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西葫蘆”這個名字時,我在想這“葫蘆”能吃嗎?小時候我經(jīng)常見到的葫蘆都是用來做瓢,里面的瓤苦不拉幾的,超級難吃。
后來逛菜市場才知道,這個“西葫蘆”并不是我小時候看到的那種葫蘆,它長得淡綠色長圓柱形的模樣。
我試著買了一根,回家直接用油清炒了一下,沒想到還挺嫩嫩滑滑的,挺好吃。
后來,查了相關(guān)的資料才知道,“西葫蘆”是葫蘆科南瓜屬的一種植物,學(xué)名叫“美洲南瓜”,原產(chǎn)于北美洲南部,在清代才傳入中國。
01
有一次,我有個朋友來我家吃飯,看到我炒的西葫蘆,他告訴我:“一根西葫蘆的熱量,僅相當(dāng)于一片五花肉!是天然的‘減脂神器’?!碑?dāng)時我就驚訝了。
朋友走后,我查了查“西葫蘆”的營養(yǎng)數(shù)據(jù),每100g西葫蘆含16-20kcal的熱量,水分含量94-95%左右。
我大概算了算,一根中等的西葫蘆大概200-250克,總熱量也就38-47.5千卡,一片20克左右的五花肉,熱量差不多有50千卡。而西葫蘆95%的水分,幾乎和黃瓜水分相當(dāng)。
還有,每100克西葫蘆含35微克維生素K。維生素k,也叫凝血維生素,能促進(jìn)凝血功能、增強骨密度,預(yù)防骨質(zhì)疏松,還能抑制血管鈣化,防止心血管疾病。
我對比了一下家里常吃的蔬菜:絲瓜大概12微克/100克,冬瓜只有1微克/100克,這么看西葫蘆的維生素K含量幾乎是絲瓜的3倍,冬瓜的35倍!
按《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2023版)》的建議,成年人每天需80微克維生素K,一個人吃小半根西葫蘆,就能滿足近50%的需求,比吃補劑還方便,尤其適合家里老人。
另外,西葫蘆還是"天然祛濕菜",中醫(yī)理論認(rèn)為,西葫蘆性味甘涼,具有清熱利尿、除煩止渴、潤肺止咳的功效,能幫助清除體內(nèi)濕氣,增強脾胃功能。
此外,西葫蘆富含膳食纖維,能夠加快腸道蠕動,吸附多余的油脂、促進(jìn)排便。對于減肥人群是個不錯的選擇。
02
一開始我做西葫蘆,就只會清炒或攤雞蛋餅,結(jié)果要么炒得軟塌塌的,像“煮爛的菜泥”,要么油放多了,吃著膩得慌。
有次去外面吃飯,看到燒烤攤的“烤小瓜”,西葫蘆烤得外焦里嫩,撒點孜然,咬下去滿是汁水,一點不柴,特別好吃。
于是,我回家后用空氣炸鍋也做了一道“烤小瓜”,結(jié)果第一次就把西葫蘆片烤成了“菜干”。
后來我才知道切的西葫蘆太薄了,應(yīng)該切大概1指厚?,F(xiàn)在我做“空氣炸鍋西葫蘆”的步驟已經(jīng)很熟練了,具體做法如下:
1. 洗西葫蘆時不用削皮,表皮烤出來會帶點焦脆,還能補膳食纖維。切成1指厚的圓片,太厚了中間烤不透,太薄了會干;
2. 刷油是關(guān)鍵,我之前用刷子蘸油,結(jié)果刷多了,后來換成噴油壺,正反面各噴一下。
3. 空氣炸鍋設(shè)180℃,先烤10分鐘,翻面再烤10分鐘;如果家里空氣炸鍋功率小,比如只有3.5升,就多烤2-3分鐘,直到表面出現(xiàn)淡淡的焦斑;
4. 調(diào)料最絕的是撒上燒烤料+一點白芝麻,也可以撒黑胡椒和鹽。
我有個朋友,按我的方法吃了一段烤西葫蘆片,一周瘦了2斤。我有時晚上不想做飯了,就烤一根西葫蘆,第二天就感覺腰細(xì)了一圈。
當(dāng)然,西葫蘆還有其他的做法,比如:涼拌西葫蘆絲、西葫蘆炒蝦仁、西葫蘆雞蛋餅、西葫蘆雞肉丁等等。
03
有一天,我給朋友們分享西葫蘆的做法時,有個朋友說:“炒西葫蘆會產(chǎn)生丙烯酰胺,吃了致癌”,當(dāng)時我嚇得半個月沒買西葫蘆。
后來,我仔細(xì)一想,如果西葫蘆能致癌,為啥菜市場還天天有賣的?為什么還有人天天買呢?
于是,我又百度了一些相關(guān)資料。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炒熟的西葫蘆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360微克/公斤。
我一開始不懂“丙烯酰胺”是什么,查了之后才知道,丙烯酰胺是2A級致癌物。我還了解到:只要是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經(jīng)過120℃以上高溫烹調(diào)都會產(chǎn)生丙烯酰胺。
不只是西葫蘆,我們吃的饅頭、油條、烤紅薯,甚至炒青菜,都可能有丙烯酰胺。
《第六次中國總膳食研究》中說:我國居民平均每天丙烯酰胺攝入量是0.175微克/千克體重。
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成年人,丙烯酰胺的安全攝入量上限為156微克,也就是說,每天吃大概一斤以上這樣爆炒的西葫蘆,才有可能超過攝入安全量。
我們現(xiàn)在炒西葫蘆,要注意不要多放油,火候不要太大,炒到斷生就行。我們每天食用量也吃不到一斤,可以說食用是安全的。
其實比起西葫蘆,那些油炸食品、燒烤的丙烯酰胺含量更高,比如油條能達(dá)到1000微克/公斤以上,與其擔(dān)心西葫蘆,不如少吃點這些高油高糖的食物。
04
有一年夏天。我貪便宜一塊錢買了兩根買西葫蘆,回家后,咬了一小塊,是苦的,我隨手把它扔了。
后來,我在網(wǎng)上看到說:苦西葫蘆里含有“葫蘆素”,毒性特別強。2015年德國有個男子,吃了鄰居種的苦西葫蘆,直接中毒身亡。
專家說:西葫蘆在生長時,如果遇到土壤不好、溫度太高或太低、品種雜交、授粉不均,甚至激素用多了,都可能積累葫蘆素,而且這東西煮不熟、曬不干,毒性一點都不會減。
香港食安中心曾提醒過:葫蘆科蔬菜(西葫蘆、黃瓜、冬瓜都算)只要發(fā)苦,就絕對不能吃。
幸好那些苦西葫蘆我沒有吃,要是吃了真是后果不堪設(shè)想。從那以后,我再買西葫蘆就留心了一些,表皮干癟或者不是特別翠綠的,我都不會選,有時我也會掰一小塊蒂部嘗嘗,是不是苦的。
吃西葫蘆的好處雖然不少,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像脾胃虛寒、腎功能不全、過敏體質(zhì)、服用華法林者等一定要慎食。
需要說明的是,單純依靠吃西葫蘆并不能達(dá)到顯著的減肥效果,它只是減肥期理想的食物選擇。減肥還需要考慮多種因素,結(jié)合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減肥計劃。
你對西葫蘆還有什么不一樣的看法?或者還有哪些西葫蘆的好吃做法,一起來評論區(qū)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