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染沃野 民勤秋糧“豐”景如畫
金秋時節(jié),民勤大地鋪展豐收長卷,玉米、葵花等秋糧作物收割工作圓滿收官,田間地頭的忙碌身影與滿倉糧谷交織成最動人的“豐”景。從石羊河畔到青土湖底,金色浪潮里涌動著增收的喜悅與希望。
今年民勤縣25.39萬畝玉米迎來豐產(chǎn)。甘肅農(nóng)墾亞盛勤鋒分公司的玉米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玉米穗掛滿枝頭,轟鳴的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金色的籽粒源源不斷涌入糧箱。目前,該公司玉米采收已全部結束,“黃金產(chǎn)業(yè)”盡數(shù)歸倉。
玉米采收顆粒歸倉 李玉紅 攝
“今年我們規(guī)?;N植玉米一萬多畝,全程配置水肥一體化滴灌設施,從種到收全程實現(xiàn)機械化,10天左右完成收割,預計畝均產(chǎn)量突破1噸;銷售方面,采用‘訂單’模式銷售,避免了‘豐收不增收’的風險?!备拭C農(nóng)墾亞盛勤鋒分公司第二生產(chǎn)部黨支部副書記、副經(jīng)理戴得隆說。
玉米成熟采收期,民勤縣農(nóng)技中心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玉米“三新”技術測產(chǎn),萬畝示范田交出“畝產(chǎn)增5%+”豐收答卷。
玉米測產(chǎn) 胡蓉 攝
“今年跟著項目用了‘三新’技術,特別是用了氮肥增效劑,玉米棒子比以前的大,剛才技術員測產(chǎn),每畝多了100多斤,出籽率也高,效果很好?!泵袂诳h大壩鎮(zhèn)文二村一社村民張軍文高興地說。
增產(chǎn)豐收背后是“藏糧于技”的支撐。農(nóng)技人員田間授課100余場次,無人機飛防日作業(yè)超5萬畝,膜下滴灌、智能水肥調(diào)控等技術精準護航。13.8萬畝高標準農(nóng)田建成、農(nóng)機購置補貼落地,讓機耕、機收一體化覆蓋全域,收割效率大幅提升。鹽堿地改良試驗區(qū)里,耐鹽玉米、飽滿葵花更添驚喜,科技讓昔日薄田變糧倉。
如今,晾曬場上玉米堆成金塔,倉儲庫里新糧陸續(xù)入倉。從政策護航到科技賦能,民勤用39.66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的穩(wěn)定答卷,讓豐收的喜悅浸潤每一寸綠洲沃土。(記者:王希麗)
編輯:李筱 審校:李玉紅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