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火,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作者簡介:劉火,本名劉大橋。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有當代文學評論集《破殼的聲音》、散文集《緬懷清苦》、《獨自行走》,文史隨筆集《風月原本兩無功》、《敘州舊跡》,“金學專著”《瓶內(nèi)片言——劉火說〈金瓶梅〉》、唐詩研究《唐詩瑣議:地域辨識與鑒賞流變》、中西比較文化集《茶的力量》等多種出版。當代文論與古典文論曾獲“四川省文學獎”、四川省“巴蜀文藝獎”等獎。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5年8月,書價238.00元
在讀《三星堆現(xiàn)場》前,我是無論如何想象不出,如果要做一本三星堆的文物集圖譜,那將如何做?一個持續(xù)五十年熱度的三星堆遺赴、三星堆遺址發(fā)掘現(xiàn)場、三星堆發(fā)掘的寶物,一個已經(jīng)發(fā)掘出20000多件、修復(fù)已多達4000多件的三星堆寶物,將如何集于一本圖書上?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當我翻開并一頁又一頁(共348頁)仔細閱讀《三星堆現(xiàn)場》(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5年8月,下簡稱《現(xiàn)場》)時,所有的疑惑被解開。全書共分七編:一、古蜀雄風—青銅雕像群,二、陷入天堂—青銅面具系列,三、至尊至貴—其他青銅器,四、吹影鏤塵--金器系列,五、溫潤而澤—玉器系列,六、含山吞?!笱篮X惻c陶器,七、再驚天下—新出土的青銅器。七編的設(shè)制,既照顧了三星堆發(fā)掘出土的時間表,又照顧了三星堆出土器物的類別;既著重了三星堆出土最多也最具三星堆文明的青銅器,又以相當?shù)木幷峦怀隽巳嵌蚜硪恢仄鹘鹌鳌F呔幍脑O(shè)制,就其編目名看,《現(xiàn)場》還隱含了三星堆的作為中華文明的早熟文明之一的生產(chǎn)、經(jīng)濟、流通、社會、倫理和宗教等的大致線索和這一文明的開始、發(fā)展和當時(即這些物件的存留當時)的歷史敘事和文明探源敘事?!冬F(xiàn)場》的七編編目和400多幅圖譜,一如《現(xiàn)場》封面的諸多介紹中的一條“一座紙上的三星堆博物館”。確實如此,我曾到過三星堆博物館,事實上,《現(xiàn)場》比在實地親觀博物館更美更實在。因為,如你在博物館里,由于玻璃櫥窗的遮隔、由于燈光的反射、由于角度、由于人流等,都不無法與讀這部23個印張全彩色無的400多件三星堆寶物相比。
三星堆的意義和價值,無論從中華文明探源、還是從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玉器等物件的上古斷代,抑或三星堆與黃河文明(如二里頭)和長江下游文明(如良渚)的關(guān)系,還是三星堆與外來文明的交際可能,作任何的估量都不會為過。正如,本書主編之一的屈小強先生在序《大都氣象、古蜀風采》里所說,中華文明起源時的“滿天星斗”是,三星堆是“西南最亮之星”。即便按今考古界的流行說法,“三星堆”有可能晚于二里頭遺址和良渚遺址;但在我看來,即便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玉器、陶器在黃河文明和長江下游文明里找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物件,但是,三星堆,無論在1986年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還是2020年第二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有些物件只有三星堆才有的(如1986年出土的“青銅立人像”、2020年出土的“青銅神壇與組合體”等),這表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進程中,滿天星斗的星斗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正是這樣的個性,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才會發(fā)出如此耀眼而絢爛的光芒!
三星堆的出世幾近甲骨文出世一樣,“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張愛萍將軍語),從1986年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研究到2020年第二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和研究,碩果累累(這部圖譜就是明證),但卻依然有許多未解之迷。諸如,一些坑的文化堆積土的碳14測得4700年左右,但青銅器最早的不足4000年;又如,三星堆青銅器的造型,一些與黃河文明的商中后期(約距今3200-3500年)器型相似相近,但一些器型則是三星堆獨有的;三星堆發(fā)現(xiàn)大量的海貝,它們從哪里來,是古地中海的殘留(這不可能)?還是因貿(mào)易從盆地之外進來,如果是后者,那表明三星堆時期(至少在3000-4000前之間),巴蜀文明的開放和包容以及貿(mào)易,已經(jīng)很是發(fā)達。像1986年發(fā)掘的青銅立人、2020年發(fā)掘的“青銅神壇與組合像”,這在國內(nèi)是獨一的,即便在國際,這樣的可能屬于祭祀的的大型青銅器器型也是十分罕見的。再像只有三星堆才有的青銅人像的金面具,也是三星堆極具震撼的器物和器型,它們從哪里來,它們的功用是什么,一樣是一個沒有充分解讀的課題。近3米通高的青銅立人,是王還是巫(祭司),如何判定?他雙手所握的是權(quán)杖還是法器,至今也沒有一個肯定的說法(但同時出土的另一些持璋的青銅殘像看,它既可能是王也可能是巫,或是王與巫的合二為一)。再從2020年所發(fā)現(xiàn)的“青銅神壇與組合像”,除了它極為復(fù)雜的構(gòu)造(包括它的各個部分的鑄造、焊接、后期打磨等),僅底座就高達近一米?!扒嚆~神壇與組合像”,是神壇還是王壇,抑或或兩者合而為一的喻體?今似乎也未見定論的判斷。至于說,2020年新發(fā)現(xiàn)的“青銅龜背網(wǎng)格狀器”,它是我們臆測的“河圖洛書”,還是當時的最頂級計算器?即便這些有一個大致說法,這件器物上留有的金箔、絲綢、玉器,它們集于一體又說明了什么?青銅立人的華美服飾及胸前的“衽”(即特別的衣襟),完全是早熟文明的寫照,難道3000年前的巴蜀,服飾已經(jīng)是“禮”(無論是王權(quán)的禮,還是神權(quán)的禮)的重要標識?三星堆里的青銅造型,包括人物、神怪、人神/人怪合體、鳥獸、祭器(如青銅神樹),有多件與《山海經(jīng)》里所描述的相似、相近。那么,三星堆與《山海經(jīng)》以及中國第一部大西南的方志《華陽國志》里提及到的蜀地神祗(如蠶叢、魚鳧等)的關(guān)系是什么?三星堆那么多的器物、器物上有那么多的文飾和還有不能肯定的符號,但文字呢,至今沒有發(fā)現(xiàn)?!?/p>
《現(xiàn)場》是一部“紙上的三星堆博館”,就得用三星堆發(fā)掘的具有代表性的實物圖譜示人。這是這部圖譜光彩奪目的部分。但,這部書的理論性和學術(shù)性(而且是前沿性質(zhì)的學術(shù)性)于我,其重要性并不亞于對圖譜的震撼性感受。其主要原國是,這部書的編輯團隊是一批在巴蜀文明研究和三星堆考古研究著有成就的專家和學者組成的。《現(xiàn)場》一書兩主編之一屈小強(資深的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在此前出版了《三星堆—先落的古蜀文明》等,另一主編黃劍華(資深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在此之出版了《三星堆—震驚天下的東方文明》等。因此,我們在閱讀這部以圖譜為主的《現(xiàn)場》,不要漏掉了閱讀這部書的文字部分。二十世紀始到四十年代,因為安陽、因為敦煌,“甲骨學”、“敦煌學”成為最頂流的具有世界意義的兩大“顯學”;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八十年代以降,隨著四川三星堆、湖南湖北漢墓楚簡、浙江良渚、河南二里頭等遺址的新發(fā)現(xiàn)、二次發(fā)現(xiàn)和研究,逐漸形成蔚為大觀的“中華文明探源學”。在這史詩般的中華文明探源中,三星堆的陸續(xù)發(fā)掘和研究及成果,格外的耀眼。因此,屈小強先生提出的“三星堆學”,其意義不言而喻。屈小強特別強調(diào):一方面要構(gòu)建具有世界前沿學術(shù)水平的“三星堆學”,一方面則要將三星堆文明通俗地介紹給大眾。前者的方向是世界性,后者的方向是大眾性。前者是雄心,后者一樣也是雄心。即通過三星堆文明的前沿性研究和三星堆文明的大眾推廣,以此向世界展示其中華文明的悠久和燦爛;同時對筑牢中華民族的文化和文明自信大有裨益。
(寫于2025年9月26于敘府田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