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按鈕,方便以后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chuàng)作的動力~
翻開《三國演義》,閉月貂蟬的故事感動過多少人。打開《隋唐演義》,李元霸的神勇讓多少孩子崇拜??匆粓觥跺幟腊浮罚愂烂赖拿殖闪素?fù)心漢的代名詞。
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人在正史里壓根兒不存在?
一個侍婢,怎么就變成了四大美女
先說個真實的故事。
公元192年,洛陽城里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董卓被呂布?xì)⒘恕!逗鬂h書》的記載很簡單:"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fā)覺,心不自安。"
就這么一句話。
一個沒名字的侍婢,跟呂布私通,董卓發(fā)現(xiàn)了苗頭,拿戟砸呂布,然后司徒王允策反,呂布?xì)⒘硕?,故事結(jié)束。
整個過程里,壓根兒沒有什么連環(huán)計,更沒有什么絕世美女主動獻(xiàn)身救國。
元代人寫《三國志平話》,覺得不夠勁兒,一個侍婢算什么?得有名有姓才行,于是給她起了個名字貂蟬,還把她寫成了呂布的失散妻子。
你看,這個設(shè)定多有戲劇性,夫妻重逢,妻子卻被養(yǎng)父董卓占了,呂布一怒之下殺了董卓。
到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又覺得不對味兒,呂布為了老婆殺養(yǎng)父,這不成了私仇了嗎?格局太小。
于是把貂蟬改成了王允的義女,為了國家大義,主動犧牲自己,你看,一下子就高大上了。
清朝人梁章鉅在筆記里提到過一本失傳的書,叫《漢書通志》,里面記載:"曹操未得志,先誘董卓,進(jìn)刁蟬以惑其君。"
有人拿這個當(dāng)證據(jù),說貂蟬真實存在。
可問題來了,《漢書通志》早就失傳了,現(xiàn)存的《開元占經(jīng)》里也找不到這條注釋。你用一本找不到的書,證明一個查不到的人,這邏輯能站住腳嗎?
更關(guān)鍵的是,《三國志》作者陳壽離那個時代最近,該記的都記了。連董卓的少妻勸他別去上朝都記下來了,偏偏漏掉一個改變歷史進(jìn)程的美女?
不是陳壽漏記,是壓根兒就沒這個人。
董卓的侍婢倒是真有,名字沒留下,她的作用就是讓呂布心里不安,給了王允策反的機(jī)會,這才是歷史的真相。
一個無名侍婢,經(jīng)過600年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變成了四大美女之一。這個過程,就像滾雪球,每個時代的作者都往上加點料,最后誰也分不清哪個是雪,哪個是土。
一首詩,怎么變成了一個真人
《木蘭詩》你肯定會背。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這首詩最早出現(xiàn)在南朝陳的《古今樂錄》里,僧人智匠收錄時說了四個字:"木蘭不知名。"
連收錄的人都說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可到了明朝,徐渭寫了個劇本《雌木蘭替父從軍》,給她安排了全套家庭成員。父親叫花弧,母親姓袁,姐姐叫花木蓮,弟弟叫花雄,還給她找了個婆家,嫁給了王郎。
徐渭自己都說了,這是杜撰的。
可架不住戲好看啊,京劇唱,豫劇唱,越劇也唱。常香玉的《花木蘭》一句"誰說女子不如男",唱響了大江南北。
花木蘭這個名字,就這么定下來了。
其實《木蘭詩》里有線索,詩里稱皇帝為"可汗"。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鮮卑族的皇帝確實叫可汗。
詩里還提到"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黑山就是殺虎山,在今天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附近。
這些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都指向北魏。
北魏實行世兵制,"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說明木蘭家是軍戶,軍戶世代從軍,父死子繼。木蘭的父親在名冊上,家里又沒成年男丁,只能出一個人去打仗。
這個制度背景,詩里寫得清清楚楚。
可木蘭到底姓什么?哪里人?活在哪個年代?
沒人知道。
有人說她姓魏,河南虞城人;有人說她姓朱,湖北黃陂人;還有人說她姓任,山西人。甚至還有人說"木蘭"本身就是鮮卑族的復(fù)姓。
2011年,甘肅臨洮縣注冊了"貂蟬"和"貂蟬故里"的商標(biāo),你沒看錯,一個虛構(gòu)人物,也能注冊故里。木蘭的故里之爭更激烈,河南、湖北、陜西、安徽、內(nèi)蒙古,都說木蘭是自己家的。
一首詩,變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
可你要問我,歷史上有沒有木蘭這個人?我只能說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就算有,她的真實故事也早就淹沒在1500年的時光里了。
我們今天看到的花木蘭,是一代代文人藝術(shù)家塑造出來的形象,跟歷史沒多大關(guān)系。
兩個活人,怎么拼成了一個好漢
《隋唐演義》里,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條好漢,手持雙錘,力能扛鼎,一個下午殺得185萬人馬只剩65萬。
這得平均每秒鐘打死55個人。
你信嗎?
正史里確實有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子,竇皇后所生?!缎绿茣返挠涊d只有一句話:"幼辯惠,隋大業(yè)十年薨,年十六,無子。"
16歲就死了,什么都沒干。
那個力大無窮的李元霸是哪來的?
清朝人寫小說要避康熙皇帝玄燁的諱,把"玄"改成了"元",李玄霸變成了李元霸。然后作者一看,這名字挺響亮,干脆給他編個厲害的故事。
于是有了大鵬金翅鳥轉(zhuǎn)世,有了800斤的雙錘,有了罵天被雷劈的結(jié)局。
故事得有來源。李元霸打敗宇文成都的情節(jié),可能借鑒了李道玄的事跡。李道玄是李淵的堂侄,封淮陽郡王,作戰(zhàn)確實勇猛,能單槍匹馬沖陣,可他也不是那個神話里的李元霸。
再說羅成。
《說唐》里的羅成,北平王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使一桿五鉤神飛槍,在淤泥河被亂箭射死,年僅23歲。
歷史上有羅成嗎?有,但不是這個羅成。
羅藝確實有兒子,史書沒記載名字和事跡,羅成的故事,其實是從羅士信那兒搬來的。
羅士信是真實存在的隋末唐初名將。
《舊唐書》記載:"年十四,短而悍,力能扛鼎。"跟著秦瓊打天下,先屬隋將張須陀,后投瓦崗,再降王世充,最后歸唐。622年,劉黑闥圍城,羅士信守洺州,城破被俘,不屈而死,年僅28歲。
你看這經(jīng)歷,是不是很眼熟?
《說唐》把羅士信的戰(zhàn)功、經(jīng)歷、結(jié)局,全部安在了羅成頭上,還給羅成加了個北平王世子的身份,配了個悲情的愛情故事。羅士信這個人,在《說唐》里直接消失了。
到了后來的評書,覺得少個猛將,又把羅士信撿回來,這回羅士信變成了一個傻大個兒,羅成是白面小生。兩個人一憨一俊,戲劇效果更足。
一個真實的武將,被拆成了兩個虛構(gòu)人物,這種操作,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里不算罕見。
一個清官,怎么成了千古罵名
陳世美這個名字,你肯定知道。
負(fù)心漢的代名詞。
包拯鍘陳世美的故事,戲臺上唱了幾百年,可你去查北宋的歷史,從頭到尾,找不到一個叫陳世美的狀元。
北宋到清末,有名可考的狀元592人,陳姓狀元只有10個,沒有一個叫陳世美或者陳年谷。
而且,歷史上狀元當(dāng)駙馬的,只有唐代一個叫鄭顥的。為什么狀元很少當(dāng)駙馬?年齡不合適??忌蠣钤模径既氖畾q了,公主怎么可能嫁給個中年大叔?
那陳世美的故事哪來的?
最早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里面有個"陳年谷殺妻"的案子。陳年谷是狀元,妻子秦氏帶孩子來找他,他派人殺害,包拯判他充軍發(fā)配,不是鍘頭。
到了清朝,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觀眾看到韓琪自殺,秦香蓮倒在血泊中,不肯散場。磚頭瓦塊往臺上砸,大喊:"殺了陳世美!"
掌班的急了,看到后臺還沒卸妝的"包公",靈機(jī)一動:"你去把他鍘了!"
"包公"說:"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怎么同臺?"
"管他呢,只有你能治他!"
就這樣,一出臨時拼湊的戲,變成了經(jīng)典。
后來有人考證,說陳世美的原型是清朝均州人陳年谷。
順治八年進(jìn)士,官至貴州布政使參政,為官清廉剛直,很多同鄉(xiāng)來求官,他都拒絕了。有個叫胡夢蝶的同窗,被拒后懷恨在心,編了戲罵他。
這個說法也沒有確鑿證據(jù)。
可陳世美的名字,確實從此成了罵人的詞。
一個人,無論是真是假,只要被釘在了恥辱柱上,就再也洗不清了,文學(xué)作品的力量,有時候比歷史更強(qiáng)大。
說到這兒,你可能要問,為什么這些虛構(gòu)人物,能騙我們這么久?
答案很簡單。
正史寫得太簡略。《后漢書》只說"侍婢",不說名字;《新唐書》只說"薨,年十六",不說詳情;《木蘭詩》只說"替父從軍",不說姓氏籍貫。
歷史留下了空白,文學(xué)就來填補(bǔ)。
而文學(xué)創(chuàng)作是一代傳一代的,元代人寫《三國志平話》,明代人寫《隋唐演義》,清代人寫《說唐》。每個時代的作者,都在前人基礎(chǔ)上加料。
加著加著,虛構(gòu)的就變成了"真實"的。
更關(guān)鍵的是,這些故事太好看了。
貂蟬的連環(huán)計,比"侍婢私通"精彩;花木蘭替父從軍,比世兵制度感人;李元霸的神勇,比李玄霸早死刺激;陳世美被鍘,比充軍發(fā)配解氣。
好故事,自帶傳播力。
戲臺上唱,說書人講,老百姓聽得津津有味。聽得多了,就當(dāng)真了。
沒人會在看戲的時候,掏出《三國志》對照。
這就是文學(xué)的力量,它不需要符合史實,只需要符合人心。
我們需要英雄,文學(xué)就給我們塑造英雄;我們需要美女救國,文學(xué)就給我們設(shè)計美女;我們需要懲罰負(fù)心漢,文學(xué)就讓包公鍘了他。
至于真實歷史怎么樣?
那是史學(xué)家的事。
普通人記住的,是故事,不是史料。
這不是騙局,是人類對故事的天然需求,填補(bǔ)了歷史記載的空白。
你我都是這樣長大的,小時候聽《三國演義》,以為貂蟬真實存在。看《隋唐英雄》,以為李元霸天下無敵。聽豫劇《花木蘭》,以為替父從軍的姑娘就姓花。
直到某一天,翻開正史,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記住的,都是別人編的夢。
參考資料:
國家人文歷史官網(wǎng):《呂布被殺以后,貂蟬去哪兒了?》(2025年4月)
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花木蘭的故事何以流傳并影響海外?》(2022年9月)
中國歷史朝代人物網(wǎng):《李元霸是怎么死的?》(2021年6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