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是立體的,它總能輕易喚起被封存許久的記憶。
擁擠悶熱的車廂,五湖四海的口音。此時,泡面的水要比往常少,最好沒過面餅就收手,如果放了榨菜和火腿腸,那可以適當再增加一點。但,水稍多一點,這一路上就得更加小心慢慢挪動。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捧著泡面碗,從車廂有熱水供應的這頭挪到自己的位置,是一項高難度的挑戰(zhàn):人多、空間小,熱水還不能撒。
“啤酒飲料礦泉水?!?/p>
“花生瓜子八寶粥?!?/p>
“來,腿收一下。”
有經驗的,往往會挑準時機,默默推算小推車折返的時間,借機緊跟開出的“大道”,用較為輕松的方式回到自己的位置。但無論如何,一路上,那碗被端在手里的泡面,隨著步伐搖晃出的香味,提醒著大家可以吃點什么了。
于是,嗑瓜子的咔咔聲、啃泡椒鳳爪的嘶哈聲、吃泡面的吸溜聲以及向列車員的詢價聲,與各種香味融合,在某節(jié)車廂里濃縮為了數(shù)代人的記憶。
199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了新的《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jié)、“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后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同年的國慶,成為第一個“黃金周”。中國旅游研究院數(shù)據(jù)顯示,這一年“黃金周”全國出游人數(shù)達28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假日旅游熱潮席卷全國。[1]
之后的26年,社會高速發(fā)展,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2024年國慶假期,全國國內出游人數(shù)已經達到7.65億次,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則達到7008.17億元。而今年,“China Travel”熱度不減。據(jù)去哪兒旅行數(shù)據(jù),“雞排哥”帶動下江西景德鎮(zhèn)酒店10月1日入住量同比增加30%,北京升旗儀式的搜索熱度則環(huán)比增長12倍。[2]
26年間,很多都變了。綠皮火車成了復興號,哪怕是上海到北京的1200多公里,也從動輒十幾個小時縮短到四五個小時。
而隨著旅游邊界不斷拓寬,出游場景不斷豐富,出行方式不斷革新,曾經如花生、瓜子、八寶粥、泡面這樣的“出行搭子”,也發(fā)生了轉變。
什么值得買電商運營中心負責人張宇昂告訴FBIF,消費者對食品飲料的需求已超越簡單的解渴與飽腹,更多人在旅途中傾向于選擇好看好拍、有儀式感、能帶來情緒愉悅的產品,把它們視為旅途中的“情緒搭子”。
于是,人們旅途中的新“搭子”,變成了停車間隙送到座位的一杯經停地特色奶茶、精致男孩女孩們品茶的小型茶具、或是一支高鐵版文創(chuàng)雪糕。
圖片來源:小紅書@momo
“食品飲料消費正從單一功能性補給向場景化、體驗型消費躍遷,預計今年十一期間相關品類熱度有望超過去年同期?!睆堄畎罕硎尽?/p>
車廂內食品飲料產品消費的變遷,正是一部微型的二十年中國食品飲料行業(yè)發(fā)展史。
一、泡面榨菜火腿腸稱霸車廂
1999年前后,正是中國食品飲料行業(yè)的創(chuàng)新“黃金期”。多款日后的“國民產品”在這一時期上市,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
如1997年,農夫山泉推出天然水,并于2000年全面轉向天然水;1997和1995年,康師傅和統(tǒng)一分別推出冰紅茶產品,并開始動搖旭日升在冰茶品類的壟斷地位;1996年娃哈哈推出AD鈣奶,上市首年產值便達到6.85億元。[3]
食品飲料消費選擇的豐富,也滲透進火車車廂。從這一時期火車推銷員的“順口溜”從“香煙可樂魚片干礦泉水”,變成“啤酒飲料礦泉水、花生瓜子八寶粥”便可窺見一二。
但要從眾多食品中選出一個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火車車廂的,那只能是泡面。
在那些展示綠皮火車車廂百態(tài)的歷史影像中,總是會有一碗又一碗的泡面入鏡。雖然車上的乘客來自五湖四海,但“吃泡面”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
1995年,一位乘客在火車上吃泡面;圖片來源:王福春《火車上的中
泡面是怎么盛行于火車車廂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康師傅早期的大單品,紅燒牛肉面。
1992年8月,康師傅紅燒牛肉面上市。雖然康師傅并未在當時明確將這款產品定位于火車場景,但是現(xiàn)在再看,其初代產品的幾點創(chuàng)新,都很好地迎合了火車上乘客的需求。
首先,是康師傅為紅燒牛肉面推出了一款紙碗包裝,并在碗中配有塑料叉子。而在此之前,市面上多數(shù)方便面產品提供的是塑料袋的包裝,這使得一些在火車上吃泡面的消費者,不得不用自帶的水杯泡面。
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初代廣告;圖片來源:康師傅
2000年,即使已經完成第三次火車提速,但從北京到上海的用時仍然達到十多個小時。碗面的設計,滿足了消費者在路上快速充饑的剛需。
其次,康師傅在紅燒牛肉面內增加了一個牛肉醬料包,而當時,多數(shù)方便面產品內只附贈一包混合味精、鹽、香料的調味粉包。增加的醬料包,是紅燒牛肉面可以在車廂內“一傳十、十傳百”的關鍵。[4]
據(jù)公開報道,最初推出紅燒牛肉面,正是因為四大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魏應行在開往北京的火車上,食用從中國臺灣帶來的方便面,因散發(fā)出的香味吸引了乘客的注意,使其注意到了市場需求。[4]
最后,是定價親民。初代康師傅紅燒牛肉面定價1.98元,雖然比當時多數(shù)國產方便面稍貴,但是相比于進口方便面5、6元的價格便宜不少。更重要的是,這個價格遠低于當時火車上餐食的價格。曾有在鐵路系統(tǒng)工作20年的工作人員回憶,2000年左右,火車上一個菜通常售價達到10多元,因此多數(shù)旅客還是以吃泡面為主。[5]
康師傅紅燒牛肉面的出現(xiàn),則帶動了國內方便面市場,對方便面口味本土化的創(chuàng)新。
在此之后,統(tǒng)一老壇酸菜牛肉面、康師傅小雞燉蘑菇面等中國風味的產品推出,豐富了消費者們在泡面上的選擇,也使泡面在車廂里進一步普及。
鐵打的泡面,流水的零食。
2000年之后,在泡面稱霸火車車廂的同時,各式各樣市面上熱銷的零食,被人們帶進車廂,或登上了火車售貨員的手推車。
其中,一些零食有著天然的“火車基因”。
比如來自重慶的有友泡椒鳳爪,將一只完整的雞爪剁成多個小塊裝袋,這樣的設計天然適合分享。加上泡椒鳳爪的辣味很容易“點燃情緒”,使其成了擁擠的車廂里,人們跟鄰座乘客之間的“破冰神器”。
圖片來源:有友
比如娃哈哈八寶粥,開蓋即飲的設計,即使在顛簸的車廂里,也能保持喝粥的“從容”。而其使用的糯米、谷物、豆類等原料,則在滿足飽腹需求的基礎上,還多了一些養(yǎng)生價值。
圖片來源:娃哈哈
而在那個對奶茶的要求還很簡單的時代,一杯香飄飄成了很多人正餐過后的“下午茶”。跟泡面一樣,只需要背著一只輕便的杯裝上車,剩下的只需要交給車廂里的熱開水。
圖片來源:香飄飄
食品工業(yè)快速發(fā)展,消費者的選擇也在增多。但在那個列車速度較慢、人民消費水平較低的年代,“頂飽”“打發(fā)時間”仍然是人們對火車食品主要的訴求。
二、便捷高效健康,乘客有了“新寵”
無論是方便面、鳳爪還是八寶粥,能在火車場景流行,都與其便攜性密不可分。
但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更好地平衡新鮮口感與便攜性的食品,漸漸成為乘客們的“新寵”。在這些食品的背后,則是中國食品工業(yè)保鮮技術的發(fā)展。
鹵味就是“新寵”們的代表。
其實在火車上吃鹵味,是中國乘客們的“傳統(tǒng)”。上世紀90年代,當火車停站時,人們就會通過車窗,向站臺擺攤的小販買燒雞、醬鴨等鹵味食品。從當時的歷史影像中就可以看到,這些鹵味食品通常被白色油紙包著,遞給車上的乘客。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顧老師說故事
后來,各種鹵味品牌出現(xiàn),讓人們更容易買到鹵味食品。不過很長一段時間里,鹵味都采用散裝稱重的形式,并主要用塑料袋包裝。而塑料袋包裝容易滲油等缺點,使其不夠便攜,再加上密封性欠佳,氧氣容易進入,影響鹵味熟食的新鮮口感。
2012年,周黑鴨引入的“氣調鎖鮮包裝”是一個轉折點。簡單地說,“氣調鎖鮮包裝”就是將鹵味熟食裝進塑料盒內,并用一定比例的保鮮氣體(二氧化碳和氮氣)替換包裝內的自然空氣,從而保留熟食的新鮮口感。
引入“氣調鎖鮮包裝”后,周黑鴨鹵味食品的保質期延長到3至5天[6]。2014年,周黑鴨將門店散裝食品下架,全部升級為氣調鎖鮮包裝。
引入新包裝的周黑鴨,更便攜、口感更新鮮,使其漸漸地在火車場景滲透。
據(jù)周黑鴨2023年財報顯示,2023年,周黑鴨在機場、火車站在內的交通樞紐渠道的門店總數(shù)凈增141家,達到319家。[7]不僅如此,周黑鴨的鹵味熟食,還出現(xiàn)在多輛高鐵的商品菜單中。
如今你可能經常會在高鐵上看到這樣的場景,乘客上車后,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打開書包拿出平板電腦,一邊播放緩存好的“下飯劇”,一邊拿出一盒周黑鴨鴨脖。雖然鴨脖是出發(fā)前一天晚上就買好的,但是撕開封口,仍然散發(fā)出剛鹵好時的香氣。
圖片來源:小紅書@不吃青椒
除了“吃”,“喝”也在便攜的基礎上追求新鮮。
根什么值得買的數(shù)據(jù),今年國慶假期準備階段的9月20日至9月27日,“凍干咖啡”關鍵詞下,商品GMV同比增長271.49%。
三頓半2018年推出的即溶咖啡小罐裝,就是凍干咖啡的代表。通過凍干技術,三頓半將現(xiàn)萃取的咖啡液提取為咖啡粉,并通過小包裝分裝。這樣的設計下,乘客在火車上只需要打開小包裝的蓋子、倒出咖啡粉,并搭配水或奶,就可以自己DIY接近現(xiàn)磨口感的咖啡。
圖片來源:三頓半
而在產品宣傳中,三頓半也將“隨時隨地,快手可得”作為產品的主要賣點。
同類“飲品”,還包括以水獺噸噸為代表的凍干果茶,產品采用獨立塑料袋裝的小包裝設計,在火車上撕開,將果茶塊扔進水中,幾秒鐘后一杯“現(xiàn)制”果茶就做好了。
圖片來源:水獺噸噸
當前電商平臺熱銷的檸檬液,采用細條袋裝設計,撕開包裝袋,檸檬液倒進水中,就是一杯新鮮檸檬水。
圖片來源:檸檬共和國
除此之外,據(jù)什么值得買的數(shù)據(jù),9月20日至9月27日,“每日堅果”關鍵詞下商品GMV同比增長68.13%,其中“沃隆”品牌相關商品GMV同比提升170.17%;酸奶品牌“安慕?!标P鍵詞下產品GMV則同比增長78.09%。
看以看出,便攜、即食即飲的特性,疊加健康、好看等附加價值,就是新時代下,消費者對于“火車食品”的新需求。
三、車廂,成了文旅必爭之地
在各大景點流行的文創(chuàng)雪糕,如今正在擠進火車車廂。
今年8月,廣西鐵路推出了火車主題文創(chuàng)雪糕,并在南寧站、桂林站、柳州站、貴港站的寧鐵驛站自營超市出售。
圖片來源:國鐵南寧局文旅公司
據(jù)國鐵南寧局文旅公司的介紹,該系列雪糕有4種口味,每一種口味對應不同的顏色,以及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動車組4代車型的車頭造型,體現(xiàn)中國火車的發(fā)展歷程。
其實2022年,武漢火車站就曾推出一款以武漢站為造型的文創(chuàng)雪糕。這只雪糕的設計以武漢站外立面為主體,加入黃鶴、櫻花等武漢元素,并標明了武漢站的開站年份“2009”。
圖片來源:極目新聞
文創(chuàng)雪糕在火車場景的出現(xiàn),反映出旅途中的飲食,正越來越注重一種在地性的體驗。
消費者對這種體驗的渴望,同樣體現(xiàn)在地域特色食品在車廂內的流行。
如今社交媒體上,網友曬出自己在火車上買到的食品中,西梅、奶酪、牛肉干這三樣的存在感極高,甚至有人將其稱為“新火車三件套”。
圖片來源:小紅書@LowEgo
在火車上,這些食品會被推銷員們從一個大包裝中拆分成一袋袋小包裝,哪位乘客伸手,就把零食塞到哪位的手中。仔細一看,它們包裝上沒有知名品牌的商標,但很有可能印著地域風情的圖案,以及那些直接與地域關聯(lián)的商品介紹:內蒙古大草原的手撕牛肉、來自新疆喀什的西梅、伊犁藍莓…
各地區(qū)品牌,也借著“文旅熱”,在火車上刷了一波存在感。比如有網友就曬出,一輛從青島始發(fā)的火車上,就向乘客發(fā)放了青島老字號的高粱飴,和山東老品牌青援的鈣奶餅干。
圖片來源:小紅書@Weeick
南昌客運段商務座的贈品零食,則基本上被江西的品牌“刷屏”:煌上煌五香牛肉干、江中猴菇、甘源果仁。
圖片來源:小紅書@淼淼
來自全國各地的特色預包裝食品,也登上各列車的菜單。來自武漢的蔡林記盒裝牛肉熱干面、來自哈爾濱的秋林哈爾濱紅腸、來自青島的瓷瓶老酸奶...只要坐得夠久,完全可以把列車吃成“全國流水席”。
其實對地域特色食品,“在路上”的人們有著不變的的渴望。上世紀九十年代,那些等待綠皮火車停站,向站臺小販上買上一只德州扒雞的乘客們,就是這種渴望的縮影。只是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讓這份渴望變得更加唾手可得。
這個假期你坐火車出行了嗎?在火車上你吃了什么?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
參考來源:
[1] 連品潔 田虎,中國為什么會有假期“黃金周”?,2019年9月,人民網
[2] 2024年“十一黃金周”國內出游7.65億人次,2024年10月,福布斯中國
[3] 87年AD鈣奶正式開售!它年銷30億,賣了21年,背后初心可見!,2017年9月,中國食品報
[4] “康師傅”的故事,2006年2月,CCTV
[5] 三代列車員見證“舌尖上的春運”變遷,2018年2月,人民網
[6] 李燁 許悅,周黑鴨賣散稱和鹵味套餐,更便宜了,2024年5月,界面新聞
[7] 周黑鴨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23年業(yè)績公告,2024年3月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chuàng)新原創(chuàng),作者:Pride,編輯:Panda,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