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千古名作《諫逐客書》,是強調國家廣納各路賢才的重要性,用事實與道理說服了秦王,讓秦王收回收回逐客之成命,恢復李斯官職。而秦國也最終統(tǒng)一六國,實現(xiàn)了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之志。
在討論K簽的事時,有支持者就舉出《諫逐客書》的例子。但是,有許多人卻說,今天的事不能用《諫逐客書》來類比,給出了一大堆理由。但是,這些人給出的理由,卻有時空錯位之謬,非??尚?。
比如下面這位網(wǎng)友就說,拿秦國招攬六國人才成就霸業(yè)沒有說服力。為什么呢?秦國是炎黃子孫,六國人才也是華夏圈,這屬于中華大一統(tǒng)的事情,與今天的國際不同,所以拿秦國張冠李戴是生搬硬套。
看看,這種說法是不是有時空錯位之荒謬?炎黃子孫,華夏圈,中華大一統(tǒng),這都是后來的政治敘事,這是今天的政治敘事,今天說是一家人,可是放在當時,秦國和六國,那卻是你死我活的斗爭。
實際上,即便是后來的歷史,一旦分裂成不同的國家,比如三國時期,比如南北朝,比如五代十國,比如宋、遼、金、西夏、蒙古,那都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哪里還講什么炎黃子孫、華夏圈、大一統(tǒng)?
探究歷史事件揭示的規(guī)律、道理,需要代入到當時的歷史背景里,而不是站在今天的視角去看問題。如果站在今天的視角看,秦國就不應該攻打其他國家,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一家人,何必自相殘殺?
還有人說七國是周分裂的,是自家人,人才在哪里都是在自己家,等等。類似這些說法,無不是站在今天的視角去看歷史問題。實屬可笑,那真是古人笑今人了。別的不說,就說屈原吧,跳河是犯傻?
李斯為什么寫《諫逐客書》?那是因為秦國出了間諜,韓國派鄭國去秦國,以修水渠消耗秦國,企圖使秦國無力伐韓。鄭國渠雖然在客觀上有利于秦國,但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鄭國是為韓國效忠的。
秦國也派出很多間諜到六國去,花重金賄賂六國高官,對六國君臣實行離間。比如趙國的名將廉頗被趙王猜忌,換了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一敗涂地,背后就是因為秦國間諜買通權臣郭開而挑撥的。
所以,今天回顧秦統(tǒng)一六國的歷史,要跳出今天的民族情懷,看清楚其中你死我活的真相。而為了統(tǒng)一天下,秦國廣納賢才,不分國度,只要愿意為秦國出力,能做出有利于秦國的事,那就可以用。
此外還有一點,對于這種外國人才,用的是他們的才,而不是他們的道德和感情。像第一個網(wǎng)友說的,他們有沒有這個情、那個情的,這就太天真幼稚了。你去給老板打工,老板要求你一定要愛他嗎?
無論什么學歷、什么專業(yè),他們和普通的國際勞務輸出有什么本質不同嗎?中國人去世界各地打工或者創(chuàng)業(yè),是因為愛某個外國嗎?不都是為了錢嘛,用自己的勞動合同智慧,換取報酬,就這么回事兒。
還有人扯什么移民危機,簡直莫名其妙,又沒發(fā)給他們國籍,哪來的移民危機?而且給誰來、給多少人來,那不是我們說了算?有些人想得好像發(fā)大水不受控制一樣,實在是杞人憂天,危言聳聽。
在我看來,這些人來了,對中國來說,首先是有助于增加消費。這些人都是自費來的,沒有真才實學,他能待下去嗎?待不下去還不哪來哪去?人走了,錢是不是留下了?所以這有什么可擔憂的呢?
六國之人往秦國去,也不都是能受到重用、賺到錢的。歷史記載的,不就是那幾個嗎?而當時去秦國的,肯定有很多人。所以沒必要擔心來一些假文憑,假文憑混不下去,留下的,自然是有真本事的。
理科的能力是騙不了人的,你一出口,人家就知道你肚子里有沒有真才實學。還記得之前的姜萍事件嗎?是不是被很多人看出破綻來了?數(shù)理化方面的能力是偽裝不出來的,面試的時候很容易現(xiàn)原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