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薄的金屬模板,84個字,37小節(jié),46秒鏗鏘樂音,承載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抗戰(zhàn)精神。這張編號為A2395的金屬唱片模板,就是1935年首次灌制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母板,也是存世唯一孤品。今年,恰逢這張唱片的九十華誕。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究竟是如何誕生的?背后隱藏著怎樣曲折而動人的故事?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檔案》為您揭秘!
田漢被捕前托付手稿
讓《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免于湮沒
1935年2月19日深夜,上海法租界的細雨里,國民黨特務抓捕了著名的戲劇家、進步文化藝術運動領導人、后來成為《國歌》詞作者的田漢。彼時,他正在創(chuàng)作一部抗日電影《鳳凰的再生》,剛完成劇本大綱與一段主題歌的歌詞。
幸運的是,被捕前他已將手稿交給電通公司的經(jīng)理孫師毅。否則,這部電影和這一段歌詞,恐怕就再也無法和世人相見了。這部叫做《鳳凰的再生》的電影,后來改名為《風云兒女》,而這首主題歌,日后被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于對民族危亡的痛切感知。這個時期的很多歌曲,都體現(xiàn)了抗日殺敵的時代特征。長久以來,對于田漢在哪里創(chuàng)作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大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田漢到底是在哪里創(chuàng)作的呢?在他被捕后,聶耳又是如何接續(xù)完成了這部作品?
聶耳兩天寫出曲譜初稿
在人生最后時刻鑄就偉大樂章
田漢被捕后,聶耳主動請纓完成《風云兒女》主題歌的譜曲。僅用兩天時間,他就寫出了曲譜初稿。聶耳在他租住的小亭子間里夜以繼日地忘我創(chuàng)作,由于聲音太大,房東老太太不勝其擾,最終把他給趕了出來。
此時,國民黨特務已經(jīng)盯上了聶耳,黨組織安排他東渡日本避險。1935年4月15日,聶耳帶著曲譜登上赴日輪船,臨行前承諾一定會寄回定稿。在東京,他反復打磨旋律,大膽改動歌詞重復段落,讓曲調(diào)更具沖擊力。4月末,定稿寄回上海,可誰也沒想到,7月17日,聶耳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
聶耳雖英年早逝,但在他人生的最后時刻,卻創(chuàng)造出了足以撼動人心的偉大樂章。郭沫若在為聶耳撰寫的墓志銘說:“聶耳同志,中國革命之號角,人民解放之聲鼙鼓也?!薄读x勇軍進行曲》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那將這第一聲號音錄制成唱片的人是誰呢?
任光力排眾議灌制唱片
讓《義勇軍進行曲》響徹祖國山河
1935年,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任光,頂著巨大壓力推動《義勇軍進行曲》灌制。法國經(jīng)理擔心出版這張唱片會招來日本人的抗議,但在任光的據(jù)理力爭之下,最終法方經(jīng)理同意,制作發(fā)行!
1935年5月3日,任光組織了電通電影公司的盛家倫、鄭君里、袁牧之等7位演員,第一次在百代唱片公司錄音棚內(nèi)錄下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并灌制了唱片。一首偉大的歌曲,就此從紙上音符一躍成為刻在唱盤上的音響,使這支歌曲風靡大江南北。
在推動國內(nèi)傳播的同時,任光也是把《義勇軍進行曲》介紹到國外的第一人。二戰(zhàn)期間,它甚至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戰(zhàn)歌。在抗日戰(zhàn)爭進行到最艱難的時期,美國非洲裔歌唱家、社會活動家保羅·羅伯遜用中文演唱《義勇軍進行曲》,表達他對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支持。在錄制的唱片封套上,宋慶齡題寫了這樣一段話:“中國已經(jīng)從新的群眾傳唱運動中發(fā)現(xiàn)了反抗敵人的力量源泉……”
今日21:05,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