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門在外,插隊可以說是人們最討厭的行為之一,就在這兩天,就有媒體報道出來一則南京機場插隊的事件。
據(jù)報道,一名男子在排隊候機時遇到一家4口插隊,男子不讓并進行理論,卻沒想到竟被這一家人又打又罵,并被其中一名女子扇了耳光。
在當事人報警后聽到要進行賠償后,女子竟然直接認慫并開始哭窮,而女子丈夫更是一改囂張面孔,開始低聲下氣求諒解。
讓人無語的是,在雙方和解以后,女子的一系列行為竟然逼得當事人再次將視頻恢復曝光,并親自發(fā)聲,女子一家的行為在被曝光后更是遭到網(wǎng)友圍攻。
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樣的,女子到底又做了什么導致當事人堅持曝光呢?
男子阻止插隊竟被扇耳光
事情發(fā)生在10月8日下午,這一天正值國慶假期的最后一天,很多人都拖著行李開始返程。
在南京祿口機場,當事人戴先生正在候機室內(nèi)排隊等待安檢,突然一家4口徑直走到戴先生面前進行插隊。
面對這一行為,戴先生并沒有讓,沒想到4人中的父親竟然直接用箱子撞擊戴先生的箱子,并磕到戴先生的腳。
之后戴先生就開始與他們進行理論,但是這一家不僅沒有絲毫的認錯意思,反而是十分囂張的開始對他進行辱罵。
當戴先生拿起手機進行拍攝時,這一家人情緒變得更加激烈,嘴里冒出的話也更難聽。
之后,4人更是將戴先生圍起來開始不斷地推搡,在此過程中,4人中的胖女人竟然直接上手扇了戴先生2個耳光。
兩記耳光力道極重,他直接倒在了地上,這一股囂張的氣焰讓周圍旅客都感到震驚。
而戴先生被打以后第一時間報了警,雙方很快被帶到機場警務室,令人諷刺的是,在看到警察的那一刻原本還戾氣十足的一家人,態(tài)度瞬間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警方介入,面對賠償女子飆淚哭窮
一家4口之前的囂張氣焰不僅瞬間全無,還直接和戴先生打起了感情牌。
之前辱罵的年輕男子低聲下氣的說到,他的父親身體不好,所以火氣有點的大,因為趕時間怕誤機,情緒才有點激動。
旁邊的胖女人也趕緊附和,反復強調家里老人治病花了不少錢,絕口不提打人的事,反倒把自己塑造成了“受委屈的受害者”。
可當戴先生掏出手機,這段清晰記錄下插隊、辱罵、打人全過程的視頻,讓所有辯解都成了空談。
民警看完視頻后明確表態(tài):插隊已經(jīng)違反公共場所秩序,動手打人更是涉嫌違法。
結合事實情況以及戴先生的傷情,民警提出調解方案:涉事方需當面賠禮道歉,并賠償醫(yī)療費等共計3500元。
除此之外,因為這場沖突戴先生錯過了原定航班,因此女子一家還要支付戴先生改乘高鐵的530車費。
正常來說,這一共4000元的賠償也算是輕的了,就胖女人那勢大力沉的兩巴掌,直接都將人扇倒在地上了,換個脾氣火爆的,肯定不會接受這個賠償。
但沒想到戴先生還沒說什么,打人的女人聽到要賠償之后先鬧起來了,直接大哭起來并開始哭窮。
戴先生看著眼前這一幕也選擇了和解,他后來在采訪中說,其實看到罵人男子誠懇的道歉、老人又確實不像裝病,他已經(jīng)心軟了,當場就刪掉了手機里的視頻,沒打算再追究。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雙方剛簽完和解協(xié)議要離開時,打人的女子竟然又開始辱罵起來,并命令戴先生將手機里最近刪除里邊的視頻也給刪掉。
很顯然,戴先生也是吃軟不吃硬的人,聽到女子的話犟脾氣瞬間就上來了,不僅沒刪掉,還直接將視頻恢復了出來,并直接曝光在網(wǎng)絡上。
這段視頻剛發(fā)布到網(wǎng)上,就像投入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浪,相關話題沖上了熱搜,網(wǎng)友們也紛紛跑到視頻下方進行評論。
女子一家遭網(wǎng)友聲討
有網(wǎng)友直言不諱的說到,這賠償太少了,兩巴掌才3500,之前在飯店被人打了一耳光,警方介入后就賠了10000元。
更多網(wǎng)友戳破了涉事家庭的偽裝:哭窮是假,也并不是真心的想道歉,只是看當事人認真起來怕了,不想為錯誤買單才是真,要是沒視頻證據(jù),他們恐怕連道歉都不會給。
還有一些網(wǎng)友評論道,就應該不要這些賠償,直接讓女人進去蹲一下。
有過類似經(jīng)歷的網(wǎng)友分享道:上次自己阻止插隊被罵了半小時,當時沒錄像后悔死了,戴先生做得對,就該讓這種人曝光!
總之,事情在被曝光以后,女子一家的行為可謂是遭到了全網(wǎng)的口誅筆伐,估計這次也要長點記性了。
事后,記者從南京機場警方處核實了事件真實性,警方表示調解協(xié)議已履行完畢,但也提醒公眾:公共場所的秩序需要每個人維護,遇到問題好好溝通,比動手罵人管用得多。
這場鬧劇其實只是公共場所不文明行為的一個縮影,每逢節(jié)假日,車站、機場、景區(qū)里的插隊、爭吵甚至斗毆事件屢見不鮮。
肇慶法院就曾審理過一起類似案件:陳某在加油站插隊被勸阻后,竟然開車三次蹭碰勸阻者,最終被判決書面道歉并賠償1181元。
法官在判決書中明確指出,插隊看似是“小事”,實則破壞了公共秩序,更可能引發(fā)連鎖沖突,埋下安全隱患。
回到南京機場的這起事件,3500元賠償款已經(jīng)結清,可留給我們的思考遠未結束。
鬧劇帶來的思考
為什么有些人在犯錯后,第一反應不是反思而是辯解?為什么“哭窮賣慘”成了某些人逃避責任的法寶?為什么已經(jīng)達成和解,還要背后辱罵?
答案或許就是在這些人心中,遵守規(guī)則是“較真”,維護權益是“訛錢”,自己的錯誤永遠有“苦衷”可以辯解。
事件發(fā)酵幾天后,涉事家庭始終沒有再公開回應。
但網(wǎng)友的討論還在繼續(xù),有人提議機場應該將這類不文明行為納入黑名單,有人呼吁加強公共場所的文明引導,更多人表示“以后遇到插隊會勇敢制止,但會先保護好自己”。
而這場鬧劇也讓更多人開始思考:當規(guī)則被踐踏時,我們該如何守護文明的底線?
3500元能彌補一次誤機的損失,卻買不回被破壞的文明,更消弭不了那一記耳光留在公眾心里的刺痛。
而那個和解后依然響起的辱罵聲,更像一記警鐘,文明建設從來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它需要我們每個人在每一次選擇中,都堅定地站在規(guī)則這一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