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掃一掃,“精”采!
網(wǎng)上有人這么問:一份表面光鮮、實則爛透的工作:錢少事多熬夜家常便飯,一點小錯能給你放大成天塌了,天天自我消耗,生活完全被拖垮。另一邊,是突然失業(yè):人一下子沒了重心,迷茫無措,錢包迅速見底,吃了上頓愁下頓。一個累得想吐,一個窮得叮當響,都痛苦,讓你選,你怎么選?
最近抖音上有個視頻很火,描述的是兒子在校成績不好,爸爸為了激勵兒子好好學習,于是趁著假期,帶他到自己工作的飯館顛勺,希望讓孩子知道,比起顛勺,學習是一條性價比較高的路徑。
誰知孩子非但沒覺得辛苦,反而學得很快,并樂在其中,從視頻上看,經(jīng)過一個假期的歷練,顛勺技術(shù)已經(jīng)不弱于爸爸。
顯然,爸爸的目的并沒有達到。
以上的例子無論真假,想說明的其實是,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痛苦敏感點,這直接決定了他們對哪種處境更難以忍受。
有些人不擅長學習,一學習就頭痛欲裂,無法集中精神;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無法容忍顛勺帶來的苦惱,哪怕這種苦惱在擅長學習的人眼中完全無法承受。
“爛工作”和“失業(yè)”也是一個道理,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
覺得爛工作更痛苦的人,通常敏感點在精神和自我實現(xiàn)。
他們無法忍受毫無意義的工作、不懂業(yè)務(wù)不尊重下屬的領(lǐng)導,他們憎惡那種被困住又不得不做的無力感,工作中的種種讓他們迷失自我,從而帶來揮散不去的焦慮感。
當精神上的折磨遠大于經(jīng)濟上的不安時,寧愿面對失業(yè)的風險,也要擺脫爛工作。
覺得失業(yè)更痛苦的人,通常敏感點在于物質(zhì)和社會評價。
他們往往承擔著巨大的經(jīng)濟責任(如房貸、家庭開銷、子女教育),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是他們的第一需求,失去收入是最大的恐懼。
即便在物質(zhì)方面沒有那么稀缺,但從小到大的教育讓他們他們非常在意家人、朋友的看法,害怕被議論、被同情,失業(yè)帶來的“羞恥感”讓他們難以承受。與其被人議論,他們寧愿選擇在爛工作里磋磨。
對于身處“爛工作”當中,糾結(jié)要不要裸辭的知友有以下幾個小建議:
1、評估你的核心需求
你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最不能失去的是什么?是物質(zhì)的安全感,還是精神的完整性?誠實地回答這個問題是做出選擇的第一步。
2、不要輕易美化另一邊
在爛工作中煎熬的人常常覺得失業(yè)就是自由,而焦慮的失業(yè)人常常覺得有份工作就是幸福,這往往是錯覺。
3、行動起來:
在抱怨的同時,請最大化地利用“爛工作”,無論是利用制度流程的漏洞謀取利益,還是利用摸魚時間投簡歷約面試,只要動起來,總比單純抱怨來得更好。
4、遵從感受
如果實在頂不住,痛苦難耐,裸辭就裸辭,沒什么大不了,身心健康永遠第一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