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食戟社
中秋切五仁月餅時,總有人像拆地雷般挑出紅綠絲 —— 這抹紅綠配堪稱月餅界的 “流量黑紅”,江湖傳言它是 “食用膠 + 色素” 的黑暗組合。但要聊這紅綠絲,得先說說它的 “宿主” 五仁月餅的來頭,這可是有兩千多年歷史的 “月餅老大哥”。
相傳早在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把核桃、芝麻、杏仁等堅果帶回中原,這便是五仁月餅最早的 “原料雛形”。不過那時候還沒有 “月餅” 的叫法,直到唐代,中秋賞月時才出現(xiàn)類似糕點,而五仁月餅真正定型,要等到明代。據(jù)《帝京景物略》記載,明代中秋已有 “月餅相遺,大小不等” 的習俗,當時的五仁月餅以核桃仁、杏仁、花生仁、瓜子仁、芝麻仁為核心,講究 “仁仁飽滿”,是皇室和民間都愛的中秋美食,而紅綠絲作為點綴,也差不多在這時候開始出現(xiàn)在五仁月餅里,那會兒可是正經(jīng)的 “宮廷配料”。
紅綠絲正經(jīng)名叫 “青絲玫瑰絲”,祖上是宮廷級食材。高貴版青絲用青杏干切絲,玫瑰絲是玫瑰花瓣加糖熬成泥,嚼起來滿是花果香。可惜這版本太嬌貴,如今基本見不到了,畢竟誰愿為點綴料花大價錢呢?
現(xiàn)在市面上的紅綠絲分兩派:平民派是橘子皮或蘿卜皮做的,得先泡石灰水 “塑形”,讓纖維變韌還去苦澀,再染上色腌滿糖。另一派是黑心商家的 “科技產(chǎn)物”,用食用膠混色素,嚼著像橡皮糖,顏色艷得刺眼。
其實五仁月餅能流傳千年,除了食材豐富,還藏著老祖宗的生活智慧。早年物資匱乏,五仁里的堅果能補充營養(yǎng),紅綠絲則讓單調(diào)的糕點變得亮眼,在缺糖年代更是難得的甜味來源??扇缃裎迦试嘛瀰s成了 “爭議擔當”,有人吐槽紅綠絲像 “盤著的小蚯蚓”,咬到嘴里怪味直沖腦門,甚至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 “恨一個人就送帶紅綠絲的五仁月餅”。
有意思的是,不少人長大后會真香反轉(zhuǎn):加班餓到啃五仁時,竟品出橘皮的淡淡清香和堅果的醇厚。這抹紅綠絲就像糕點界的老派紳士,雖不合現(xiàn)在的精致口味,卻藏著從漢代到明代的飲食文化傳承。下次再挑它時,不妨想想:這可是陪著五仁月餅走過千年的傳統(tǒng)配料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