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可能還有很多人看不起比亞迪。
但銷量數據可不會騙人,比亞迪在歐洲的售價比國內翻倍,但銷量上卻超越特斯拉。
這背后透露出一個答案:還有很多人的思想觀念停留在過往的“舶來品就是香”,認為進口車就是有面子,國產車就是沒錢!
2025年8月,比亞迪在歐盟市場以1.3%的市場份額,首次在海外市場超過了特斯拉,成為了全球銷量第一的新能源汽車企業(yè)。
這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在疑惑,為何超越特斯拉的是比亞迪,而不是其他國產新勢力?
比亞迪耀眼成績的背后,可不是“運氣”,而是一場水滴石穿的“故事”。
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
比亞迪從當年不被看好的車企,到今天站在世界舞臺上,得到眾多西方國家認可,這逆轉的背后,正是其20多年來堅持以“技術創(chuàng)新”打破了西方的“豪華車就應該高價的魔咒”,以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重構了西方車企制造的“技術壁壘”。
要知道2021年,比亞迪剛剛進入歐洲市場的時候,單月的銷量還不足百輛。
但如今才過去短短4年,比亞迪的各大車型已經現身德國、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墨西哥……
甚至在德國慕尼黑車展上,比亞迪更是與寶馬并駕齊驅。
這背后所映射出的,不僅僅是比亞迪厚積薄發(fā)的表現,更是中國汽車工業(yè)從“技術大國”向“技術強國”躍遷的縮影。
那么問題來了,比亞迪依靠什么能夠實現“突圍”?
畢竟中國車企想要在海外市場打出一片天,放在十年前,可是國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比亞迪之所以能夠在歐洲實現“溢價競爭力”,這背后也是因為其垂直整合的技術護城河。
簡單來說就是,中國車企想要把價格主動權掌握在手里,那手上必須要擁有過硬的核心技術,而且還是西方車企所沒有的。
以比亞迪自主研發(fā)的刀片電池為例,其通過磷酸鐵鋰電池材料創(chuàng)新與CTP無模組設計,實現了“針刺不起火,不爆炸”。
這也徹底改寫了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標準,更是打破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不安全”刻板印象。
據了解,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不僅獲得了歐盟ECE R100.02安全認證,更是在德國權威測評中,被普遍認為“安全性超過了奔馳的EQA”。
當然了,除了電池安全得到西方認可以外,在能源效率方面,比亞迪同樣讓西方人啞口無言。
比亞迪自主研發(fā)的DM-i超級混動技術,通過以電為主的全新架構,打破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日系車省油之王”的壟斷,告訴了所有人,比亞迪的驍云-混插專業(yè)發(fā)動機熱效率也能達到43.04%,而且配合EHS電混系統97.5%的傳動效率,可以實現虧電油耗低至3.8L/100km,綜合續(xù)航超過1200公里,這還沒提及比亞迪最新的第五代DM-i技術呢!
這也難怪英國媒體直言:搭載DM-i技術的車型與傳統燃油車的使用成本畢竟,前者的成本低至1500歐元!
而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歐洲市場的突圍,并不只是依靠單純的“產品出口”,而是全產業(yè)鏈的“本地化滲透”。
早在2023年,比亞迪就在歐洲腹地匈牙利塞格德投建了首個歐盟乘用車工廠,實現刀片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零部件本地化生產,把整車的關稅成本從27%降到了10%以下。
這一工廠的成立,也標志著比亞迪從“賣車”向“技術研發(fā)+供應鏈管理”的戰(zhàn)略升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比亞迪的海豚(海外版),在法國剛上市就拿下了單月銷冠。
時隔兩年后的今天,比亞迪在歐洲的門店從最初的3家演變成今天的400多家。
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市場,比亞迪的在售后服務網點覆蓋率高達92%,遠超行業(yè)平均水平65%。
以至于德國工程師漢斯直言:五年前我絕對不會考慮中國車,但如今的比亞迪不管是續(xù)航還是智能化完全不輸特斯拉,甚至比歐洲車企更懂歐洲家庭的需求!
事實上,比亞迪今天能夠在海外市場一路奔騰的背后,只是中國汽車工業(yè)成功轉型的冰山一角,因為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我們足足花了70年!
時間倒回1956年,我們第一輛解放卡車下線的時候,中國汽車年產量僅有12輛。
但2024年,中國汽車產量已經突破3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更是占據了全球65%的市場份額。
這種蛻變的底層邏輯,正是我們從當年的“市場換技術”到如今的“技術換市場”的完美轉換。
或許在燃油車時代,我們長期備受西方的封鎖“卡脖子”,但在新能源賽道上,中國車企通過電池、電機以及電控構建起不可復制的競爭優(yōu)勢。
尤其是比亞迪自主研發(fā)的Sic碳化硅電控芯片,讓整車電驅效率提升到了98.5%。甚至在八合一電驅動系統體積上縮小30%,讓噪音將至4分貝。
這種“不起眼”的創(chuàng)新或許對普通消費者來說感覺不到,但對于美西方國家的車企來說,顯然是人類造車歷史上的突破。
這也是為何比亞迪能夠在全球化市場上突圍而出的原因。
或許在很多人印象里,比亞迪還是“網約車”的刻板印象,但他們并不知道,仰望U9已經與布加迪威龍等一系列傳統燃油豪華車在賽道上競賽,并且以496.22km/h的極速刷新了全球量產車的紀錄,也徹底打破了美西方對中國汽車“低價低質”的刻板印象。
當很多國人看不起比亞迪的時候,比亞迪唐EV已經在德國的售價與奧迪Q3齊平。
當很多人看不起比亞迪的時候,比亞迪在海外的售價翻倍,但銷量卻超過了特斯拉。
由此可見,比亞迪在海外市場“售價翻倍卻銷量反超特斯拉”,本質上就是中國車企的技術價值得到了全球市場的認可。
因為當一家來自中國的車企在歐洲市場,在東南亞市場,在拉美市場全面開花的時候,耀眼的不僅僅是車企本身的銷量數字,而是背后代表的中國制造,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中國智造”!
還是那句話,比亞迪的故事,更像是中國制造寫給世界的答案。當年西方看不起中國,不相信中國人能夠造車。
那今天,比亞迪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中國人不僅可以造整車,還能造好車,更能造豪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