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別吃那么快,細嚼慢咽才健康!” 這句話你或許從小聽到大,但很少有人知道:吃飯速度和體重之間,真的存在直接且密切的關聯(lián)。不是 “吃得快容易胖” 的主觀感受,而是有明確生理機制和研究數(shù)據(jù)支撐的科學結論。
一、先搞懂:身體的 “飽腹信號”,需要時間傳遞
想明白吃飯速度為何影響體重,首先要了解身體感知 “飽” 的過程 —— 它不是 “胃滿了就立刻知道”,而是一套需要時間的 “信號傳遞系統(tǒng)”。
當我們開始進食,食物進入胃部后,胃會逐漸膨脹,同時釋放 “飽腹激素”;這些激素需要通過血液運輸?shù)酱竽X的 “食欲控制中樞”,大腦接收到信號后,才會產(chǎn)生 “我吃飽了” 的感覺,進而發(fā)出 “停止進食” 的指令。
這個過程需要多久?通常是 20-30 分鐘。
如果吃飯速度太快(比如 10 分鐘內吃完一頓飯),問題就來了:當大腦還沒來得及接收到 “飽腹信號” 時,你已經(jīng)吃下了遠超身體所需的食物。等你終于感覺 “飽了”,胃里早已過量,多余的熱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堆積,長期下來自然容易發(fā)胖。
反之,細嚼慢咽能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傳遞信號,讓你在攝入合理熱量時就感知到飽腹,從源頭減少過量進食的可能。
二、如何養(yǎng)成 “慢食習慣”?4 個簡單可操作的方法
知道了吃飯快的危害,關鍵是學會 “慢下來”。不用追求 “一口嚼 30 下” 的嚴苛標準,掌握這 4 個方法,輕松養(yǎng)成慢食習慣:
1.控制 “進食節(jié)奏”,每口多嚼 2-3 下
不用刻意數(shù)次數(shù),只需比平時多嚼 2-3 下即可,吃肉類時多嚼幾下讓食物更軟爛。慢慢你會發(fā)現(xiàn),食物的味道更明顯,飽腹感也來得更清晰。
2.放下 “干擾物”,專注吃飯
吃飯時別刷手機、別追劇、別聊工作,讓注意力回到食物本身。邊看手機邊吃飯的人吃完后更容易餓,因為大腦沒記住 “吃了什么”。
3.用 “小餐具”,減少夾菜頻率
換成小一點的碗和筷子,每次夾菜量減少,自然會放慢進食速度。比如用米飯碗代替湯碗盛飯,用筷子代替勺子吃菜,不知不覺就能延長用餐時間。
4.設定 “用餐時長”,循序漸進
剛開始不用強求吃夠 30 分鐘,先把目標定在 “每頓飯至少吃 15 分鐘”,適應后再慢慢延長到 20 分鐘??梢酝ㄟ^定時幫自己建立節(jié)奏。
三、注意:這些情況,更要刻意 “慢下來”
除了普通人控制體重,以下人群尤其需要養(yǎng)成慢食習慣:
兒童和青少年:正在發(fā)育階段,慢食能幫助他們感知饑飽,避免挑食、過量進食,還能保護腸胃。
中老年人:消化功能逐漸減弱,慢食和充分咀嚼能減輕腸胃負擔,減少消化不良、嗆咳的風險。
想控制體重的人:慢食是 “不節(jié)食、不運動” 也能輔助控重的簡單方法,長期堅持能顯著改善 “吃得多、餓得快” 的問題。
其實,慢食不僅是 “防胖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 認真感受食物的味道,給身體足夠的尊重,才能在 “吃好” 和 “健康” 之間找到平衡。從今天的晚餐開始,試著慢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