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山楂曾一度攀升到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位置,成為每家每戶種植的首選,村里村外,山上山下,都有山楂樹的身影,樹葉婆娑,花樣惹人,秋季到了,一排紅艷的果子,頗為壯觀。
山楂在村里不叫山楂,若說出山楂二字,多是些被鄙夷的神色吧!因為在這里,山楂被稱之為石榴。山楂樹自然也就被稱之為石榴樹了。
父親來電,我接起來,他在那頭說著:石榴下來了,你要點嗎?我回答:要一點吧,別多,三斤,我嘗嘗就中,多了吃不了,還會壞掉。父親嘟囔著:嗯嗯,要三斤。
每年,父親都會問著同樣的話題,每年我也都是說三斤,但打開的時候又看著根本不止三斤,起碼五斤以上。太原生態(tài),也太酸了。我吃了一些,卻又壞了一些,實在是暴殄天物了。
山楂的花,煞是好看。遠遠地望去,奶白色,像極了柿子花,自然造物之中,對于花之姿態(tài),總懷抱著特殊的情感,花開艷麗,花開燦爛,花開爛漫,都是一種生命的姿態(tài)吧!
而果實尚未完全成熟的時刻,就已經(jīng)遭遇賊手,而賊手者,往往是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刻,曾經(jīng)干著這種事,悄悄地去路邊的園里,偷偷采摘未成熟的山楂,去售賣,賺個幾毛錢。
這些尚未成熟的山楂去了哪里?據(jù)說,多是去了隔壁青州市王墳鎮(zhèn),也就是我的姥娘家那里,那里有著全國最大的山楂片加工基地,全國乃是世界人民吃到的山楂片,十之八九,皆來自這里:山東省青州市王墳鎮(zhèn)某某村。如果不信,你吃的時候看看商標。
村人往往不舍得在尚未成熟之際就開始采摘,那就等到成熟的時刻吧!山楂之采摘,最聳人聽聞的不是別的,而是集聚其上的一款蟲子,其在各地叫法不一樣,以洋辣子為最多,被它弄到身上,可以想象其中的難忍難受難熬吧!哈哈
地下鋪上尼龍袋子編織而成的大大的幕布,用長長的桿子把成熟的山楂打下來,然后收集。這在平地里是容易完成的,到了山上,就難乎其難,唯有親自攀援樹上,拿著筐子一點一滴地采摘起來吧!還有忍受著那款洋辣子的侵襲,可以想象其中的煎熬。
成熟的山楂,自然也可以直接賣掉。更多的時候,人們會將其切成山楂片,切山楂片并非你吃到的那種山楂片,而是將果實用特制的一款工具,在山中的石頭上切之,這款工具往往不僅僅能切山楂,還能切地瓜等。
當年的繁華時代,漫山遍野的石頭臺上,密密麻麻匯聚著切山楂片的人們,他們起早貪黑,把家中的山楂切成片,曬在那,期待著成為干燥之后的片,從而換取更多的收入。
保存下來的山楂,到了冬天,依舊能夠煥發(fā)新生,圍坐火爐子旁邊,吃一口山楂吧,那時候已經(jīng)不太酸了,而是軟綿綿的,這味道里飽含著果實經(jīng)歷的季節(jié)更迭。
當萬山紅遍之時,遙遠的故鄉(xiāng),又要有人攀援山楂樹上,采摘著這已經(jīng)不再屬于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物種了。
再過多年,這村里的山楂應(yīng)該少之又少了吧!或許,它們也會遭遇到消失的那個時節(jié),到那個時候,只能回憶了。
防止失聯(lián)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