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票難求的國慶檔電影院,今年卻顯得有些冷清,作為觀影的黃金周期,票房不僅沒有上漲,反而大幅下滑。
今年根據國家電影局的數據統(tǒng)計顯示,這次國慶檔累計的總票房為 18.35 億元,累計觀影人次為5007 萬。
或許還有很多人對這個數字沒有概念,2021年的觀影票房成績依然超過43億元,而去年最差的也達到了21.05 億元。
這次的票房成為了近8年來的倒數第二,更讓人意外的是,今年的假期已經延長到了 8 天,按理說日均票房應該要提升,但沒想到卻比往年收窄了。
而這些成績也都跟國慶檔的幾部電影有關系,那么對于這四部撲街的電影,你看過幾部呢?
看圖文更過癮! 關注我,精彩不斷!下方留言區(qū)已開放,等你來暢所欲言!頭號創(chuàng)作者激勵計劃#
今年的國慶檔票房前五,竟沒有一個破5億的,這與往年國慶檔大片頻出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
首先作為票房冠軍的是電影《志愿軍:浴血和平》,這部劇是系列三部曲的終章,所以靠著前作積累的口碑和觀眾,從上映首日起就連續(xù) 9 天拿單日票房冠軍。
系列總票房也到了 25 億以上,可是該劇在檔期里只拿到 4.5 億票房,貓眼預測它最終票房 5.93 億,大概率不及前兩部。
明明起點比任何一部劇都要高,為什么還會撲街呢,而這其實也離不開題材的問題。
首先關于《志愿軍》這樣的題材,我們在國慶之前就已經看過太多了,《南京照相館》《東極島》《731》等。
這類題材前期炒得火熱,再加上觀眾都愿意為這樣的作品買單,可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差評。
所以在這種主旋律大片密集上映期間,大家對《志愿軍:浴血和平》的期望就大幅度降低。
當然陳凱歌其實為這部片子是沒少花費經歷和成本,前后15億的開銷,更是找了幾千群演。
從宣傳開始就做得特別高調,在二十多所高校開了路演,跑遍北上廣深等城市,還上了央視晚會,預售時說要沖擊 20 億。
可結果現在連 5 億都沒到,看過的觀眾更是吐槽整個劇情都抓不住重點,該詳講的內容劇本一筆帶過,無關緊要的卻是占了大量的篇幅。
這種結構式一點都沒有戰(zhàn)爭片該有的緊張熱血勁兒,所以該片的票房已經不會再有太大的波動。
排名第二的《刺殺小說家 2》也是 大IP 的續(xù)作,起初在剛剛放出預告時,大家對它的期待值很高。
畢竟里面的演員也都是觀眾喜歡的,鄧超、雷佳音、王彥霖,這些演員單拎出來都是可以挑票房大梁的人物。
可沒想到放在一起之后,國慶檔期的票房竟只有2.95 億,而這次的貓眼預測該片的總票房或許也只能達到4.36 億。
有觀眾說看前半段都睡著了,后半段就跟看綜藝里的鄧超沒什么差別,或許也是真人秀帶來的弊端。
而主演鄧超為了宣傳特別拼,網上瘋狂營銷,線下帶主創(chuàng)跑各個城市路演,就算腳受傷拄著拐也沒停,但還是沒拉起來票房。
這跟四年前的那部楊冪主演的《刺殺小說家》10.35 億的成績差了一大截,確實算是鋪蓋。
而看過這部劇的觀眾反饋也是說這部片特效和動作戲還行,但劇情和文戲太弱,豆瓣評分只有 6.1 分。
其實系列電影的續(xù)作雖然可以給該片一些熱度,可關鍵是上映間隔的時間太長了,大家已經期待了四年,結果冒出這樣一個作品。
第三部《浪浪人生》同樣也是請來了票房保障黃渤,以及流量明星范丞丞,劇本定調就是走喜劇路線。
在周星馳的電影里,黃渤的搞笑程度被無限放大,在綜藝里范丞丞又被稱之為娛樂顯眼包。
為節(jié)目制造出的笑料是數不勝數,然而沒想到他們兩個的組合竟然讓該劇的口碑很平淡,豆瓣評分 6.4 分,檔期票房 2.19 億。
而這個評分其實對于喜劇電影來說不算高,觀眾覺得只是偶爾能笑出來,沒到值得專門跑一趟影院的程度。
不過它靠喜劇元素在東北地區(qū)票房占比不低,還連續(xù)兩天票房逆跌。
這部片宣傳時把黃渤和韓寒捆綁營銷,曬花絮、開脫口秀專場,網上發(fā)了很多預告,但有業(yè)內人說光宣傳費就花了 2 億,最后票房慘淡,排片一天比一天少。
另外國慶檔里口碑第一的其實是《震耳欲聾》,也是前面幾部劇里面評分最高的。
而貓眼以及淘票票這些軟件更是將評分打到了 9.6 ,而劇本更是聚焦聽障群體還加了反詐元素,不煽情不說教,能讓人產生共鳴。
不過它10月4日才最晚開畫,靠好口碑拿到 11% 的排片和 15% 的票房占比,供需比一直大于 1,但檔期結束才 1.75 億,預測總票房 2.5 億。
這部片新用戶和低頻用戶多,光是單人來看的比例就已經到了一半的程度,粉絲屬性明顯,這也限制了票房增長。
當然再說最后一部也是最慘劇《風林火山》,它集結了金城武、劉青云、梁家輝等一眾知名演員,又是犯罪片題材,本來被看好,但檔期票房連 1 億都沒突破。
這跟高昂的制作成本差距很大,被網友吐槽 “浪費了一手好牌”,其實中國電影產業(yè)在經歷深層次變革。
以前主旋律大片、IP 續(xù)作、明星主演隨便就能賣座的時代過去了,觀眾越來越理性,只愿為真正打動自己的內容買單。
市場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fā)展是必然的,不管大制作還是小成本,能跟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帶來新體驗,才能被認可。
我的觀點是,這次國慶檔票房遇冷其實是好事,它給電影行業(yè)敲了警鐘,讓從業(yè)者明白糊弄觀眾行不通了。
只有沉下心來做扎實內容,真正理解觀眾需求,才能讓電影市場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那么這幾部劇你又看過幾部呢?
參考信源: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