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白露至,秋風(fēng)起。驅(qū)車前往會稽山深處的占岙村,尋訪千年古香榧樹。
占岙村位于紹興柯橋區(qū)稽東鎮(zhèn)的西部,此地與嵊州市谷來鎮(zhèn)、諸暨市趙家鎮(zhèn)交界,是久負盛名的稽東香榧主產(chǎn)村之一。2013年,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被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nóng)業(yè)文化遺產(chǎn)”,占岙村正是古香榧群的核心地帶。
9月7日,白露節(jié)氣。下午3點多,在村口溪邊的大香榧樹下,十來位老人家坐在樹蔭下乘涼、喝茶、聊天?!斑@里涼快?!崩先藗兲焯煸诖司蹠?,像是一個天然的茶館。我向他們問路,“香榧王”是哪一棵樹?老人家用手一指:“就在上面一點!”
我們慕名前來探訪占岙村的“香榧王”。順著方向步行不遠,果然有一棵樹冠高大、形如彌陀的大樹雄偉地聳立在山邊。樹皮滄桑,枝干遒勁,果然令人震撼。2012年,這棵香榧樹經(jīng)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鑒定,樹齡1567年,為全球現(xiàn)存最古老的香榧樹。
占岙村人祖祖輩輩與香榧樹廝守,香榧也是村民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在這棵“香榧王”旁邊,還有十來棵“子孫樹”,樹齡600多年?!跋汩纪酢钡乃谖恢靡曇伴_闊,背靠青山,面向溪流。大樹周圍建有一座古樹公園。前兩天,為了迎接白露時節(jié)的香榧采摘,村民們特意安排了簡樸的儀式。傳統(tǒng)上,每年香榧采摘前,村里都要在這棵大樹前舞龍、舞獅,恭謝它對村莊的情意與慷慨,也為榧農(nóng)此季的采摘勞作祈愿祝福。
香榧為紅豆杉目紅豆杉科榧樹屬常綠喬木,中國原產(chǎn)樹種,是世界上稀有的經(jīng)濟樹種。香榧樹主要分布于會稽山山脈、天目山山脈、黃山山脈、武夷山山脈等地區(qū)。香榧青果帶綠蒲,去蒲后為堅果,將堅果炒制后可食用,內(nèi)有黑色果衣包裹,種實呈淡黃色。
白露后,當?shù)卮迕耖_始采摘香榧青果。清晨,村民便背著竹簍、扛著長梯,走向遍布山野的香榧林。梯子架在粗壯的樹干上,人一步一步登高,伸手摘下一顆顆青綠色的香榧果。香榧古樹高大,有的高二三十米,長梯之上的采摘令人膽戰(zhàn)心驚,但當?shù)亻嫁r(nóng)動作熟練,幾乎成為一種身體記憶。
竹簍漸漸滿起來,沉甸甸的,裝著豐收的喜悅。
村中老人說,白露摘香榧,是祖上傳下來的規(guī)矩。這時候的香榧已經(jīng)成熟,果仁飽滿,油脂豐潤,炒制出來香味最是醇厚。采摘要持續(xù)二十天左右。多的人家,能收上萬斤青果。但采摘工作比較辛苦,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無法勝任,需要年輕人回村勞動。
二
會稽山香榧林延續(xù)千年。房前屋后,溪邊嶺上,隨處可見香榧樹的身影?;鼥|全鎮(zhèn)樹齡千年以上的古香榧樹有26株,其中占岙村就有22株。除了最“高齡”的榧王樹,全村100年以上的香榧樹多達5000余株。
占岙村的香榧古樹,正是會稽山古香榧樹群的代表,也是申請全球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的重要證據(jù)。在千年香榧林國家森林公園中,幾十棵香榧樹錯落有致,林中人聲傳來,許多村民身影隱于林中,正在采摘香榧。近些年,當?shù)剡\用香榧古樹資源,培育種植了很多低矮的香榧樹,常與茶葉套種,大大增加了村民們的經(jīng)濟收入。
走在村中,能看到不少新培育的香榧樹苗。老樹蒼勁,新苗稚嫩,同在一片天空下生長。村民們知道,他們今天種下的,是子孫后代的福蔭。
“古往今來風(fēng)弄影,月華山色榧窺人?!痹诠旁峦?,有村民將滿滿的香榧擔子卸下,在此略作休息。
香榧生長極慢,往往要數(shù)十年才初步成樹,半個多世紀后方進入“青春期”,開始結(jié)果。因此村里流傳一句話:“爺爺種樹,孫子摘果。”
香榧的生長期很長,對于氣候變化也十分敏感,同一棵樹上可能結(jié)著“三代果”——今年、明年、后年收獲的香榧,長成不同的個頭掛在枝頭。香榧樹的果實與年輪,都儲存著干旱或是多雨的年份的記憶。有時候大旱,第二年的小果就會掉落。因此,村民們說香榧結(jié)果殊為不易,被人視作珍貴的果實,也是名副其實。
占岙村黨總支書記黃天明說,香榧樹一直是村民們的“寶貝樹”,村民們祖祖輩輩都對它心存感激。他記得,上世紀70年代,香榧果子由供銷社統(tǒng)一收購,價錢也很好,八毛七分錢一斤,很值錢啦?!鞍凑瘴飪r來折算,當時一斤大米是一毛三分錢。當時的一斤香榧,是不是抵得上現(xiàn)在的幾十元!”
千年的香榧古樹,年年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古樹的果實,與十幾年樹齡的果實,口味上有什么不同?黃書記舉了個例子,說跟土雞蛋、洋雞蛋的差別一樣——“老樹的果子,吃起來香味濃郁一點,新樹結(jié)出的香榧味道要清新一點?!?/p>
三
黃天明今年63歲,他家六代人都生活在這里,守護著這片古樹林。2008年他擔任書記以來,更是把古樹保護視為使命。2019年,那棵千歲香榧王接受了浙江省古樹保護專家的“手術(shù)”,采用“鋼槽固枝”的技術(shù)進行保護,僅此一項就花費十多萬元。
“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以榧為生,因榧而興,這些樹就是我們生活著的文化遺產(chǎn)?!秉S書記說,占岙村如今常住人口只有300多人,大多是老人。90歲以上者有26人,80歲以上超過80人——占岙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有人笑說,或許是香榧果養(yǎng)人,又或許是這里的山好水好。這是自然的。香榧樹能存活一千多年,老人們也得到了長壽滋養(yǎng),人與自然在這里達成了一種古老的默契。在這里,自有一種安靜的節(jié)奏,人們不慌不忙,時光緩慢,歲月安寧。
近些年,為了保護古樹群和水源,村里曾經(jīng)興辦的民宿和農(nóng)家樂,后來也全部關(guān)停。“保護至上”,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村民把更多心思花在香榧本身的產(chǎn)業(yè)鏈上,開發(fā)出了香榧巧克力、香榧酒、香榧腐乳等一系列衍生產(chǎn)品。每年舉辦的香榧文化旅游季,吸引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
還有很多人遠道而來,有的來瞻仰和保護香榧古樹,有的來做香榧科學(xué)研究,更多的人來這里感受古樹的力量。
除了普通游客來到村里觀光,還有很多外國人也會來此拜訪古樹,感受中國人的生活哲學(xué)。也有專家認為:“在占岙村,村民與香榧樹的相處,透露著天人合一、順應(yīng)自然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核?!被蛟S,也正因如此,占岙村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鮮明樣本。
2024年11月,黃天明登上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講臺。在阿塞拜疆巴庫的會場,他穿著一身黑色休閑西裝,用帶著紹興口音的普通話,向世界講述占岙村人數(shù)百年來與香榧樹共生的故事。
香榧古樹,歷經(jīng)滄桑,年年結(jié)果,見證著時代更迭與人間煙火。村民們代代相傳,依樹生存,采果,喝茶,敬畏天地,尊重自然。占岙的故事,正隱藏著世間生命的密碼。
原標題:《千年香榧,白露采摘》
欄目主編:陳抒怡 文字編輯:陳抒怡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周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