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光陰荏苒,改變了容顏,卻磨不滅深植于心的青春記憶。10月9日,20多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臨縣三交鎮(zhèn)孫家溝村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他們是50年前于此插隊落戶的知青,此行是為了紀念那段將青春與汗水揮灑在此的難忘歲月。
秋日的孫家溝,細雨蒙蒙。與半個世紀前相比,村容村貌與泥土的氣息依舊熟悉。老友們重逢,激動地呼喚著彼此當年的綽號,眼神中交織著半個世紀的滄桑與重回故地的欣喜。他們曾是這里最富朝氣的青年,如今雖已兩鬢斑白,但那份由共同歲月凝結(jié)的情誼,卻歷久彌堅。
此行的重頭戲,是參觀他們曾經(jīng)生活、勞作的舊址。然而,當大家循著記憶走到目的地時,卻都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驚得目瞪口呆——眼前不再是破舊的窯洞,而是一座充滿文化氣息的藝術(shù)館。
“就是這里,絕對不會錯!……完全變了樣!”一位老知青指著藝術(shù)館的牌子,聲音有些顫抖。記憶中挑燈夜讀、圍爐夜話的駐地,如今變成了陳列著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空間,強烈的時空交錯感讓每個人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走進館內(nèi),明亮的展廳、雅致的布局與往昔的艱苦生活形成了鮮明對比。他們撫摸著墻壁,仿佛能穿透時光,看到當年墻上的斑駁印記;他們站在窯洞前,望著院外曾經(jīng)耕種過的土地,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做夢也想不到,我們當年睡大通鋪的地方,現(xiàn)在成了展出藝術(shù)作品的地方?!彼麄兏锌?,“我們的青春帶著泥土味兒,今天看到這里充滿了藝術(shù)氣息,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欣慰。”另一位老知青說:“我們的記憶沒有消失,而是獲得了新生?!崩现鄠兊牡絹?,為藝術(shù)館增添了一層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人文情懷。
50年前,他們在這里將青春奉獻給了土地;50年后,他們故地重游,見證這片土地的華麗蛻變。從知青駐地向藝術(shù)館的轉(zhuǎn)變,不僅是建筑功能的更迭,更是一段青春歲月與新時代文明的一次深情對話。今日的孫家溝,既銘記著那段艱苦奮斗的歷史,也奏響著充滿希望與美好的時代新篇。(謝永增)
來源:臨縣發(fā)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