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流傳很廣的說法,說是羅榮桓元帥私下里「吐槽」過:
跟101共事,等于判無期徒刑。
我一直沒有查到這句話嚴格的出處,但在一些官方的出版物中也是采用了的,似乎說明這個 「吐槽」很能反映一點兩人之間的關系。
林羅是搭檔,然而搭檔本身就是一種相當微妙的關系。如果配合得好,特別是人也對、氣也順,便能處得像朋友一樣簡單;可如果人不對、氣不順,那彼此也能像夫妻一樣復雜。
林羅的個性和作風差異都很大。林一貫追求他的 「重點主義」,喜歡直捅要害,要害說完了,好,剩下的就由政委來講;而羅政委則要耐心細致得多。
舉個例子說。平津打下來之后,眼看著要進大城市了,東野的總部在通縣開會,各縱隊的首長都在,給他們敲敲警鐘。
會上,101先講。他說,現在我們又要過一個大關了,就是城市政策和紀律問題。這一關怎么過呢?跟打仗相比,過這一關的要領在哪里呢?101只強調了兩個字:
不動。
什么意思呢?101接著說,不管看到什么好東西,不要動手就是了:
沒有犯紀律的戰(zhàn)士,只有犯紀律的干部。只要干部的覺悟提高了,城市政策紀律的關也就過去了。
不動,這是101的講話特色。而羅帥的講話就比較長了,光是大框架就有三個點:城市政策紀律的戰(zhàn)略地位問題、干部責任性問題、抓得緊的問題。
我們知道,領導講話凡是有三個點的,這個講話一般都短不了。當然這不是說林羅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是說明兩人的角色和風格。
還有就是個性,林羅的個性差異就更大了。
他們的區(qū)別主要在哪里?用今天的話來說,林是要 爭C位的人,而羅帥是不爭C位的人。
羅帥之子羅東進在他寫父親的書里,描述了兩個細節(jié)。其一,父親從來不愿意拋頭露面,建國以后中央拍合影,每次他都躲到后面去,導致后來要搞他的紀念畫冊都很難辦。我搜了一些照片來看,好像還真是這樣。
其二,羅東進大學時在哈爾濱念書,假期坐火車回來,把座位讓給了一個老大爺,結果自己凍感冒了?;貋碇螅_帥聽到此事非常高興。教子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為人。
不光不爭C位,羅帥還盡在 「補位」。我們看《大決戰(zhàn)》會有一個感受,涉及到軍事問題,總是101先講和主講。他如果不講,羅帥會問一句 「考慮成熟了嗎」;他如果講完了,羅帥再補充。
比如101讓劉亞樓記錄之后,羅帥再補充說 「把炮縱加在錦州方面」。
只有心胸寬廣的人,才能安于在合作中做一個 「補位者」,全天下再也找不到比這更好合作的人了。
羅帥這個人心胸的確很寬,他沒有 「爭」的欲念,卻始終 有一種 「讓」的精神。他 很像東漢時期的將軍馮異,此人有個綽號叫 「大樹將軍」,每次論功行賞時都躲到樹下去, 「諸將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
而101顯然不是馮異,他非常在意自己的軍功和戰(zhàn)績,這個特點有不少老同志都講過。
聶帥說在紅軍時期,他剛到一兵團就發(fā)現101的口袋里常裝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載著每次戰(zhàn)斗殲敵和繳獲的數目。蕭克將軍也回憶過,衡寶戰(zhàn)役后殲敵數還沒搞清楚,101就上報滅了敵四十六軍一個師,經確認后只有一個團,最后也沒改過來。
我有個不恰當的比方,這很像一個公司里的那種頂級銷冠,他們唯銷售業(yè)績?yōu)樽罡吣繕?,十分追求效率,對搞業(yè)績很有興趣,對搞好同事關系沒什么興趣,還頗有些 「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氣勢。
由此,你能體會到與101合作的難度。這個難度并不在于他是代號排第一,他就要對102的工作大包大攬、橫加干涉;而是在于,當102的工作觸動他的羽毛時候,他就不高興了。
個人主義者通常很像一個刺猬,平??雌饋?「不動」 ,但只要觸碰到他的利益,他是會扎人的。
與個人主義傾向強烈的人相處,有什么妙招嗎?羅帥采取了一個十分高明的策略,兩句話:
大事不遷就,小事不糾纏。
咱們先說一件小事。當年東野在哈爾濱后方有很多家屬,孩子沒地方上學,羅帥讓妻子林月琴牽頭辦一個學校。林月琴同志比較爽直,她觀察到101長期在前方指揮部,葉群領著兩個孩子住在一個很大的房子,似無必要,于是便動員葉把房子騰出來辦學校。
葉同意了,但轉頭就找101告狀。羅帥這邊知道情況后,一面批評林月琴,說你招惹她干什么,可以找別的房子嘛;一面也說:
老林也是的,這件事上應該超脫一些,完全可以不用管嘛。
這就叫「小事不糾纏」,不糾纏能夠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而什么叫大事?就是原則性的問題。作為一個政委來說,原則性是絕對不能突破的底線。只要涉及到原則,哪怕會被刺猬扎到,也要堅決按自己的意見辦。
所有的政工高手,必然都是拿捏原則性的高手。
遼沈決戰(zhàn)期間,出過這樣一件事情。當時東野的指揮部還在雙城,總部電令錦州城郊的八縱以炮火封鎖錦州機場??慑\州當時有兩個機場,一個在城東,幾年都沒使用過,這個離八縱的防區(qū)更近;另一個使用中的機場位于城西,可它離九縱的駐地較近。
八縱首長有點迷糊,不知該封鎖哪個機場,于是復電請示,結果一來二去耽誤了兩天時間,101為此大發(fā)脾氣,劉亞樓作為 「雷公嘴」更氣,要親自去 「處理一下」。
這時 只有羅帥出來說了句公道話,他說,我們司令部下達命令時如果詳細一點,不是就不會出現這一差錯了嗎:
部隊出了差錯,也不能光批評下面,還應該從我們身上找找原因。
光是 「從我們身上找找原因」這句話,101是絕對說不出來的。蕭克將軍對其有兩個評價,一是 「過分自尊」,二是 「不太容人」。
過分的自尊會導致過度的自負,人會變得異常愛惜羽毛,對那些 「損壞」 他 羽毛的人,會產生不滿甚至憤怒。這是很多合作關系,最終走向破裂的重要原因。
林羅之間產生明顯的齟齬,恐怕還是跟 「戰(zhàn)錦州」有關。
101不想打錦州是顯而易見的,這在軍事上說的確是一步險棋。他最擔心的是部隊南下錦州后,被敵人抄后路,尤其是后勤補給線一旦被切斷,如果錦州久攻不下,部隊恐會有 「有去無回」的危險。
其實羅帥很不錯了。電影《大決戰(zhàn)》只是表現了他如何促使101下決心,而在實際戰(zhàn)局中,東野南下北寧線作戰(zhàn)的后勤尤其糧食運輸,主要都是羅帥在操心。
錦州是打下來了,廖耀湘也活捉了,最后問題出在哪呢?出在起草給中央的作戰(zhàn)總結報告中。
報告嘛,應當是實事求是的,還原戰(zhàn)役準備到結束的全過程。在這份報告里,羅帥如實寫了101攻錦前一度猶豫的問題,但寫得很婉轉,并且是用 「林羅劉」集體的名義。
101看到羅帥起草的這份報告,是什么反應呢?他把報告往桌子上一放,一聲未吭,轉身走了。對101而言,他不說話,本身就代表著一種態(tài)度。據說,他后來曾就這份報告諷刺羅帥:
你寫檢討,你有前途啊!
101有意見,羅帥在這樣的事情上也沒有遷就他,如實把報告遞了上去。
隨著最后勝利的到來,林羅的合作也逐漸走到了盡頭。
聶帥在他的回憶錄里曾寫道,平津戰(zhàn)役結束后,101當面向他提出,不要羅帥當四野的政委了,讓聶帥來當。聶帥聽了能怎么辦?當然是堅決拒絕啦!
林羅這對搭檔和劉鄧、陳粟截然不同,他們止于搭檔,成不了朋友,更無法像其他兩對一樣有著通家之好。
羅東進在他的《我的父親羅榮桓》一書中,寫到了兩家交往的一些 「側影」,這無可避免地涉及到葉群。葉群常跟 羅帥夫人林月琴 講一些 「無聊的話」 ,如 「林總對她很冷淡」之類。林月琴覺得這些話味道不對。
羅帥是政工高手,看人是非常準的,但為人處事也兼具原則與靈活。他對妻子說,葉群的經歷跟你不同,你同她:
既要搞好團結,又要保持一定距離。
這句話羅帥是對妻子說的,何嘗又不是對自己說的呢?
羅帥長期身體不好,在他們的合作過程中,101除了關照過一次羅帥的住房,幾乎再沒見到給予什么特別的關心。1963年,羅帥在彌留之際,守在他身邊的一位老帥,是誰呢?是幾乎從未在一起共事過的賀龍。
101的個性過分深沉,對這樣一位老搭檔,他到底是根本沒什么感情,還是說有感情,只是不善于表達?這個誰也說不清。
在羅帥去世之后,他有兩個舉動。一是在《解放軍報》上發(fā)表了一幅挽聯,看上去是飽含感情的:
六億人意氣風發(fā),日月重光,萬里長征,方期任重道遠;
數十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一朝永訣,痛失摯友知心。
羅東進在書里披露,這副挽聯是是別人起草的,原稿中最后四字為 「摯友良師」,101改為了 「摯友知心」。
101的另一個舉動則更為耐人尋味。羅帥逝世后,他在家中接見了羅東進。這是一場有點尷尬的見面。101問羅東進,你在哪個學校讀書?讀的什么系、什么專業(yè)?問完之后,他就坐在那里,陷入了沉默。
101不說話,身為后輩的羅東進自然也不好說話。不一會兒,林妻走了進來,說,林總要休息了。這場會面便戛然而止。
回來后,羅東進的朋友們說,你應該帶個筆記本,好把林總的指示記下來。羅東進回答說,帶筆記本也沒有用:
因為他確實什么也沒有說。
參考資料:
我的父親羅榮桓,遼寧人民出版社
聶榮臻回憶錄,人民出版社
羅榮桓在東北解放戰(zhàn)爭中,解放軍出版社
我的回憶,作家出版社
蕭克回憶錄,人民文學出版社
關注這個傳達室
更容易看到我的推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