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KingHZ
【新智元導讀】昔日AlphaGo和Gemini幕后英雄聯(lián)手創(chuàng)業(yè)!Reflection AI獲20億美元融資,英偉達投錢,目標打造「十萬億token級」模型,讓AI不再被少數人掌控。
在AI資本競速的戰(zhàn)場上,美國投資者正用真金白銀押注未來!
據PitchBook統(tǒng)計,全球AI基礎模型公司去年融資349億美元;今年,已融資翻番至719億美元。
剛剛,DeepMind前研究員創(chuàng)立、成立一年多的AI初創(chuàng)Reflection AI,竟斬獲高達20億美元融資。估值瞬間飆升至80億美元!
從谷歌前CEO施密特到英偉達,再到紅杉、花旗,頂級玩家爭相入局,一場圍繞開源AI主權的科技冷戰(zhàn),正在燃起資本最狂熱的火焰。
開源VS閉源、算力VS人才、美國VS中國,Reflection AI宣稱要打造「美版DeepSeek」,在AI新時代奪回技術話語權。
關于未來智能控制權的終極對決,正在悄然拉開帷幕。
AI決戰(zhàn)之時
Misha Laskin(下圖左)曾主導DeepMind「Gemini」項目中的獎勵建模工作;Ioannis Antonoglou(下圖右)則參與了2016年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AI系統(tǒng)AlphaGo的開發(fā)。
創(chuàng)始人的經歷成為公司核心賣點——他們相信,在巨頭體系之外,頂級AI人才完全可以打造前沿模型。
Reflection AI主打「Open Intelligence」理念:模型、論文、數據全開放,讓高校、初創(chuàng)、企業(yè)免費微調、部署、審計,以避免前沿AI被少數巨頭壟斷。
據CEO Laskin介紹,目前團隊約有60人,主要由基礎設施、數據訓練和算法開發(fā)方向的AI研究員與工程師組成。
公司已部署大規(guī)模算力集群,并計劃在明年發(fā)布一款訓練規(guī)模達「十萬億token級」的前沿語言模型。
這筆融資也透露出一個信號:投資者不再只押注于OpenAI和谷歌等閉源專有模型,連開源路線也開始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點。
盡管一些人擔心開源AI模型可能帶來風險甚至濫用,但支持者認為這條路徑不可或缺。
紅杉的Stephanie Zhan認為現(xiàn)在就是AI行業(yè)的「決戰(zhàn)時刻」,而Reflection AI已接受挑戰(zhàn)。
熔爐時刻
真正的轉折點往往悄然而至——今日的選擇將定義未來數十年的軌跡。這些關鍵時刻塑造企業(yè)命運,同樣鑄就我們的事業(yè)與人生。
唯有敏銳識別潛藏的戰(zhàn)略拐點,并敢于打破常規(guī)果斷行動,才能在變革中持續(xù)領跑。
美版DeepSeek
下一步堅持開放智能
Reflection AI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 Misha Laskin表示,美國急需擁有像DeepSeek那樣的本土對標者——
一個能與頂級閉源模型競爭的開源AI平臺,否則可能在全球技術競爭中失去優(yōu)勢。
Laskin直言,當前西方開源模型普遍落后于DeepSeek及其他中國對手,這可能導致更多用戶轉向中國產品。
他指出,西方雖有Meta、法國的Mistral AI,甚至OpenAI等玩家也在參與開源,但整體競爭力仍顯不足。
在接受采訪時,Misha Laskin說道:「美國目前正缺少一個像DeepSeek那樣的存在,這也是我們這樣的實驗室為什么必須存在」。
他將當前局勢比作冷戰(zhàn)時期的太空競賽。
但無論是開源模型還是閉源模型,要想真正打造出領先的AI系統(tǒng),都需要海量的算力、頂級的科研人才——說到底,就是錢。
這也正是為何在今年3月剛完成1.3億美元融資僅七個月后,Reflection AI又火速完成了一輪高達20億美元的新融資。
Laskin坦言,Reflection AI未來還將需要更多資金,畢竟競爭對手也在加速融資。
他指出,僅OpenAI一家就在上月獲得了英偉達最多可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
不過,他認為開源模型的市場需求正在持續(xù)擴大,尤其是來自希望掌控自身AI技術的大型企業(yè)與政府,這將最終撐起一條可持續(xù)的商業(yè)路徑。
為什么堅持開放?
科技與科學的進步,源于開放與協(xié)作的價值觀。
無論是互聯(lián)網、Linux,還是現(xiàn)代計算的協(xié)議標準,都是開放的。
絕非偶然。正是因為開源,才有人能二次開發(fā)、深度定制,把它們嵌入全球各類系統(tǒng)。大學會教,初創(chuàng)會用,大企業(yè)會部署——開放,就是影響力。
開放科學的意義也在于:基于已有成果,別人可以學習、提問、改進、再突破。
如今的AI之所以取得如此進展,也正是因為許多關鍵技術是公開共享的,如自注意力機制、下一個token預測、強化學習等。
如今,AI正在成為所有產業(yè)的底層技術基礎。它驅動科研、提升教育、優(yōu)化能源、加速醫(yī)療診斷、重塑供應鏈……未來一切系統(tǒng),幾乎都將運行在AI之上。
但問題是,前沿AI技術如今正被少數閉門實驗室掌控。
如果這種格局持續(xù)下去,資本、算力、人才將被少數人壟斷。留給其他人的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我們必須在這個窗口消失之前,建立足夠強大、足以成為開發(fā)者和用戶首選的開放模型。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智能的基礎是開放且可獲取的,而不是由少數人掌控。
過去一年的成績
過去一年,Reflection AI為這個目標做好了充分準備。
Reflection AI的團隊成員曾參與推動多個重大AI項目:PaLM、Gemini、AlphaGo、AlphaCode、AlphaProof,以及ChatGPT、Character AI等。
Reflection AI搭建了一個曾被認為只有頂級實驗室才能實現(xiàn)的大規(guī)模訓練平臺,可支持大語言模型和強化學習的融合,具備訓練超大規(guī)模專家混合模型(Mixture-of-Experts)的能力。
首先,他們把這套方法用在「自動編程」這一關鍵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接下來,他們將把這套體系用于更通用的智能體推理(agentic reasoning)任務。
他們不僅完成了規(guī)模龐大的融資,還建立了一套可持續(xù)的商業(yè)模式,既保證開放理念,又能繼續(xù)發(fā)布前沿模型。
現(xiàn)在,我們正全力擴展,打造結合大規(guī)模預訓練與先進強化學習的下一代開放模型。
競逐超級智能
開啟終極智能比賽
2016年,現(xiàn)年37歲的谷歌DeepMind研究員Ioannis Antonoglou參與開發(fā)了AlphaGo。
八年后,他與另一位DeepMind前研究員、35歲的Misha Laskin攜手創(chuàng)辦了 Reflection AI,目標是打造一個能夠編寫與維護代碼的超級智能系統(tǒng)。
當前,大多數AI編程公司仍專注于為開發(fā)者提供輔助工具,而Reflection的野心是:徹底取代程序員。
Reflection創(chuàng)始團隊堅信,「自主編程」是通向通用超級智能(AGI)的「根節(jié)點問題」(root-node problem)。
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Ioannis Antonoglou說
我們認為,自主編程就是AGI完備的(AGI-complete)。
如果你能證明你擁有超級智能的軟件工程師,那你已經擁有了AGI。接下來只是將同一套算法推廣應用到其他垂類的問題上。
他認為,在「編程」這個問題里,你已經找到了獲得超級智能的完整路徑——所有構成智能所需的要素,都已經在這個任務中被激活。
代碼就是LLM的天然UI
智能的形式有很多種,不只是用于編寫代碼的那一種。但代碼恰恰是推進機器智能最「可觸達」的表層之一。
Misha Laskin預測道:「我們認為,智能的演化速度將快于軟件本身?!顾M一步解釋:
而選擇從軟件工程入手,是因為這個領域已經為機器智能做好了準備——整個軟件體系天生就更「機器友好」。
對人類來說,操控三維物體是天性;而對語言模型來說,編程語言就像人類的空間感知能力一樣本能天然。
對LLM而言,代碼就是最符合「人體工學」的操作界面。
這一趨勢的影響將逐步顯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軟件公司將會開始構建「AI友好型界面」,加速甚至瞬間完成人類與軟件產品的交互。
Misha設想了一種未來:「GUI的某些部分可能會被取代,背后實際是語言模型在用代碼完成任務?!?/strong>
原本需要用戶點十下的操作,未來可能只需模型生成一行代碼,任務即可完成。
Reflection團隊對「超級智能」的定義非常實用:能通過操作計算機來創(chuàng)造價值的系統(tǒng)。
Misha 表示:「我們認為,未來語言模型在軟件世界中完成工作的方式,就是通過代碼智能體(coding agent)。所以一旦你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實現(xiàn)了計算機上的超級智能,適用于任何擁有AI友好接口的軟件系統(tǒng)。」
Reflection的創(chuàng)始人相信,自主智能體最有效的訓練方式,是在為其量身定制的環(huán)境中練習技能——就像當年的DeepMind Atari游戲環(huán)境,或OpenAI Gym所做的一樣。
在「編程」領域,這些環(huán)境和工具已經比較容易想象;但對于其他更復雜的認知場景,可能還需要更大膽的想象力與技術突破。
Misha認為,當前的AI,就像蒸汽機時代早期——在熱力學理論尚未誕生之前,發(fā)明家們已能造出真正的機器。
從理論角度深刻理解模型為何有效,當然非常有價值。
在物理學中,每當人類從理論上徹底理解一個現(xiàn)象,都會引發(fā)新一輪實證創(chuàng)新浪潮——因為你知道該往哪里尋找。 但你無需等到理論完全成型,才能構建出可靠的系統(tǒng)。
受物理學大師費曼(Richard Feynman)的啟發(fā),Misha最初走上物理之路。
在一次關于能量守恒的演講中,費曼說過:
在如今的物理學中,我們并不知道「能量」究竟是什么。意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句話,如今同樣適用于AI——以及我們對「智能」的理解。
DeepMind創(chuàng)始人Demis Hassabis曾在諾貝爾獎采訪中如此總結對超級智能的追尋:
AI科學的核心,就是探索和理解什么是智能。 而理解某件事最深刻的方式,就是親手把它造出來。
現(xiàn)在,我們還有機會,真正建立一個前沿的開放智能體系。但窗口正在收窄,可能這就是最后一次機會。
參考資料:
https://x.com/reflection_ai/status/1976304405369520242
https://www.sequoiacap.com/article/reflection-ai-spotlight/
https://x.com/stephzhan/status/19763264932918071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