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惠州市政協(xié)學習和文史委員會、惠州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編纂,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惠州文庫》正式面世。作為惠州當前最為全面系統(tǒng)的古籍文獻整理出版成果,這套文庫承載著惠州千年文脈,為地方文化傳承與研究注入了深厚力量。
惠州在嶺南文化版圖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座素有“人文古鄒魯,山水小蓬瀛”美譽的城市,以羅浮山為脊、惠州西湖為魂,人文底蘊與自然靈秀交相輝映:其中,羅浮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東晉時期,葛洪曾在此修道煉丹,并著成《葛仙翁肘后備急方》,由此開創(chuàng)嶺南醫(yī)道之先河;惠州西湖則與北宋文豪蘇東坡結下不解之緣——當年被貶謫至嶺南的蘇軾,曾在此寓居兩年有余,其相關詩文結集為《東坡寓惠集》,在明清兩代被反復雕版刊印,這一現(xiàn)象深刻彰顯出惠州民眾對蘇東坡精神的世代尊崇與傳承;明清以降,惠州書院講學之風綿延不絕,當?shù)貙W人以筆為耕,持續(xù)通過著述凝練思想精華,其中豐湖書院山長梁鼎芬創(chuàng)設的“豐湖書藏”,經(jīng)多年悉心經(jīng)營,藏書規(guī)模在當時冠絕全國州府級城市,成為惠州文化興盛的重要標志。
為及時搶救、保護惠州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助力惠州文化強市建設,2022年,中共惠州市委宣傳部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率先達成合作編纂意向,正式啟動《惠州文庫》文化工程。歷經(jīng)數(shù)年精心籌備與編纂,該工程于2025年7月順利完成。
《惠州文庫》共收錄惠州歷史文獻底本285種,涵蓋經(jīng)、史、子、集、叢五大類及附錄,總計60冊。
這套叢書共收錄惠州歷史文獻底本285種,涵蓋經(jīng)、史、子、集、叢五大類及附錄,總計60冊,體量厚重。其底本來源極為廣泛,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館藏文獻為核心基礎,同時廣泛整合多方資源——國內方面,收錄了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等公藏機構及私人藏家的重要古籍;海外方面,亦納入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等機構的珍稀典籍,真正實現(xiàn)了海內外惠州相關文獻資源的系統(tǒng)整合與共享。出版過程中,叢書采用原版影印的方式,涵蓋刻本、鉛印本、鈔本、石印本、稿本、影印本、油印本、拓本等多種版本類型,最大程度還原了惠州文獻典籍的歷史原貌。
值得關注的是,繼《廣州大典》之后,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便依托自身豐富的館藏資源,陸續(xù)整理出版了《中山文獻》(第一、二輯)、《東莞歷史文獻叢書》(第一、二輯)、《茂名歷史文獻叢書》、《韶關歷史文獻叢書》、《肇慶典籍》(古代第一輯)等區(qū)域性大型文獻匯編。此次《惠州文庫》的整理出版,無疑是該館體系化整理、開發(fā)地方歷史文獻規(guī)劃中的又一重大進展,進一步完善了廣東地方文獻整理的版圖。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羅彥清 通訊員 李艷麗 苗苗
攝影: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沙明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