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聚散散,是常態(tài)。
多數的朋友,因為各自要去賺錢,成家了,不在一個地方混,關系自然就淡泊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古訓,我們深信不疑。
其實,還有一個很隱蔽的原因——同儕壓力,把朋友的關系,變得微妙,把美好轉化成為惡意。
《圣經》中有一段話:“當你日漸長大的時候,就會發(fā)現自己有時候會面臨艱難抉擇,獨立作出判斷已非常困難,若有旁人干擾你,給你施加種種壓力,就更加難了,當你身邊的同齡人試圖影響你的決定時,你就受到了‘同儕壓力’?!?br/>
很多人感受到同儕壓力之后,有了無力感,甚至迷茫。當恢復理智之后,就和原本熟悉的人、圈子,輕輕告別。人開始相信自己的力量了。
沒有人想,身邊有一個好朋友,比自己混得更好,還給自己壓力。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01
《左傳》中有一個詞語:晉鄭同儕。
春秋時期,晉國、鄭國,都是周王室手下的諸侯國,是同等的,是兄弟姐妹的關系。
但凡誰遇到難處,應該互相幫助,共度時艱。
可事實卻不一樣,同樣的諸侯,強弱不一樣,君王之間爾虞我詐,弱者不得不對強者低頭。
當年晉文公逃亡,先后到了鄭國、宋國、楚國、齊國,都得到了很多的幫助。但是沒有哪一國的君王,幫助晉文公回到晉國,成為君王。
后來,晉文公做了君王,帶著將士和楚王爭斗。晉文公念及舊情,退避三舍,禮讓了一番,但是后來當仁不讓,把楚王打敗了。
“同儕”指與自己在年齡、地位、興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輩。
就是這樣的人群,也無法避免互相爭斗。這給很多人提個醒——朋友也是需要提防的人。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防人之心不可無?!?br/>
如果朋友之間,存在互相提防,可能算到對方會攻擊自己,那么朋友是做不長久的。
朋友常常在一起,卻因為提防,給自己帶來壓力,還不如保持距離,降低壓力。
北宋的蘇軾,在京城做官的時候,和沈括是好友,好同事。
蘇軾外調到地方做官,沈括就去視察工作。此時,王安石變法開始了,蘇軾反對變法,沈括支持變法。他們有一定的政敵關系。
毫不設防的蘇軾,把自己的文章都拿出來,給沈括看。
沈括找到一些句子,認為是蘇軾在嘲諷朝廷。于是把句子抄下來,提交奏章,要扳倒蘇軾。
烏臺詩案之后,蘇軾才恍然大悟,自己居然被朋友算計了。
“提防”是帶著惡意的,是謹慎的,是有害怕因素的。不提防,又可能被對方傷害。復雜的心理之下,讓朋友關系,變得冷淡起來。
02
作家馮唐,說了一個小例子。
張三和李四、王五都是朋友。
有一段時間,張三買了一輛新車,李四換了一個新手機,王五卻還用老手機,騎自行車。
王五看到朋友都變好了,自己也要變好。但是他的條件不允許,工作收入就那么多。
王五覺得自己很有壓力??吹阶约郝淦堑臉幼?,恨不得給自己一嘴巴。
當王五覺得自己徹底無法跟上朋友之后,就大概率會疏離朋友。
類似的情況,其實我們也遇到過,只是沒有深度解讀。
幾個同學,約好了一起去打工。
到了打工地,大家一起到工廠里,也很友好?;ハ喙膭睢?/p>
忽然有一天,某同學辭工了,在家人的幫助下,開了小店,從此變成老板了。另一個同學,被工廠提拔,做了主管。
而你,就是那個原地不動的人,辛辛苦苦好多年,也以同學為標桿,但是沒有轉機。
你開始故意疏離同學。某些同學聚會,你是不會去的。
你在一個單位待久了,和同事都要好。
忽然某一天,幾個同事去了大城市,不管是調動,還是跳槽,都會讓你空落落的。此時的自己,好像很失敗,差人一大截。
你送別同事,都覺得在言不由衷。心里,有嫉妒,有恨自己不爭氣。
萬一有一個同事,在城里混不下去了,你又幸災樂禍。但是你不會表現出來,反而積極安慰老同事:“沒事的,別難過。”
《烏合之眾》中有一句話:“我們的潛意識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開,就會釋放出太多的本能性沖動力量,而最終的希望卻不明原因的永久性的封印于我們心靈的深處。”
當我們對朋友,從積極學習,到嫉妒之后,心靈就承受了壓力、刺激。我們的 本能,驅使自己離開這些東西。
反過來,你自己足夠優(yōu)秀了,發(fā)現身邊的朋友跟不上節(jié)奏。你會覺得不好意思,也被朋友嫉妒。這也是同儕壓力,迫使你做出自保的反應。
03
道不同不相為謀,說的是人要找同路人。
而同路的人,也不好一起“謀”,甚至是在偽裝快樂。
隨著時間的推移,同路人,人在心不在,人在情不在。這還有什么好相聚的。
常常是這樣,某個朋友相處了一段時間,后來走散了,你是長舒一口氣的。
因此,聰明的人,都學會了順著人性做事。
遵從自己的本性,對友善的人,表達友善。對方不那么友善,或者要被提防了,就收起自己的大方,開始疏離。
也常??此说谋拘?,用來判斷關系的變化。如果對方不那么樂意做朋友,無聲地告別,是最好的安排。
發(fā)出的信息,對方沒有及時回,大概率不是沒有看到,而是不想回,勉為其難。
多個朋友多條路,是利益鏈。
少了朋友少擔憂,是真性情。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