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中山公園早已成為島城市民休閑娛樂觀光游玩的好去處,作為青島地標式著名景區(qū),這里見證了青島的歷史變遷,也承載了幾代島城市民的共同記憶。
公園內(nèi)的櫻花路中段東側(cè),是有名的太平山索道,也是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喜愛的景點之一。近幾年作為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的一處取景地,索道前的小廣場,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宣傳點以此招攬游客。在乘坐觀光索道俯瞰島城秀美風光的同時,這里也儼然成為一處網(wǎng)紅打卡地。
不知還有多少人還曾記得,就在這處原址上,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一座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占的屈辱性建筑,那就是日寇為祭奠鬼子亡靈而建的“忠魂碑”。
“忠魂碑”舊址新老圖片對比
“忠魂碑”已經(jīng)消失七十多年了,曾經(jīng)的那座侵華罪證建筑,前些年路邊還偶見散落的石構(gòu)件殘跡,如今,除了存世的老照片,以及一段見證歷史的石階樓梯之外,消失的甚是干凈。
“忠魂碑”舊址新老圖片對比
1914年11月7日,日德青島之戰(zhàn)后,日本取代德國開始了第一次對青島長達8年的殖民統(tǒng)治。日寇侵占青島后不久,駐青島守備軍司令官神尾光臣大將便開始著手準備“青島神社”和陣亡將士的“忠魂碑”的建造。1916年2月,選址若鶴山(俗稱大廟山,今貯水山)北麓開始建造“青島神社”。
建造中的“忠魂碑”(鄭淼提供)
1916年3月3日,選址旭山(也稱朝日山,今太平山)西麓開始建造“忠魂碑”。工程由青島守備軍司令部委托日本內(nèi)務(wù)省的神社局設(shè)計,由神靈保佑工程設(shè)計師谷佑太郎主任擔當具體設(shè)計。
曾經(jīng)的“參拜大道”新老圖片對比
曾經(jīng)的“忠魂碑”舊址上,如今是太平山觀光索道的入口。當年日寇前來“拜鬼”的參拜大道,如今已成為市民游覽以及乘坐索道的無名小路。
1917年4月3日,“忠魂碑”完工落成,整個工程費用為46080銀圓。建筑整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5170平方米,中央建有一座四楞尖頂?shù)氖|(zhì)碑塔,高度約21.2米,屬于歐洲直線派建筑造型。
碑身正中刻有“忠魂碑”三個大字,為神尾光臣親筆所書。四周由花崗巖砌成圍欄,石柱上各刻有日軍陣亡官兵的名字。
碑身的正前方建有一道三階段的石階,每階14級,兩側(cè)還建有輔助石階。正門前方是兩座高3.6米高的石燈籠,還有凈手缽和警衛(wèi)室等。日軍守備司令部又著手在碑的四周進行大規(guī)模的林木種植,至今還有多棵當年的老樹,依然矗立在“參拜大道”的兩側(cè)......
為戰(zhàn)死日寇“遷靈”
“忠魂碑”建成后,日寇將在1914年日德青島之戰(zhàn)期間陣亡及失蹤官兵的靈位陸續(xù)遷移至碑內(nèi),供駐青日軍及日僑等憑吊祭奠。
“忠魂碑”內(nèi)供奉著以陸軍步兵少佐佐藤嘉平次以下666名官兵和以海軍大佐伊東佑保以下338名官兵及在南太平洋各個德占島嶼的戰(zhàn)斗中陣亡的10名日軍官兵的靈位,共計1014個。
浮山半山坡日軍戰(zhàn)死石刻破壞前后對比
這個佐藤嘉平次,1914年9月28日在日德青島之戰(zhàn)浮山攻堅戰(zhàn)中,斃命于浮山主峰的兩名日本軍官之一。
1938年1月,日寇二次侵占青島,日寇第四艦隊參拜忠魂碑。
從此,這里與貯水山的青島神社,成為日寇祭神拜鬼的兩處主要場所。每年春秋兩季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祭奠儀式,時有日本皇室成員與侵華日軍將領(lǐng)以及駐青日本僑民前來參拜。
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quán)。但根據(jù)雙方“達成的協(xié)議”,日本在青島的神社和“忠魂碑”等皆為日本國有資產(chǎn)不得破壞。作為一座恥辱性標志建筑,“忠魂碑”依舊刺眼的矗立于已被更名為第一公園的中心處,并由日本居留民團負責守護,不時接受駐青日本官員及大量僑民的拜祭。
“忠魂碑”前,前來參拜的日寇一家。
1938年1月,賊心不死的日寇再次侵占青島。直至日軍投降期間,這里的拜鬼氣氛再次活躍了起來?!爸一瓯背蔀槿照记致哉叩摹笆サ亍?,也是對青島的日軍和日僑進行軍國主義教育的“精神殿堂”。
1939年日占時期的《青島指南》中介紹,忠魂碑在第一公園之北面、山腰處,通體用花崗石筑成,高七丈八尺五寸,巍然高聳,遠處即能望見,碑上刻有“忠魂碑”三字,為友邦紀念日德戰(zhàn)役時,戰(zhàn)歿病歿千余名英靈而建設(shè)者。
“忠魂碑”前參拜的日寇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后,“忠魂碑”被國民政府查封并接管。為紀念抗戰(zhàn)中陣亡將士,將“忠魂碑”改為了“忠烈碑”。
原本勘定將貯水山原日本神社改為忠烈祠,因修建工程浩大,市財政困難,后終放棄。選為昭忠寺(原敵產(chǎn)善導寺)改建為青島市忠烈祠(現(xiàn)黃臺路42號)。
1947年版《青島指南》中介紹“今于其上改鐫“忠烈碑”以為紀念抗戰(zhàn)之英雄永垂千古”?!爸一瓯眱H是將碑身的“魂”字涂抹掉,改為了“烈”字,“忠烈碑”的本意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抗戰(zhàn)中陣亡將士的靈位設(shè)在日寇拜祭亡靈的原址上,還是招來青島人民的質(zhì)疑和反對。
索道入口左側(cè)的這棵“百年櫸樹”,歷經(jīng)世紀風雨,記錄著歲月滄桑的輪轉(zhuǎn),見證了青島遭受日寇侵略的國恥。
1949年青島解放后,陸續(xù)拆除“青島神社”和“忠魂碑”等恥辱性建筑。據(jù)老青島人回憶,至六十年代,“忠魂碑”的石基座還尚存。
1992年,這里開始建設(shè)大型架空游覽觀光索道,1994年建成投入運行,該索道是北京華普科技企業(yè)有限公司與市園林局合資興建,總投資1200萬元。索道西起中山公園櫻花路,東至湛山寺,全長1100米。
太平山索道運行至今已有三十余年,接待了無數(shù)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游覽的人們停停走走、去去留留。曾經(jīng)就在這處位置上矗立的“忠魂碑”,僅存有參拜大道前面的石階,成為那段日寇侵略史的罪證和警示后人的歷史遺跡......
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沉痛的,也是無法磨滅的,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時間可以過去,歷史卻不能忘卻。牢記過去才能避免悲劇,記住歷史才能珍愛和平!
部分熱心讀者建議,在曾經(jīng)的“忠魂碑”舊址處,立碑并設(shè)立文字照片說明,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慘痛的屈辱史,也是對市民進行直觀的愛國主義教育的一種非常好的宣傳方式。
本文感謝青島文史學者衣琳老師、文史收藏研究者杜禎彬老師提供支持。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fā)布,轉(zhuǎn)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