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4月的井岡山日頭剛露,一輛從吉安出發(fā)的中巴沿著蜿蜒山路緩緩上行。車窗里,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攥著一張泛黃的舊照片,照片上年輕的她與一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年肩并肩站在茨坪。司機透過后視鏡瞥見,老人眼角掛著淚,卻始終坐得筆直。同行的當(dāng)?shù)馗刹枯p聲提醒:“彭媽媽,北山快到了?!崩先酥皇屈c頭,指尖卻微微發(fā)顫。
到陵園門口,她沒有讓人攙扶,執(zhí)意自己邁步。北山烈士陵園的大理石臺階并不算陡,可對一位在晚年仍拖著病體的老人來說,每一步都像攀巖。她沒有停,只在一尊尊銅像前默默凝視:朱德、王佐、曾志……那些戰(zhàn)火歲月里的名字,如今化作靜默的金屬,卻在她心里依舊滾燙。
她最終站到陳正人雕像面前。這尊銅像穿軍裝、握軍帽,目光越過山脊投向遠方,像在巡視當(dāng)年的防線。老人抬頭看了許久,突然輕喚:“正人,良鳳來看你了。”聲音極輕,卻像石子投入深潭,激起所有回憶。下一秒,她伏在銅像的胸前失聲痛哭。守墓的老兵后來回憶,那哭聲像鋒利的錐子,在山谷里回蕩良久。
時間倒回六十年前的1928年初春。15歲的良鳳——后來改名彭儒——隨湘南起義部隊穿行在寧岡、遂川一帶。瘦小的她背著兩桿宣傳旗,嘴里不停念著口令,腳步卻最快。她是宣傳隊里最活躍的女孩,也是井岡山最早的女戰(zhàn)士之一。那年4月,工農(nóng)革命軍在龍市與毛澤東領(lǐng)導(dǎo)的部隊會合,年輕的良鳳第一次見到陳正人:赤腳、滿頭汗,剛從前線跑回來就蹲下給戰(zhàn)士纏傷口,連水也顧不上喝。
山野的艱苦拉近了這對年輕人的距離。陳正人比彭儒大五歲,做事沉穩(wěn),說話卻總帶三分書卷氣。為了表達心意,他寫了一封文言情書。彭儒看不大懂,只抓到幾句“愿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行”,便拿給賀子珍“求翻譯”。賀子珍笑著說:“這小陳人好,能干,靠得住。”隨后,這對革命伉儷在茨坪的夜色里互許終身,沒有喜事,也無紅毯,僅借篝火照亮木屋,幾位戰(zhàn)友擊掌當(dāng)賀禮。第二天,陳正人又扛槍下山開會,彭儒則帶婦女隊分糧做鞋,婚期就這樣結(jié)束。
1929年初敵軍第三次“圍剿”井岡山,山口失守。彭儒已懷身孕,她和陳正人帶著不足百人的游擊隊躲進密林。夜宿山洞時,一條破棉被上窟窿數(shù)不清,冷風(fēng)直灌。陳正人用干草墊著妻子,自己靠洞壁坐著。彭儒卻輕聲說:“我不怕冷,怕沒槍?!币痪湓捵岅愓思t了眼。他們最終護著游擊隊安全撤出,頂住了最艱難的日子。
同年秋,彭儒在永新大灣村產(chǎn)下第一個孩子。嬰兒啼哭聲伴著外頭槍火,她只抱了半天,便狠下心托付給鄉(xiāng)親撫養(yǎng),隨部隊繼續(xù)轉(zhuǎn)移。多年后得知孩子早夭,她沉默良久,只說一句:“革命欠他的?!甭爜砥届o,實則血肉切割。
1934年,中央蘇區(qū)形勢惡化,陳正人留守江西組織游擊,彭儒奉命隨主力西征。她在長征途中高燒不退,董必武安排她留在井岡山修養(yǎng)。那段時間,她靠嚼樹皮硬撐,仍協(xié)助游擊隊收集情報。直到1937年輾轉(zhuǎn)抵達延安,夫妻倆又在窯洞里重逢。有人打趣:“跨越萬水千山的夫妻團圓,是不是得補個婚禮?”彭儒搖頭笑:“槍還沒放下,哪來閑情。”
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陳正人先后任江西省委書記、八機部部長。彭儒從延安到東北,再回北京,始終做組織與紀(jì)檢工作??臻e時,她四處尋找戰(zhàn)爭中的烈士遺孤。有人勸她保重身體,她卻說:“當(dāng)年犧牲那么多兄弟姐妹,我活著就得替他們撐點事?!倍潭桃痪?,擲地有聲。
1960年,她被評為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領(lǐng)獎時只穿舊灰布衫,上臺前還自嘲:“這身衣服夠簡樸吧?”臺下掌聲雷動??蓜觼y年代風(fēng)云突變,她與許多老同志一起被隔離審查。1972年,在周總理過問下恢復(fù)工作,她沒有一句怨言,又撲進水產(chǎn)系統(tǒng)調(diào)研。每去海島,她都和漁民同吃同住;海風(fēng)大,白發(fā)被吹得亂飛,她沒在意,只抓緊記錄潮汐、捕撈數(shù)據(jù)。
1985年離休后,她搬到一個不足五十平的小屋。群眾來信日益增多,她一封封分類,貼上小紙條寫辦理意見。秘書提醒她休息,老人擺擺手:“眼睛還亮,多看幾封沒事。”偶爾想起犧牲的親人,她會翻出陳正人的遺像,輕輕擦拭,再繼續(xù)寫批注。
于是就有了1987年的那次北山之行。那天從陵園返回吉安的途中,她始終沉默,手里緊握一束山菊。同行干部勸慰,她嘆道:“戰(zhàn)友們都在這里,我還要多活幾年,把他們的故事講完?!闭Z氣平常,卻讓人鼻酸。
2010年10月5日,彭儒在北京安然離世,享年九十八歲。她走得靜悄悄,遺囑里只留下一句話:“革命終身未竟,愿后人接續(xù)。”沒有豪言,依舊簡樸;沒有告別,像當(dāng)年井岡山的夜行軍,轉(zhuǎn)身就走??赡且宦暋傲鉴P來看你了”,仍回響在北山松風(fēng)之間,見證了一段跨越半個世紀(jì)的忠誠與愛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