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太多咨詢,擔心2026年房價進一步崩盤。
其中有個主要因素就是二手房集中解禁。
可能是2025年快結束了吧,越臨近越焦慮。
這里統(tǒng)一回應一下:二手房集中解禁并不會明顯打壓上海整體房價。
2021年開始,認購人數(shù)達到房源數(shù)的130%,買入五年內不得交易。
大量好房子都達到了130%,沒有進入二手房市場。
能交易的,都是沒人買的垃圾項目。
未來四年,上海將會解禁約12.5萬套次新房:
2026年:約33,016套
2027年:約47,691套
2028年:約32,672套
2029年:約11,702套
這些都是各個區(qū)域最優(yōu)秀的一批樓盤,將直接重塑房價體系。
網(wǎng)上有人說影響不大,二手房能交易了房東也不一定賣,很多小區(qū)掛牌房源只有總體的2%。
這明顯是對行業(yè)不了解,大部分小區(qū)都是剛交付時集中掛牌。
尤其是這批房子,前五年不讓賣,不意味著前五年沒有賣房需求。
積壓了幾年集中釋放,掛牌量肯定高。
甚至比正常小區(qū)還要高,因為這批是倒掛時代的新房。
一二手倒掛、積分制,嚴重扭曲了買房選擇。
在倒掛、積分制出來之前,大家買房都是區(qū)域分層。
浦東的買浦東、寶山的買寶山、閔行的買閔行。
2020年二手房大漲,新房沒怎么漲,新房開始比二手房便宜的多。
2021年開始,買房就不看區(qū)域了,只看倒掛。
哪里倒掛多就去買哪里。
很多媒體推波助瀾,天天發(fā)布倒掛排行榜,大家一窩蜂的扎進倒掛多的新房。
自住合適不合適不重要了,不合適的過幾年再賣掉,先把倒掛的錢賺到手。
那個年代,大虹橋、唐鎮(zhèn)恨不得收割了全市600-800萬的客戶。
買一套賺300萬,誰不心動。
別說上海了,環(huán)二有朋友因為倒掛,扭曲了城市選擇。
本來2019年要在上海買房的,發(fā)現(xiàn)南京有倒掛,買一套賺200多萬。
果斷放棄上海,去南京打新。
但歸根到底這些人都是剛需,需要自住的。
2026年限售解除了,還是要賣掉房子,買回自己生活、工作的區(qū)域。
環(huán)二那個朋友老早就準備賣掉南京房子了,畢竟上班在上海,老婆孩子都在上海。
倒掛越多的地方、越能收割全市的地方,解禁后賣房的人就越多,風險就越高。
為什么環(huán)二又說對上海房價影響不大?
即使是在倒掛時代,純投資的客戶也不多,大部分人確實有自住需求。
尤其是當時上海限購,外地投資客買不了。
是有找人代持的,幾個豪宅明顯一些,剛需盤并不多。
你一個外地人,對上海完全不了解,誰敢輕易在上海找個阿姨代持買新房?
2026年限售解除了,大家賣掉房子還要買的。
他的資金在樓市抽離,會繼續(xù)投入樓市。
對于上海樓市整體而言,抽離的資金量不會太大,不會產生系統(tǒng)風險。
房住不炒不是白喊的。
對于每個區(qū)域而言,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很多區(qū)域面臨著資金抽離,又有一些區(qū)域面臨資金注入。
改變的是上海樓市的區(qū)域格局。
樓市就是一個蓄水池,資金就是水,區(qū)域樓市資金抽走水位肯定下降。
在樓市本身看,就是供應量劇增。
其實這些年樓市垮掉,很大程度就是供應量太大。
房地產本身沒什么問題,需求量大多蓋新房,需求量小就少蓋點。
供需平衡,市場怎么會有問題?
只是有人希望不斷的賣新房,需求萎縮了,供應量沒有同等程度下降。
2021年以來恒大、碧桂園紛紛暴雷,這些房企之前重倉小城市甚至縣城。
業(yè)內戲稱縣城三分之一歸恒大、三分之一歸碧桂園。
他們暴雷后縣城就沒什么新房了,其他開發(fā)商也不敢去縣城拿地,縣城直接斷供了。
您猜怎么著?很多縣城房價竟然企穩(wěn)了。
沒有新房在樓市抽走資金,現(xiàn)有的二手房不會暴跌。
憑什么暴跌啊,縣城體制內、婆羅門又不是沒購買力,他們集中住在幾個小區(qū),很容易撐起房價。
之前有新房他們就集中搬離現(xiàn)在的小區(qū),那肯定暴跌 。
現(xiàn)在他們不搬走了,房價就穩(wěn)下來了。
上海跟縣城有點不一樣,上海的有錢人分散居住,不會集中住幾個小區(qū)。
對于某些區(qū)域市場,就有些縣城的特點,尤其是區(qū)域二手房市場。
新房有開發(fā)商操盤,可以收割全市客戶。
閔行有個新房古美閱華,定房客戶中閔行最多,第二名竟然是浦東。
普陀長征之前有個熱盤越秀蘇河和樾府,當時有些客戶沒買到,竟然跟著開發(fā)商去買了楊浦的新房。
這種跨區(qū)賣房,二手房里也有,比如高光時刻的大寧,本地客戶只有一半。
2020年-2021年,學區(qū)房高峰到來,要學區(qū)、居住品質結合,北上海只有大寧、新江灣。
再加上北境之王的慣性,中產客戶的信息收集能力,大寧一直熱度不斷。
其他普通區(qū)域就沒這個優(yōu)勢了,二手房買家大概率來自區(qū)域內部。
靠區(qū)域內居民接盤,就具備了縣城房產的特點——極易被供應量沖垮。
一個標桿樓盤出來,直接洗空當?shù)馗呤杖刖用瘛?/p>
一個標桿樓盤出來,直接改變當?shù)胤績r梯隊。
即使是大寧,也頂不住這個壓力。
中建玖上瑯宸出來,金茂府就不是標桿了,有可能成為二梯隊小區(qū)。
原來的二梯隊靜安府、寶華現(xiàn)代城等等,可能就成了三梯隊。
這個梯隊的下滑,是區(qū)域房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房子沒變,客群下沉了。
2026年限售二手房集中入市,他們都是標桿,將重塑很多地方的房價體系。
都在說大虹橋暴跌,其實有些小區(qū)很堅挺,比如虹廬灣成交價還有8萬。
那套房子送了一個30萬的車位,即使去掉車位也不便宜。
為什么虹廬灣堅挺?
因為800萬左右確實沒房子買,只能買這。
長寧房齡新一些,還是要1000萬。
2024年大虹橋新房基本斷供,幾個項目多少有些問題。
次新小三房基本都調整到了600多萬,周邊的九亭、江橋、南翔也就五六百萬。
800萬預算出現(xiàn)空白,必須拔一兩個項目出來,特別是需要學區(qū)的,更加剛性。
西虹橋這里還沒學區(qū),虹廬灣華師大附屬明年就建成了,而且閔行地位高點,個別需求就去那釋放了。
現(xiàn)在西虹橋也規(guī)劃了優(yōu)質學校,學校落地了、次新房集中入市了,需求就不一定釋放到虹廬灣。
是騾子是馬,還得再遛遛。
大虹橋的房價重塑是全面的,次新房都會受到影響,比如滬青平公路這邊的幾個,掛牌價還要5.5萬。
隔壁的南山雨果房齡老一點,其實品質也不錯,單價只有3萬多了。
能有這么大差距,是2020年后的次新房太少,中建都算標桿了。
后面真正的標桿紛紛入市,中建淪為二線小區(qū),跟南山雨果差距就沒那么大了。
這跟二手車一樣,準新車貴一些,其他普通二手車差距就小的多。
建議這批房東,能跑路就趕緊跑。
明年近郊市場,廝殺太激烈了。
去年取消了70/90,今年又說取消戶型限制,新房突然都是130平大戶型。
很多單價6、7、8萬的地方,總價直接干到了1000萬。
6、7萬的地段,總價都能到1000萬,上海1000萬的房子直接超供。
哪來那么多人有1000萬預算。
明年市區(qū)小三房集中解禁,總價也就1000萬出頭,誰去買6、7萬的郊區(qū)?
2026年,上海樓市面臨三重力量拉扯。
第一,標桿二手小區(qū)的集中入市。
第二,近郊戶型變大總價提高,跟市區(qū)白刃戰(zhàn)。
第三,市區(qū)新房繼續(xù)增加供應。
2026年,市場太復雜了。
其實本來市場很簡單,突然來個倒掛扭曲了市場、突然來個戶型限制扭曲了市場。
扭曲的肯定會再扭回來。
真是徒增波動。
言不盡意,很多影響因素沒辦法全部展開,歡迎大家添加微信詳細交流。
不管你是買房還是賣房,都需要一次全面梳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