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樓市那組數(shù)據(jù)看得人后背發(fā)涼 ——24 個重點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直接砍半,跌了 48%;二手房更慘,下滑 64%,相當于去年賣 10 套的量,今年只賣 3 套多。但詭異的是,二手房掛牌量還逆勢漲了 8%。
這可不是冷冰冰的數(shù)字,是咱們身邊實打?qū)嵉淖兓?。我那中介朋友說,國慶七天沒開一單,朋友圈從曬成交改成曬帶看量;小區(qū)門口的新房售樓處,每天搞特價房、送家電,照樣門可羅雀。更扎心的是,業(yè)主群里天天有人發(fā) “急售”,掛牌價一降再降,可問的人都沒幾個。
為啥曾經(jīng)擠破頭的 “金九銀十”,今年徹底失靈了?核心原因就三個,個個都戳中咱們普通人的痛點。
首先,大家手里的錢袋子和信心都沒底了。別看 5 年期 LPR 還維持在 3.5%,可現(xiàn)在誰還敢隨便借錢買房?前陣子聊天,開餐館的老王說去年賺的錢剛夠交房租,廠里上班的小李擔心被裁員,連信用卡都不敢刷爆。不是不想買,是真怕未來收入跟不上房貸。而且這兩年爛尾樓的新聞沒斷過,碧桂園、融創(chuàng)還在忙著債務(wù)重組,普通人誰敢拿一輩子積蓄賭交付?
其次,房企早就沒了 “搶旺季” 的底氣。財政部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 1-7 月地方賣地收入才 16950 億,比 2020 年同期跌了一半還多。房企手里沒錢,拿地都集中在北上廣深這些核心城市的好地塊,其他城市根本不敢拿。國慶期間北京、武漢倒是有 “好房子” 賣得不錯,但大多數(shù)城市的新房要么戶型老,要么配套差,根本吸引不了人。說白了,不是旺季不行了,是爛房子沒人要了。
最后,二手房市場徹底成了 “賣方內(nèi)卷現(xiàn)場”。年初重點城市掛牌量就突破 200 萬套了,國慶前還在漲。這些掛牌的業(yè)主里,有想置換的,有要還網(wǎng)貸的,還有被斷供逼急的。我鄰居阿姨的房子掛了 8 個月,從 180 萬降到 150 萬,還是沒人接。更要命的是,現(xiàn)在買房的都精得很,只挑性價比高的,那些虛高的掛牌價,純屬給自己找安慰。
這波 “旺季失效” 可不是小事,影響早晚會傳到咱們生活里。對房企來說,小開發(fā)商可能撐不過今年,以后市場都是保利這種能拿到百億融資的頭部企業(yè)的天下。對地方來說,賣地收入降了,修路、建學校的錢可能就得縮水,咱們身邊的配套升級肯定變慢。對普通人來說,想賣房的得做好 “持久戰(zhàn)” 準備,沒賣房的反而能多看多選 —— 畢竟現(xiàn)在是買方市場了。
不過我倒覺得,這未必是壞事。咱們得想明白一個理:以前的 “金九銀十” 根本不正常,全靠炒房的、投資的撐起來,房價虛高得離譜。現(xiàn)在成交量跌了,反而是市場在 “擠泡沫”。那些說 “政策一松就會漲” 的,都沒看清現(xiàn)實:現(xiàn)在的人買房,看的是工資能不能漲,房子能不能準時交,這些沒改善,再搞促銷也沒用。
還有個扎心的真相:不是樓市不行了,是 “閉眼買房賺錢” 的時代過去了。你看國慶期間,深圳、北京的好二手房照樣有人買,說明不是沒需求,是大家更挑剔了。以后的樓市,拼的是戶型、配套、物業(yè)這些真東西,那些靠炒作起來的房價,早晚得打回原形。
最后說句實在的,這組數(shù)據(jù)與其說是 “旺季失效”,不如說是市場終于回歸理性了。以前咱們被 “買漲不買跌” 的情緒帶著走,現(xiàn)在終于能靜下心來想:我到底要不要買房?這房子值不值這個價?這種清醒,比所謂的 “樓市繁榮” 靠譜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