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5月,中日友好醫(yī)院李光偉教授團隊在《Diabetes Care》(IF=16.6)發(fā)表了大慶研究的34年隨訪成果。研究發(fā)現:約50%的新診斷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人群發(fā)生了卒中;糖耐量受損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預6年,卒中風險顯著下降。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2337/dc24-2675
研究背景
過去三十年,中國卒中負擔持續(xù)加重。血糖調節(jié)異常,例如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會增加缺血性卒中的風險。糖尿病還與預后更差相關,存在更高的死亡率、復發(fā)率和病后更嚴重的殘疾。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糖尿病人群,但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風險在30多年間如何演變、糖耐量受損個體與糖尿病患者的卒中風險是否存在差異、接受生活方式干預的糖耐量受損人群的長期卒中風險是否降低等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本研究旨在調查新診斷2型糖尿病、糖耐量受損(IGT)和糖耐量正常(NGT)的中國成年人在34年隨訪期內的卒中發(fā)病率。
研究方法
研究人群
1986年,大慶研究旨在評估中國黑龍江大慶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110,660名25-74歲的居民接受了篩查,在標準早餐后2h檢測血糖水平,超過6.7 mmol/L的參與者進行75g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根據檢查結果分組:
新診斷2型糖尿?。?/b>滿足糖尿病診斷標準,即空腹血糖(FPG)≥7.8 mmol/L或OGTT 2h血糖≥ 11.1 mmol/L。包括630名參與者。
IGT:FPG<7.8 mmol/L且OGTT 2h血糖7.8 mmol/L-11.1 mmol/L。包括576名參與者,隨機分配至生活方式干預組或對照組,為期6年。
NGT:FPG<5.8 mmol/L且OGTT 2h血糖<6.7 mmol/L。納入與IGT性別年齡相似的519名參與者。
卒中
評估參與者的卒中發(fā)病率。卒中定義為血管源性急性神經功能障礙,伴有持續(xù)≥24h或導致死亡的局灶性或全身性癥狀,不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隨訪34年,自1986年1月1日開始,持續(xù)至死亡、失訪或2020年12月31日。
統計分析方法
使用Kaplan-Meier計算累積卒中發(fā)病率,使用對數秩檢驗(log-rank)進行組間比較。通過擬合威布爾分布參數模型估算中位生存時間,并從生存函數中得出卒中發(fā)病的中位延遲時間。
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評估不同血糖狀態(tài)對卒中的影響。模型納入了性別、年齡(每增加10歲)、BMI(每增加5 kg/m2)、收縮壓(每增加10 mmHg)、吸煙狀況和總膽固醇水平等協變量。計算風險比(HR)評估不同血糖狀態(tài)的卒中風險。
敏感性分析采用Cox模型,亞組分析按性別分層。為控制I類錯誤,采用Bonferroni校正,設定多重比較的顯著性水平為P<0.01,其他分析為P<0.05。
結果
研究結果
2020年,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包括598名參與者、IGT干預組包括405名參與者、IGT非干預組包括135名參與者、NGT組包括494名參與者。
卒中發(fā)生情況
共發(fā)生了687例卒中事件:
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的卒中累積發(fā)病率最高,達65.4%(95% CI 59.8–70.4),即24.3例/1000人年。
IGT非干預組為62.8%(95% CI 52.3–71.6),即23.1例/1000人年。
IGT干預組為49.8%(95% CI 44.2–55.1),即18.5例/1000人年。
NGT組的卒中發(fā)病率最低。
圖.各組的累積卒中發(fā)病率
與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相比,NGT組卒中發(fā)生的中位時間延遲了16.8年(95% CI 11.9-21.7),IGT干預組延遲了7.8年(95% CI 4.2-11.5),而IGT非干預組延遲了2.3年(95% CI -2.5-6.6)。
卒中風險
調整潛在混雜因素后,與NGT組相比,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和IGT組的卒中風險均顯著更高(所有P < 0.05)。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IGT非干預組和IGT干預組HR為1.80(95% CI 1.46-2.21)、1.52(95% CI 1.11-2.07)和1.33(95% CI 1.17-1.63)。
與新診斷2型糖尿病組相比,IGT干預組的卒中風險顯著降低(HR 0.77, 95% CI 0.64-0.94),尤其是女性(HR 0.64, 95% CI 0.47–0.88, P = 0.006)。但IGT非干預組未觀察到顯著降低(HR 0.82, 95% CI 0.69-1.18)。
研究結論
大慶研究作為首個報告中國新診斷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人群隨訪超30年的隊列研究,證實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損均顯著增加長期卒中風險。但糖耐量受損人群經過6年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后,卒中風險顯著降低。
在34年間,約50%新診斷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損的中國成年人發(fā)生了卒中。這強烈提示卒中是中國糖尿病人群的重要大血管并發(fā)癥,需積極開展糖尿病管理和預防。糖耐量受損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預帶來的卒中風險下降趨勢在34年隨訪中持續(xù)存在,提示早期積極生活方式干預可能產生持續(xù)超過30年的“代謝記憶”效應。
參考文獻:Diabetes Care 2025; 48 (10): 1721–1727. https://doi.org/10.2337/dc24-2675
醫(yī)咖會基礎會員全面大升級,趕快去領取一年基礎會員!
基礎會員權益:28張基礎課程券,基礎課程均可兌換!醫(yī)咖會SCI-AI工具,科研內容訓練,回復更專業(yè)!
點擊“閱讀原文”/應用商店搜索/掃碼下載醫(yī)咖會APP,登錄后,彈窗領取基礎會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