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乍一看,三星堆的青銅器好似風格不一,既有與中原相似的青銅尊、青銅罍,又有辨識度極高的縱目面具、青銅神壇等。實際上,只要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類,便能發(fā)現(xiàn)其“亂中有序”的規(guī)律和風格。那么縱覽全局,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整體特點有哪些?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研究館員冉宏林以“數量之巨、造型之奇、體量之大”三個特征進行了概括。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圖據三星堆博物館)
所謂“數量之巨”,指的是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器數量之多。三星堆遺址8個祭祀坑共出土相對完整的青銅器近3000件。除了祭祀坑,考古工作者在遺址其他地點也發(fā)現(xiàn)過零星的青銅器,例如祭祀區(qū)外圍曾出土銅鈴、銅璧,月亮灣小城曾出土銅鈴,倉包包小城也出土過銅牌飾。
“造型之奇”,指的是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特征在國內其他青銅時代遺址中很少見到。相較于中原地區(qū)以容器為主的青銅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帶有明顯的本土特征,即器物以人物、動物、植物形象為主。即便是與中原風格的青銅禮器相似的尊、罍等器型,三星堆人也從外形、功能等多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造。
一號坑出土的青銅尊(攝影:劉可欣)
例如同樣是青銅尊,三星堆遺址1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尊相比中原地區(qū)的青銅尊圈足更高、口徑更大、器型更顯瘦高。同時,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中,還有中原地區(qū)所沒有的“人頂尊”造型。3號祭祀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8號坑出土的銅頂尊撐罍曲身人像,都顯示出三星堆人對“尊”這一器型的不同理解。
而所謂的“體量之大”,指的自然是三星堆出土青銅器體形的巨大,這是三星堆青銅器的重要特點。目前,三星堆單件青銅器最高的是一號青銅神樹,通高3.96米,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乃至世界上形體最大的單件先秦時期青銅器。除此之外,拼對后通高達2.53米的青銅鳥足頂尊神像,寬度1.31米的青銅大面具,拼對后通高1.65米高的青銅神壇……這些大體量的青銅器,在全國都頗為少見。
三星堆出土青銅跪坐人像(圖據三星堆博物館)
為何三星堆人會“偏好”這種體量巨大的青銅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副站長許丹陽認為,這些青銅器可能與當時的祭祀信仰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這一時期的青銅制造技術有關:這批青銅器的制造者不僅熟練地使用范鑄法,還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了芯骨、金屬芯撐、鑄接等技術。復雜、巨大的青銅器,還能幫助我們看到當時社會的生產力:“原料的獲取、青銅器的冶煉和鑄造,代表了當時的最高科技?!?/p>
青銅神樹、青銅神壇、青銅面具……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不僅豐富了中國青銅器的種類,為認識中國青銅文明提供了獨特的樣本;遺址出土的尊、罍等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廣泛發(fā)現(xiàn)的器型,反映和證明了三星堆文化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同時期的其他青銅文化一起,共同構建了輝煌的中國青銅文明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