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青銅器如何鑄造?怎樣的工藝才能達到青銅樹枝那復雜且細長的造型效果?9月27日在德陽舉辦的2025三星堆論壇上,一項關于三星堆青銅鑄造技術的新研究正式與公眾見面。
青銅小立人中的芯骨與條形芯撐(圖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冉宏林公布,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北京科技大學與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的聯合研究,對青銅器鑄造工藝有了新的認識:三星堆青銅器在商代晚期形成以分鑄為核心,兼用渾鑄、鍛造的創(chuàng)新鑄造技術體系。而獨特的“芯骨—條形芯撐”技術,有效解決了細長、彎曲器物的成型難題,成為了鑄造三星堆青銅神樹這類器物不可缺少的“功臣”。
發(fā)布會現場
在青銅器制作中,內芯(泥芯)與外范共同鑄造了器型。芯骨就是指在制作泥芯過程中,為加固和支撐泥芯,在其中加入的有機質或金屬質條狀物,類似于現代建筑中用于加固水泥的“鋼筋”。而芯撐則是指在鑄型中用于保持內芯與外范相對位置的支撐物,避免內芯和外范之間的錯位和粘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郭建波曾在《淺析三星堆青銅器中芯骨與條形芯撐技術的應用》一文中介紹到,條形芯撐是鑄造青銅神樹這一類器物的人,根據器型所進行的創(chuàng)新和改造。
青銅器中的芯骨(圖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此前在記者的采訪中,郭建波曾提到,在三星堆發(fā)現這種技術之前,國內的芯骨和條形芯撐技術最早見于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以及青銅水禽的脖頸之中,因此這也是目前全國最早使用芯骨和條形芯撐技術的案例。而“芯骨—條形芯撐聯用技術”也僅見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這說明了鑄造三星堆青銅器的人已經擁有了靈活、嫻熟的工藝。
“在既有技術框架中,三星堆展現出獨特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本土化表達。這一成果不僅深化了對中國古代青銅鑄造體系的整體認知,也為揭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及世界青銅技術與文化交流的機制提供了新證據?!比胶炅挚偨Y道。
未來三星堆怎么研究?這些課題已公布
未來三星堆如何研究?哪些方面將成為重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志巖與三星堆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范曉華共同發(fā)布了“三星堆遺址考古研究與遺產保護”專項課題,包括了4項重點課題,6項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
其中重點課題包括:古蜀文明與周邊區(qū)域文明交流路徑研究、長江上游地區(qū)青銅時代文化面貌研究、三星堆土遺址保護研究、三星堆—金沙遺址關聯價值研究。
一般課題和青年課題包括:三星堆遺址出土象牙研究、三星堆遺址出土組合型青銅器研究、三星堆遺址古植被復原研究、三星堆遺址展示體系建設研究、三星堆遺址數字化保護利用研究、三星堆遺址國際傳播策略研究。
這些課題立足于最新的考古成果與學術前沿,涵蓋了從基礎考古學研究到遺產價值闡釋、從數字技術應用到國際傳播的多個維度。
“我們期望通過這些課題的發(fā)布,匯聚國內外多學科的智慧與力量,為全面掌握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面貌和豐富內涵,深入挖掘提煉古蜀文明蘊含的突出普遍價值,推動三星堆遺址系統性保護展示闡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深度融合,實證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作出更大學術貢獻?!眲⒅編r說。
來源:封面新聞
-點擊 閱讀更多科學家的故事-
科技發(fā)展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了解更多科學背后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