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是2025年9月,我有個朋友,手里攥著10萬塊錢想買一輛家用轎車,他雖然沒開過幾輛車,但憑借多年來看車評人以及在網(wǎng)上跟人友好交流的經(jīng)驗,他知道綠牌車是大勢所趨,也看著參數(shù)表,在網(wǎng)上指導過不少人選車。
但這次畢竟是花自己的錢,買什么車他還是有點拿不準,所以他又去翻了翻銷量榜,大家選的不會錯,星愿不行,太小了,五菱宏光miniEV,剁椒魚頭不行,秦plus,果然是工業(yè)義父,軒逸……朗逸?
他往下翻著,兩個扎眼的名字映入眼簾,他的震驚程度不亞于得知自己喜歡了很久的車評人還沒有駕照,一時間他忘了自己還要選車的事,轉(zhuǎn)頭去最專業(yè)、網(wǎng)友最懂車的噼里啪啦彈幕網(wǎng)發(fā)了條動態(tài):
中國人還是不懂車,這種工業(yè)垃圾竟然還賣得出去!
然后下面收獲了一群點贊評論,當kol就是這么簡單。
朗逸、軒逸真的太離譜了,就算在新能源滲透率馬上突破50%的今天,依然動不動月銷兩三萬,常駐銷量榜前十,2010年如此,2025年依然如此,以至于最近兩年大家討論銷量時都直接忽略他倆,或者直接列個“新能源銷量榜”把他倆排除在外,這種這種藍牌、合資、沒有任何鍵盤值的老咕嚕棒子依然熱銷的現(xiàn)象,總歸是要問個為什么的。
本期二樓話題,我們就通過朗逸的發(fā)展史,試著討論一下朗逸為什么銷量這么高?
初代朗逸(Typ18,2008-2013)
人們提到朗逸,最出圈的一個梗就是“德原朗”,意思是“德國原裝進口朗逸”,這是朗逸上市爆火之后,寶來、速騰車主們在論壇上給朗逸取的外號,說你這就是中國特供車,哪比得上我們這原版黑色高級車,直到有個up主真的把朗逸開到了德國……
那這個“德原朗”是怎么來的呢?
2004年前后,為了滿足老百姓日益旺盛的購車需求,南北大眾同時和德國大眾啟動了新的緊湊型轎車研發(fā),一汽-大眾的研發(fā)成果是新寶來,而上汽大眾則在2006年北京車展拿出了NEEZA概念車,它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神話故事中的哪吒,紅車身、丹鳳眼大燈、風火輪輪轂等等都非常漂亮,是那個時代難得的設計精品。
人們一度認為這輛車是接替桑塔納3000的桑塔納4000,但顯然上海大眾有更大的野心。
在2007年上海大眾被納入德國大眾全球研發(fā)體系后,NEEZA概念車由德國人完成工程化落地,2008年北京車展,繼承NEEZA概念車大部分設計的量產(chǎn)車Lavida朗逸正式亮相,Lavida來源于西班牙語,意思是生命、生活、希望的意思,看得出來,上海大眾對它寄予厚望。
關(guān)于這個名字還有個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廣為流傳的謠言,說是希特勒讓保時捷用自己姘頭Eva Lavida的名字做個四門轎車,完事后來雖然沒量產(chǎn),但是圖紙留下來了,后來送給了上海大眾,然后才有的朗逸。
這個謠言離譜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相當于擎天柱找網(wǎng)約車給自己清洗三元催化,結(jié)果被網(wǎng)約車仙人跳騙去報廢套國補,哪哪都不挨著。
人家希特勒姘頭叫愛娃布勞恩,再說那70年前的設計圖拿21世紀有啥用呢?
這種假消息被編出來,純純污染互聯(lián)網(wǎng)。
說回正題。
初代朗逸基于改良版的PQ34平臺打造,有資料將其稱之為PQ34L,有的資料將其稱之為PQ34+。前置前驅(qū),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底盤,四米六出頭的車身,兩米六出頭的軸距,在同級別中不算小,尤其是比起一汽-大眾寶來,車身長了10mm。
內(nèi)飾倒是非常典型那個年代的大眾風格,只是在中控臺中間加了一個能翻折的屏幕,有點像當時的標致307。
初代朗逸搭載了1.6L、2.0L發(fā)動機,匹配5MT或6AT變速箱,共計6個版本,定價11.28-14.98萬元,這也是歷代朗逸的定價區(qū)間,從始至終都沒怎么變過。
從這個定價也看得出來,朗逸就是上海大眾背靠大眾品牌推出的更親民的產(chǎn)品,但大眾當時比較先進的激光焊接等等工藝也沒缺席,呈猛虎下山之勢,對國產(chǎn)車向下追殺。
所以從2008年6月底正式上市,朗逸半年就賣了4.4萬輛,到2009年12月,月銷量突破2萬,高到恐高癥都犯了。
2009年,大眾的1.4T開始在國內(nèi)鋪開,朗逸也隨之推出了運動版,燈組、飾條進行了熏黑,換了大輪轂,換了7檔干式雙離合變速箱,隨后的幾年間,這個版本又成了朗逸的常規(guī)配置。
和運動版同時展出的,還有個朗逸藍驅(qū)版Blue-e-motion,不同于普通藍驅(qū)版只是降低油耗,這玩意是純電的,當然最后沒有量產(chǎn)。
實話說,這一時期的朗逸并沒有對同級別的豐田卡羅拉和日產(chǎn)軒逸產(chǎn)生碾壓性的優(yōu)勢,但奈何日系車面對的是在中國巔峰時期的大眾,掛大眾logo自動增加20%銷量,所以2010年,練習時長兩年半的朗逸,就以25萬輛的成績登頂銷冠,從此開始霸榜之路。
而內(nèi)部代號Model Y的中國特供車朗逸,也跟代號Model X的一汽-大眾寶來,組成了國內(nèi)最早的雙車戰(zhàn)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