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8日,烏克蘭議會投票否決了一項提議,說讓特朗普去爭202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投票結(jié)果是132票贊成,沒夠上226票的門檻,這提案是五名議員提的,里頭還有執(zhí)政黨的人,他們九月底交上去,十天后就擺到表決桌上了。
提名人里有個叫梅列日科的,他是議會外委會主席,去年他帶頭提名特朗普,今年八月卻自己把提名撤了,他說不再相信特朗普能幫俄烏?;穑@是第一次有提名人公開改口,這說明烏克蘭內(nèi)部早就對特朗普沒指望了,議會這次否決,不是突然發(fā)生的,是大家早就在心里認(rèn)了。
白宮說有七個國家支持提名特朗普,包括亞美尼亞、巴基斯坦和加蓬,但沒人拿出正式文件,也沒人公開表態(tài),挪威媒體爆料說特朗普打過電話給挪威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白宮承認(rèn)打了電話,卻不說聊了什么,有人覺得這是特朗普自己在操辦公關(guān),他自己也說他覺得配得上,但知道拿不到。
有人覺得提名特朗普是想討好美國,或者讓歐洲和烏克蘭鬧矛盾,也有人不這么看,他們覺得諾貝爾獎該給真正在做事的人,特朗普當(dāng)總統(tǒng)時對烏克蘭的援助一會兒給一會兒停,還退出了伊朗核協(xié)議,對俄羅斯的動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些事跟和平一點關(guān)系都沒有,一個國家的議員自己撤回提名,說明這獎早就成了政治工具,烏克蘭撤票,就是不想讓人拿它當(dāng)借口。
埃塞俄比亞總理因為幫著促成和解拿了獎,世界糧食計劃署因為救了人也拿了獎,特朗普呢,沒拿出什么看得見的和平成果,今年九月聯(lián)合國大會上,歐洲好幾個國家討論要改和平機制,明顯是覺得諾獎越來越像在搞政治,烏克蘭這一步,像是在跟這個趨勢走。
提名沒通過,不等于這事就完了,撤回提名,也不代表真相就浮出水面了,當(dāng)和平獎變成國家之間角力的工具,它的分量就在一次次操作里一點點耗盡,它到底在為誰的和平說話,答案或許就藏在那張沒人聲張的選票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