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女人從出嫁的那一刻開始,便不再是自己家了,而是娘家。
有人說,回娘家的路要用錢來鋪的,娘家的路再好走,都不如自己家。
還有人說,女人長大了是沒有家的,娘家不是家,婆家也不是家,在娘家是客人,婆家是外人,回不去的娘家,融不進的婆家,根本沒有避風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家。
也只有女人自己知道,娘家已經(jīng)不是那么好回了,以前那是自己家,現(xiàn)在叫做走親戚,尤其是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回到娘家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說到底終究是客人罷了。
就算是回去了,待一兩天沒事,要是待上半個月、一個月試試,弟媳婦和嫂子,心里能容得下你嗎?終究是客人,不再是這個家的主人。
女人不回娘家,不是薄情而是有很多難以言說的原因。
回娘家的路,是要用錢來鋪的
為什么說回娘家的路,要用錢來鋪?
因為很多女人有過同樣的感受,做為出嫁的閨女,再次回到娘家是不能空手的。尤其是家里有兄弟姐妹,有侄子侄女的,那更加不能空手,必須要買東西。
你可以一年不買,要是兩年、三年、數(shù)十年…你都不買東西,你的爹媽表面上就算很喜歡你,背地里也會議論你,說你是白眼狼,兄弟姐妹也會說你小氣。
每到逢年過節(jié),閨女女婿回到娘家,都會在后備箱塞滿,送出去的禮物全當是自己的心意,起碼面子上過得去,大家也會熱情接待你。
明明是自己從小長大的家,出嫁了卻變成了客人,不買東西都不好意思進門了。每一次回娘家都成了一種負擔,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所以最終還是少回。
如果回一趟娘家,是一筆無法預料的開銷,那回去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減少回娘家的次數(shù),好好過好自己的日子,顧好自己的家庭,把錢花在刀刃上,才是正確的。女人就應(yīng)該越活越清醒,娘家固然好,但終究是客人,不如自己家舒服。
娘家重男輕女,回去了遭遇各種不公
現(xiàn)如今,還是有很多重男輕女的家庭。
有的家庭有好幾個孩子了,但因為都是女孩,所以決定繼續(xù)生,生到男孩為止。
明知道養(yǎng)一個孩子不容易,何況是好幾個呢?明知道沒有多少積蓄,明知道養(yǎng)不起,但也阻礙不了生兒子的決心,甚至讓女兒輟學出去打工,一起養(yǎng)家。
絕大多數(shù)女人出嫁后,父母把一門心思,都花在兒子身上,把最好的一切都留給了兒子,甚至閨女的彩禮,也拿來補貼給兒子
女兒自然也就看清了父母,他們生來就喜愛兒子,生來就區(qū)別對待,一碗水終究是端不平的,如果自己是不被愛的,就算是揭穿了也沒用。娘家回來也是遭罪,還要忍受這不公平得待遇,自然也就開始疏離原生家庭。
女兒終究是外嫁出去,兒子才是家里的根,女兒不用投資多少,倒是兒子一定要仔細的養(yǎng),將來給兒子娶媳婦買房,女兒可以一分不拔,還能收獲到一筆彩禮。
久而久之,女兒看清了父母的心,對父母不再有任何依賴,娘家也不是自己的避風港,父母過于偏心,忽略自己的感受,那回不回娘家都無所謂了。
總結(jié)
不是女人不想回,而是沒有回去的必要了。
娘家的女主人,早已經(jīng)是嫂子和弟媳了,自己回去了,買東西不是,不買也不是。明明是買給父母的,可是父母轉(zhuǎn)手就會給兒子媳婦。
娘家已經(jīng)沒有自己的房間了,回去了也是當客人一樣,再也不像當初那樣隨心所欲,父母也把你當做親戚看待,對你比以前都客氣了很多。
娘家終究不如自己家,還是自己的家,最自在最安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