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Pixabay
撰文 | 宋文法
癡呆癥,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是導致全球死亡的第七大原因。世衛(wèi)組織數(shù)據顯示,全球約有5700萬癡呆癥病例,每年新增約1000萬例,相當于每3秒就有1人患病。
β淀粉樣蛋白(Aβ)的沉積被認為是阿爾茨海默。ˋD)發(fā)病機制的主要因素,近年來,Aβ靶向治療取得的里程碑進展,尤其是抗Aβ單克隆抗體的成功和獲批,但這些新療法存在副作用和各種挑戰(zhàn)。
苯甲酸鈉,是肉桂的代謝物,也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具有抗炎和神經保護特性,并且已被批準用于治療尿素循環(huán)障礙,并且安全性良好。此前已有研究顯示,口服苯甲酸鈉可改善輕度AD患者的認知功能。
近日,中國臺灣中國醫(yī)藥大學研究人員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 Sodium benzoate treatment decreased amyloid beta peptides and improved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secondary analysi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的臨床研究論文。
這項臨床研究證實,每天口服750毫克或1000毫克的苯甲酸鈉,可顯著降低輕度AD患者的β淀粉樣蛋白水平,并改善認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有望成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選擇。
圖:論文截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二期臨床試驗進行了二次分析,共納入149名輕度AD患者,每天接受500、750、1000毫克苯甲酸鈉或安慰劑,治療24周,分析了其治療輕度AD患者的潛力。
結果發(fā)現(xiàn),與安慰劑相比,每天口服750毫克或1000毫克的苯甲酸鈉,顯著降低了AD患者血漿中的Aβ1-40和總Aβ水平。
此外,在基線Aβ1-42水平越高的患者中,每天口服750毫克或1000毫克的苯甲酸鈉,還顯著改善了認知功能。然而,安慰劑組中Aβ1-42水平的變化與認知功能的變化無關。
β淀粉樣蛋白水平變化(圖:論文截圖)
研究指出,苯甲酸鈉不僅逆轉了癡呆癥狀,還改善了認知功能,鑒于其便捷的口服給藥方式和良好的安全性,有潛力成為一種新的輕度AD療法,其在AD的長期管理中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盡管如此,研究團隊強調,由于本研究治療持續(xù)時間為24周,尚不清楚苯甲酸鈉的長期效果,未來仍需更長時間、更大規(guī)模的研究來驗證其長期療效,以及其人群的普適性。
綜上,結果表明,苯甲酸鈉有望成為輕度AD的新療法,不僅能降低患者β淀粉樣蛋白水平,還能改善認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492-3
聲明:本文僅做學術解讀,不構成任何建議。
助力醫(yī)學研究高質量發(fā)展,推動醫(yī)療科技創(chuàng)新轉化!
研究設計|課題申報|數(shù)據挖掘|統(tǒng)計分析
生信分析|選題指導|寫作指導|評審指導
選刊投稿指導|研究項目指導|定制化培訓
定制化研究設計|真實世界研究(RWS)實施
聯(lián)系醫(yī)諾維
醫(yī)諾維,一站式科研平臺,科研合作請點擊公眾號菜單“科研合作”。
轉載、進群、宣傳研究成果、新聞稿、課題組招聘、企業(yè)宣傳推廣等,請掃碼添加小編,切記注明來意。
(請注明來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