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zhì)的內(nèi)容。
前言
國慶中秋雙節(jié),本是大家揣著錢出去開心的日子,可廣東惠州一位叫小楊的游客,卻差點被一頓海鮮氣出內(nèi)傷。
原因是他就點了一盤蟶子、一盤螃蟹,結賬時老板伸手要661塊,這事兒一曝光,全網(wǎng)都炸了。
可是目前事情發(fā)生了反轉,店家開始喊冤、官方也介入了,劇情比電視劇還曲折。
事件回顧
事情是這樣的,游客小楊在出發(fā)前特意做了攻略,知道惠州海邊海鮮店多,怕踩坑還提前在某團訂了套餐。
他本來想著價格透明,到店就能吃,可以說非常的省心,結果到了餐廳,老板一句話就把他澆了個透心涼:“國慶假期,套餐用不了?!?/p>
小楊當時就想走,可老板嘴甜啊,湊過來笑著說:“兄弟別走啊,咱店里好吃不貴,單點也花不了幾個錢!”
架不住老板熱情,小楊和朋友就坐下了。點菜時他心里犯嘀咕,特意問:“老板,蟶子和螃蟹多少錢啊?”
結果老板要么說“按斤算,新鮮得很”“你們兩個人吃不了多少,放心點”,就是不吐準數(shù)。
小楊琢磨著,倆人再能吃也吃不了太貴,就點了這倆菜,剛點完還特意說:“要不先把賬結了吧,省得等會兒麻煩?!?/p>
可是老板卻說不急不急,先吃,吃完咱再算,都是實在人!現(xiàn)在回頭看,這哪是實在人,分明是“等你吃干凈了再宰”的套路!
等倆人酒足飯飽,老板拿著菜單過來一算,筆一落就是661元。
小楊當時眼睛都直了,茶位費6塊倒沒啥,可一盤螃蟹451元?數(shù)了數(shù)也就四五只,合著一只螃蟹快100塊?
蟶子更離譜,204元一盤,看著也就平時家里炒菜的量。
他剛想跟老板理論,老板立馬變臉:“這還是給你打了折的價,你們都吃完了,難不成還想賴賬?”
這話一懟,小楊又氣又無奈,菜都進肚子了,沒憑沒據(jù)的,只能先掏錢。
走的時候,他聽見隔壁桌大哥跟朋友吐槽:“我這三道菜花了一千多,早知道不來了!”
全網(wǎng)聲討“黑店”:網(wǎng)友曝同款被坑經(jīng)歷
這下小楊更確定自己被宰了,回家就把事兒發(fā)上網(wǎng),想著不能讓更多人上當。
沒想到帖子一火,評論區(qū)直接成了維權現(xiàn)場。
有網(wǎng)友說:“我去年在惠州海邊也遇過,問蝦多少錢,老板說38,以為是38塊一盤,結果結賬按38塊一只算!”
還有人直接扒出了老板的名字:“就是這家店,之前就有人投訴過,怎么還在開?”
更有廣東本地網(wǎng)友吐槽:“咱本地人選海鮮都去市場自己買,外地游客來這兒,十有八九要被坑,年年都有這事兒!”
老板喊冤反轉劇情
就在大家都罵店家黑心的時候,劇情突然反轉了,涉事餐廳的陳老板扛不住壓力,主動找記者回應,一開口就喊冤:
“我沒宰客!咱店里所有海鮮都明碼標價,墻上貼著價目表呢,他(小楊)點菜的時候肯定看見了!”
為了證明自己沒說謊,陳老板還拍著胸脯說:“店里有監(jiān)控,當時點菜、溝通的全過程都錄下來了,我愿意公開給大家看!”
接著他又解釋價格:“那螃蟹是膏蟹,現(xiàn)在正是肥的時候,進貨價就一百多一斤,我這盤螃蟹稱下來快3斤,算上人工、房租,賣45元真不貴。
蟶子雖然進貨價便宜,但一盤用了3斤,204元也合理。”
這話一出,網(wǎng)友們也懵了。有人說:“老板這么有底氣,難道真是小楊誤會了?”
也有人質(zhì)疑:“3斤蟶子炒一盤?那得多大一盤啊,小楊倆人能吃完?”
還有人較真:“膏蟹進貨價一百多一斤,3斤就是三百多,賣451元,利潤也不少了吧?”
更關鍵的是,菜已經(jīng)被吃完了,到底用了多少斤,誰也沒法查證,陳老板的話到底是真是假,成了謎。
就在雙方各執(zhí)一詞、網(wǎng)友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又一個意外來了。
400元和解引爭議
陳老板居然主動給小楊退了400塊,小楊也刪了之前的爆料帖,并且表示雙方已經(jīng)和解了。
這事兒一出來,評論區(qū)直接炸鍋了。有網(wǎng)友吐槽小楊:“之前喊著被宰要維權,結果400塊就打發(fā)了?這也太沒骨氣了吧!”
也有人替小楊委屈:“說不定他是外地人,耗不起,老板退錢就見好就收了,總比一分錢要不回來強?!?/p>
更多人把矛頭對準陳老板:“不是說自己明碼標價沒宰客嗎?那為啥要退錢?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直到10月7日,記者聯(lián)系上涉事餐廳所在的街道辦事處,才揭開了一點內(nèi)情:
原來當?shù)厥斜O(jiān)局早就介入了,街道辦也配合調(diào)查了,只不過具體細節(jié)沒公開。
有人猜:“肯定是官方介入后,老板怕事兒鬧大影響生意,才主動退錢的?!?/p>
也有人說:“說不定市監(jiān)局查出來店家確實有問題,只是沒公開說,讓雙方和解算了?!?/p>
不管怎么說,小楊的事兒算是解決了,但網(wǎng)友們的討論沒停。
有網(wǎng)友說:“這事兒不是個例,很多景區(qū)都這樣,菜單藏著掖著,要么按個算、要么缺斤少兩,??油獾厝??!?/p>
還有人分享自己的防坑經(jīng)驗:“去景區(qū)吃飯,一定要先問清楚是按斤還是按盤,最好讓老板稱重時當著面算錢,實在不行就拍個照留證據(jù)。”
更有人呼吁,不能只靠游客自己防坑,文旅部門和市監(jiān)局得加大力度查?。?/p>
那些黑心店家該罰就罰,該關就關,不然誰還敢去旅游?
就像有網(wǎng)友說的:“惠州海邊風景再好,要是總被宰客,口碑遲早得砸了,到時候損失的可不是幾個游客的錢,是整個地方的旅游生意!”
回頭看這兩菜661元的事兒,雖然小楊和店家和解了,但留下的問題不少:
店家到底有沒有明碼標價?監(jiān)控為啥沒公開?還有多少游客在景區(qū)被坑過卻沒發(fā)聲?
這些問題不解決,下次可能還會有“三菜1000元”“一盤蝦800元”的事兒發(fā)生。
結語:
說到底,旅游市場要想長久,靠的不是“宰一個是一個”的套路,而是實實在在的誠信。
希望各地都能從這事兒里吸取教訓,好好整頓一下景區(qū)餐飲的亂象。
別讓游客帶著期待來,揣著一肚子氣走,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沒人愿意當那個冤大頭。
大家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評論區(qū)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