)里的運用并不算多,據(jù)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這樹枝里所含有的成分,能夠讓身體里的血液濃稠度下降,而且還具有抗炎鎮(zhèn)痛的作用,并且維持的時間很長,這對于痛風患者來說,能夠非常有利于自身疼痛病癥的改善。
最后這味藥材鱉甲也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最早的記載也是在《神農本草經(jīng)》中,甘咸性寒,主要歸入肝經(jīng)和腎經(jīng),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肝腎陰虛、癥瘕積聚等病癥,在肝腎陰虛病癥的改善上,雖然滋養(yǎng)作用比不上龜甲,但其善于將身體里的虛熱化解。
其實,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會將龜甲和鱉甲混為一談,但從中醫(yī)角度來說,這兩者之間其實是存在很大不同的,鱉甲和龜甲都具有滋養(yǎng)肝腎陰的作用,同用于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亢盛等病癥,以及因肝陰不足所引起的頭暈、頭痛等癥狀,不過,龜甲善于滋腎,而鱉甲善于退虛熱,而且還具有健骨、補血、養(yǎng)心的作用。
總得來說,這個方劑是一個民間驗方,雖然組成雖簡單,但卻實力強大,堪稱治療痛風的“掃地僧”,能夠拔除瘀毒濕熱,讓疼痛消失。合理運用,對于痛風病癥的改善而言,卻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若是大家在生活中深受痛風“折磨”,就不妨試試用此方劑來加以改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藥材煎煮時,經(jīng)過砂炒醋淬之后的鱉甲,質變酥脆,其有效成分會更容易被煎出來,而且還可以祛除里面的行氣,更有利于改善病癥。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