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國慶的煙火掠過城市天際線,我們總會下意識追問:千年前的古人,如何慶祝 “國家的節(jié)日”?北宋給出了獨特答案 —— 以帝王生辰為 “國慶”,徽宗朝的十月初十 “天寧節(jié)” 便是典型。這一天,汴梁御街張燈結彩,御宴上的慢曲子與瓦舍里的喝彩聲交織,看似一派 “天下安寧” 的盛景??墒┠外衷凇端疂G傳》里,卻把這場盛典寫成了王朝的 “國慶節(jié)”。
《水滸傳》的節(jié)日從不是單純的民俗場景,而是 “藏著刀光劍影的敘事舞臺”。天寧節(jié)便是如此:徽宗為避端午 “男害父” 的忌諱改生辰,恰似他后來篡改江山底色;燕青在相撲臺上掀翻權貴,高俅憑蹴鞠登堂掌權,民間狂歡與官場荒誕在這一天碰撞。
一、十月初十的 “國慶” 密碼:從端午忌日到天寧盛典
北宋 “國慶” 的核心是 “圣節(jié)”—— 每位帝王誕日皆為法定假日,放假三日,各州府需設齋宴、行慶賀禮?!端疂G傳》聚焦的徽宗朝,這場盛典被定在十月初十,賜名 “天寧節(jié)”,可鮮少有人知,這日子是徽宗 “改” 來的。
據(jù)《宋史?徽宗紀》記載,徽宗本生于五月初五,北方俗諺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的忌諱,讓他登基后強行將生辰改至十月初十。這一天就成了大宋的“國慶節(jié)”。
天寧節(jié)的盛況,在《東京夢華錄》里有細致描摹:御宴從午時持續(xù)到黃昏,當 “第九盞御酒慢曲子” 奏響時,殿中左右軍的相撲手便赤膊登場,兩兩較量;散宴時,徽宗會賜群臣 “宮花”,宰臣簪牡丹、侍從簪芍藥,百官戴花而歸,連街頭小販見了戴花官員都要躬身行禮。此時的汴梁街頭,另有一番熱鬧:齊云社的蹴鞠高手在瓊林苑外搭起三丈高的球臺,球臺上掛著 “天下第一球社” 的錦旗,社員們穿著紅綠彩衣,用 “拐、躡、搭、蹬” 的技法爭搶氣球,圍觀百姓的喝彩聲能蓋過御街的鼓樂。江湖與朝堂的狂歡,就在 “天寧” 二字的旗號下,看似和諧地同步上演。
二、相撲臺上的江湖:燕青的 “鵓鴿旋” 與北宋的娛樂透支
天寧節(jié)的相撲賽,是全民矚目的焦點。劉傳錄曾指出,施耐庵寫燕青打擂,絕非單純的武打場面 —— 相撲臺就是北宋權力結構的微縮模型,任原的霸道、燕青的逆襲,都是底層對朝堂的無聲反抗。
《水滸傳》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把這場相撲寫得驚心動魄:泰山岱岳廟前的獻臺上,“擎天柱” 任原披著錦襖,叉腰喝道 “相撲無對,天下無敵”,這話像極了朝堂上蔡京、高俅之流壟斷權柄的囂張。燕青上場時,故意穿件舊布衫,站在任原面前像個 “不起眼的小廝”,可當鑼聲響起,他突然使出 “鵓鴿旋” 絕技 ——“右手扭住任原,左手插入交襠,肩胛頂胸,直托起來旋四五旋,攢下獻臺”。獻臺下數(shù)萬香官瞬間沸騰,有人扔銅錢,有人喊 “打得好!”,這喝彩聲里,藏著底層民眾對 “公正” 的渴望 —— 任原靠權勢霸占擂臺,燕青憑真本事贏他,恰如梁山 “替天行道” 的初心。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后來的梁山宴席:高俅被擒上山,自恃相撲本事,要與燕青較量。結果燕青只用一招 “守命撲”,便將高俅掀翻在地褥上,這位太尉趴在地上半晌起不來,只能漲紅著臉罵 “小賊無禮”。天寧節(jié)御宴上被奉為 “國技” 的相撲,到了梁山,成了江湖與官場碰撞的武器 —— 高俅的狼狽,早已預示了大宋官僚體系的不堪一擊。
施耐庵還借段三娘的形象,補全了相撲場的另一面?!端疂G傳》第一百零四回,段三娘 “穿件箭桿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系一條大紅生絹裙”,見王慶便要相撲,兩人 “揪扯成團,滾在地上”。這并非虛構 —— 宋代瓦舍里本就有女相撲手,她們常穿 “抹胸、短褲” 表演,連司馬光都曾在《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里怒斥 “婦人相撲,裸體爭勝,傷風敗俗”??苫兆诔奶鞂幑?jié),這類表演竟能進入御苑,成為帝王觀賞的節(jié)目。當娛樂僭越了禮教的邊界,當君臣把相撲的喝彩當成江山穩(wěn)固的證明,大宋的根基,早已在歡呼聲里被蛀空。
三、蹴鞠場里的權柄:高俅的 “鴛鴦拐” 與王朝的崩塌伏筆
天寧節(jié)的另一 “國技” 是蹴鞠。御殿前的球場上,立著三丈高的球桿,桿頂掛著一尺方圓的球門,兩隊球員穿紅、綠球衣,用腳、膝、肩、胸控球,爭搶射門?;兆谠鴮戇^ “近密被宣爭蹴鞠,兩朋庭際再輸贏” 的詩句,把蹴鞠當成君臣同樂的盛事,可他沒料到,這場 “同樂” 里,藏著《水滸傳》開篇的禍根。
高俅發(fā)跡的關鍵,正是一腳蹴鞠絕技。《水滸傳》第二回,端王(后來的徽宗)在府里蹴鞠,球滾到高俅腳邊,他 “使個鴛鴦拐,踢還端王”—— 這 “鴛鴦拐” 是宋本《蹴鞠圖譜》里的高階技法,需用腳腕左右拐帶,讓球像 “粘” 在身上般不掉落。端王見了大喜,留高俅在府中,后來登基便提拔他為殿前太尉。一個靠蹴鞠上位的官員,卻掌管著大宋的兵權,這本身就是天大的荒誕。
天寧節(jié)御宴上,高俅常表演蹴鞠:他站在御階前,讓小太監(jiān)扔球,再用 “躡、搭” 的技法,讓球在身上流轉(zhuǎn),連徽宗都拍手叫好??蛇@位 “蹴鞠太尉” 征討梁山時,卻連吃敗仗 —— 他率領的大軍,像極了他腳下的氣球,看似被掌控,實則不堪一擊。劉傳錄曾說,“高俅的蹴鞠,是權力游戲的隱喻”:他能把球 “粘” 在身上,卻粘不住軍心;能討得帝王歡心,卻守不住江山。
四、燈影里的狂歡與崩塌:天寧節(jié)的終極反諷
“天寧” 二字,取 “天下安寧” 之意,可在《水滸傳》里,這兩個字成了絕妙的反諷?;兆跒楸芏宋缂扇崭脑O的國慶,終未能避開亡國的命運;他沉迷的相撲、蹴鞠,最終成了壓垮江山的稻草。
劉傳錄解讀《水滸傳》時,特別強調(diào) “節(jié)日是敘事引擎”。天寧節(jié)的狂歡,就是大宋崩塌的加速劑:當徽宗在御苑里看女相撲,蔡京、童貫在府中收受賄賂;當百官戴花慶賀 “天下安寧”,花石綱的役夫正在運河邊累死;當民間為蹴鞠喝彩,梁山好漢已在梁山豎起 “替天行道” 的大旗。金國的鐵蹄在北方集結時,汴梁的天寧節(jié)依舊熱鬧 —— 相撲手的吶喊、蹴鞠的聲響,蓋過了邊境的警報。
后來,南宋遺民孟元老寫《東京夢華錄》,詳盡記錄天寧節(jié)的盛景,字里行間滿是故國之思??蛇@盛景,早已和《水滸傳》結尾 “楚州蓼兒洼” 的凄涼重合 —— 宋江、李逵的墳墓在風雨里飄搖,而汴梁的天寧節(jié),成了永遠的殘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