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留給政治的六個教訓
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群居動物。人離不開政治,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 因此對彌散在身邊的政治,有 一個清醒的認知,相當 重要。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留下了無數(shù)政治教訓。其中至少有六條,是我們認知政治的絕佳開始,更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時時思考。
1
有效統(tǒng)治是必要的
16世紀初,馬基雅維利寫出了《君主論》,為分崩離析的意大利指明出路:一定要建立強有力的國家,而一個強有力的君主是強有力國家的前提。
一個世紀以后,英國學者托馬斯·霍布斯完成了《利維坦》,認為惟有依靠一個有效的國家,才能終結“人與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
又差不多過了一個世紀,美國人由于受制于邦聯(lián)體制的軟弱無力,決定制定新憲法,他們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聯(lián)邦政府。所有這些思考,都在表示,凡人類群居的地方,就必有統(tǒng)治。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一條教訓是:有效統(tǒng)治是人類社會的必需。有效統(tǒng)治的前提是國家建構。國家建構,一是建立起能壟斷暴力的軍隊、一體化的官僚體系與有效的稅收系統(tǒng);一是國民普遍對國家的認同。
發(fā)達國家早在20世紀以前已經(jīng)完成了現(xiàn)代國家的建構,但對于索馬里、阿富汗、南蘇丹這樣的落后國家,能否擁有一個有效的國家,仍然是它們今天面臨的首要問題。
2
權力必須受到約束
國家固然是必需的,權力固然是必需的,但只要打開歷史教科書,就能看到濫用權力帶來的社會苦難。
事實上,權力不受約束不僅帶來社會問題,對掌權者本身也未必有利。權力爭奪常變成殊死搏斗。
▲凱撒遇刺
公元395年到1453年的拜占庭帝國,共出現(xiàn)了107位皇帝,但僅有34位正常死亡,9位死于戰(zhàn)爭或事故,其余64位要么被迫退位,要么因被毒死或刺死等方式死于非命。
從思想上看,自英國的洛克以來,很多思想家都以不同方式闡述了約束權力的重要性。 從實踐上看,自英國1215年簽署《大憲章》,到美國1787年制定憲法,政治制度設計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約束權力。 這都表示,必須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二個教訓是:權力必須受到約束。
▲1787年憲法
迄今為止,人類約束權力主要有三項發(fā)明:一是用憲法法治來約束權力;二是用民主投票來約束權力;三是用分權制衡來約束權力。 從具體操作來看,發(fā)達國家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摸索出這一套政治發(fā)明。
對于發(fā)展中國家來說,這一套制度絕不是靠簡單移植就能成功的,而是需要一個自我建設和集體學習過程。
3
好制度使壞人變好
壞制度使好人變壞
如果一個職位上的政治家,制度不賦予他適當?shù)臋嗔Γ妥霾怀墒裁词虑?;如果制度賦予他過大的權力,就容易放縱他、敗壞他。
中國改革開放前后的天壤之別,朝鮮韓國發(fā)展程度的天差地別,都說明了制度的重要性。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三條教訓是:好制度使壞人變好,壞制度使好人變壞。
但制度的問題,不僅在于制度本身,還在于制度是怎么來的、如何運作的。只要制度不是外部強加的,制度就一定是政治博弈的產(chǎn)物。無論是1787年《美國憲法》,還是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是政治博弈的產(chǎn)物。而制度創(chuàng)設以后,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運行這套制度,因為任何制度都是由人來操作的。比如,不少國家在轉型時刻很容易制定出一部新憲法,但新憲法又很容易被拋棄。
4
分歧與沖突是永恒的
人類真實的政治生活,始終充滿著分歧與沖突。 階級上,富人和窮人的觀點從來不一樣; 身份上,來自不同族群和宗教的人們往往政治認同也不一樣; 意識形態(tài)上,有的人主張有限政府和自由市場,有的人主張更大的政府和更多的干預。
這些分歧,永遠不能完全消除。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四個教訓:分歧與沖突是人類政治的永恒主題。
因此,所有人必須接受人類本身的不完善性,沒有完美的烏托邦 。 其實,沖突與分歧對一個社會來說,并不全然都是壞事。
比如,英格蘭議會就來自于貴族與國王之間的沖突,普選權就來自于工人階級與社會精英之間的沖突。這些政治發(fā)明最初都是作為政治沖突的解決方案而出現(xiàn)的。
5
觀念的力量是巨大的
人們常說,政治是利益的博弈。但利益的作用往往被高估了,而觀念的力量常常被低估了。
正如經(jīng)濟學者凱恩斯所言,經(jīng)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們的思想,都比我們一般人所設想的要更有力量。很多政治家執(zhí)政時,他們的思想資源,往往來自于上一代的思想家們?;钪恼渭彝且压仕枷爰业摹芭`”。
比如美國制憲先賢,追隨著洛克、孟德斯鳩的思想,召開了奠定美國繁榮的制憲會議;
里根、撒切爾夫人,追隨著哈耶克米塞斯的思想,開啟了英美兩國80年代的改革; 而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得益于我們開始相信市場、法治的力量。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五個教訓:觀念是塑造政治的重要力量。更進一步,改變世界的有時候不是事實,而是對事實的認知。 比如民主國家的外交,不會把個人行為視為國家行為。 這同樣是觀念的力量。
6
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
沒有沖突,就沒有政治;而沒有妥協(xié),政治就只能以暴力沖突收場。 英國大憲章運動、光榮革命有妥協(xié),才有了英國工業(yè)革命和之后的百年日不落帝國;
美國制憲會議聯(lián)邦黨人反聯(lián)邦黨人、民主派共和派有妥協(xié),才有了美國的世界性崛起; 法國大革命沒有妥協(xié),是大屠殺、恐怖統(tǒng)治和長達百年的政治動蕩。
所以說,歷史留給政治的第六個教訓是:政治是妥協(xié)的藝術。中國的主流文化傳統(tǒng),習慣于“毫不妥協(xié)”并暴力回答一切挑戰(zhàn)。 妥協(xié)意味著無能、軟弱、受挫、丟面子等等。 所以斗爭的結果往往兩敗俱傷、魚死網(wǎng)破。 阿克頓說,“妥協(xié)是政治的靈魂”。 妥協(xié)不僅是一種制度安排,而且是一種文化,一種行為方式。
新書推薦
趙鼎新
↓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
↑稀缺圖書·速度拍↑
國慶特惠
《哲學100問》
0基礎學哲學:贈送250張邏輯圖(全網(wǎng)獨家)
69位哲學家 + 300期音頻課 + 16大篇章 + 250張邏輯圖
生命丨欲望丨孤獨丨死亡丨靈魂丨幸福丨性愛丨信仰
痛苦丨意志丨自我丨語言丨邏輯丨存在丨荒謬丨救贖
啟蒙丨神話丨理性丨工具丨身體丨權力丨科學丨傳媒
5折券
活動時間:即日-10月7日
上圖掃碼 - 點擊專輯 - 領取5折券
附文稿+送邏輯圖
第1季:折后 49元
第2季:折后 64元
第3季:折后 49元
超級超級優(yōu)惠!不要錯過!
三季課162元= 暢聽2500年哲學史+贈送邏輯圖
全網(wǎng)優(yōu)質良心課程
專為0基礎小白開設
收聽方式
①掃碼在線收聽
②“小鵝通”APP附文稿
課程內容:0基礎哲學史
購課贈送
250張邏輯思維導圖(電子版)
邏輯圖領取
下圖掃碼添加小助手微信
↓聽課入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