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金融防風險,依然是目前我國宏觀政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最大的風險源就來自于房地產。
房地產有風險,是籠統(tǒng)的說法,到底有哪些具體風險呢?
其實主要有三類,涉及個人買房者、房企、地方政府、銀行等主體。
第一類是防止已售出的項目爛尾,第二類是防止房企大面積倒閉,第三類是防止業(yè)主斷供。
今天,我們就分別來分析一下。
第一類風險:基本化解掉了
防止已售項目爛尾,這是什么意思呢?
這和我國房地產的銷售制度有關。
我國新房實行預售制度,買房人買的是期房 —— 房款已經(jīng)全部付完,但一般要等兩年后才能交房。
在過去房地產市場繁榮期或平穩(wěn)期,這種模式?jīng)]有風險。
但 2021 年下半年以來,全國樓市大幅降溫,很多房企經(jīng)營困難,無法按時交房,項目暫時停工,甚至長期停工,逐漸走向爛尾。
針對這類風險,在樓市剛降溫沒多久,也就是 2021 年 9 月底,央行就提出了 “兩個維護”:
一是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fā)展;這意味著房地產調控從過去幾年的緊縮轉向放松。
二是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主要針對買了期房卻因項目停工無法按期收房的情況。
從那時起,2022 年到 2023 年,國家把 “保交樓、保交房” 放在了防范房地產風險的第一位。
因為不排除這個 “雷”,就會導致第三類風險,即個人斷供問題惡化。
早在 2022 年 7 月,全國部分城市的部分小區(qū)業(yè)主就聯(lián)合發(fā)布公開信,稱因項目停工遲遲無法交付,將采取斷供措施。
這一情況涉及全國幾十個城市、上百個樓盤的業(yè)主,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
買了房卻無法交房、無法入住,對買房人來說是巨大打擊。
而期房預售是國家制度,既然制度出現(xiàn)漏洞,導致購房人合法權益受損,國家層面也就有責任保交樓。
近期有個好消息:中國房地產業(yè)協(xié)會(中房協(xié))公開表示,全國保交樓工作任務已基本完成。
這意味著從全國范圍來看,防止已售項目爛尾的風險已基本排除。
當然,我估計部分城市仍有個別項目尚未完成交付。
第二類風險:企業(yè)熬斷腸
第二類風險,是防范房地產開發(fā)商大面積暴雷、破產倒閉。
從目前情況來看,成效并不明顯。
因為在房地產大幅降溫后的短短兩三年內,全國大中型上市民營房企基本都已暴雷。
所謂 “暴雷”,主要是指它們借的外債以及部分內債無法償還。
按照目前房地產市場依然低迷的現(xiàn)狀,即便國家想救這類企業(yè)也難以救活:它們的債務負擔過重,甚至已資不抵債,根本無從救起。
況且,國家也不會出面大面積救助民營企業(yè),這既不符合市場經(jīng)濟規(guī)則,還會存在道德風險:民企地產老板之前曾經(jīng)賺發(fā)了。
因此,絕大部分暴雷企業(yè)只能與債主協(xié)商債務重組,無論債主是境外還是境內的。
目前,個別企業(yè)已達成債務重組協(xié)議(如金科)。
而民營房企中的廣大中小民營企業(yè),當前生存狀況也十分艱難:有些已倒閉破產,有些還在勉強維持經(jīng)營。
不過總體來看,它們的杠桿率并不高 —— 因為樓市好的時候,銀行不愿給它們貸款,且它們不是上市公司,發(fā)債也比較困難。
同時,樓市好時拿地難度大,很多大型房企會下沉到中小城市搶地,推高地價,本地中小房企根本無力與大房企競爭。
所以在樓市大幅降溫后,仍有相當一部分中小房企能夠存活下來。
但如果房地產市場繼續(xù)低迷三五年,這類中小型民企恐怕也難以生存。
到目前為止,民營房企中該暴雷的大部分已暴雷,那些未暴雷的,未來兩年可能還會有少量出現(xiàn)暴雷情況。
而央企和地方國企,因有特殊的機制、體制及資源支持,絕大部分未暴雷。
但也有部分大型非民營性質的開發(fā)商過得比較艱難,典型例子就是萬科。
萬科的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地鐵集團,2024 年以來,萬科曾多次處于資金鏈緊張的邊緣,好在深圳國資委、深鐵集團給予大力支持,包括多次提供上百億元借款,總算讓萬科沒有出現(xiàn)資金暴雷。
綜合來看,防范房企大面積暴雷倒閉的防控工作和任務完成情況,遠不及保交樓。
第三類風險:斷供是大雷
第三類房地產風險,是個人斷供。
過去兩三年,全國少數(shù)地區(qū)已有個別業(yè)主出現(xiàn)斷供,但隨著房價繼續(xù)下跌,斷供群體的數(shù)量可能會大幅增長。
主要原因是,對很多業(yè)主來說,房價跌幅和個人還款能力已越過或接近臨界點。
大家可以想想:全國房價總體下跌了 40%,部分地區(qū)跌幅甚至達到 70%、80%,相當一部分人的首付已全部跌沒,房子甚至變成了 “負資產”。
再加上部分人收入下降、還款能力下滑,房子成了家庭包袱,不如 “扔掉”(即斷供)。
如果斷供數(shù)量達到一定規(guī)模,會對銀行體系產生重大風險。
我們之前分析的兩類風險中,保交樓風險對銀行影響不大;房企暴雷違約對金融體系(尤其信托領域)影響較大,但對商業(yè)銀行影響也不算大。
而第三類風險 ,個人斷供,未來會對銀行資產產生明顯沖擊。
原因很簡單:個人按揭貸款全部來自銀行,且總規(guī)模極其龐大(達幾十萬億元),就算其中只有 10% 的人斷供,銀行體系也難以承受。
對于第三類風險,我(老楊)比較擔心,不知道相關部門是否已深刻認識到這一風險隱患。
要排除這個最大的 “雷”,相關部門最終只能下決心出大招,推動房價止跌。
而且光止跌還不夠,還需要讓房價上漲,才能真正把這一風險徹底排除。
大家如果不信,我們可以再觀察一兩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