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這個坐擁豐富油氣資源的中東國家,正在努力超越能源依賴,向多元化經(jīng)濟轉型。為實現(xiàn)這一宏偉計劃,該國投入450億美元,打造位于首都多哈以北的盧塞爾新城。而在盧賽爾城主軸商業(yè)大道盡頭,則有一組四座“大煙囪”沖天而起,這正是2023年建成的盧賽爾廣場。
盧賽爾廣場項目占地11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10萬平方米,由兩棟301米、70層塔樓與兩棟215米、50層塔樓組成。其中,301米高雙塔位列卡塔爾第一。
四棟塔樓定位為“新中央商務區(qū)的催化劑”,通過高度與體量的對比,在濱海與盧賽爾體育場之間塑造出極具識別度的城市門戶。
項目由Foster + Partners設計,建筑師把“沙漠氣候下的高層節(jié)能范式”作為核心議題。塔樓平面呈橢圓形,自下而上旋轉90°,像緩緩扭轉的雕塑,既在視覺上削弱體量,又使立面自遮陽成為可能。
外立面上覆蓋著由數(shù)千噸鋁材制成的三角形遮陽鰭片,如同建筑的“呼吸系統(tǒng)”,有效阻隔了強烈日照,將太陽輻射大幅降低,并顯著節(jié)約了制冷能耗。
在塔樓之下,裙房與中央廣場共同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片段。連續(xù)的屋頂花園、帶頂步道以及錯落的商業(yè)空間,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遮蔭休憩的場所,也模糊了建筑與城市的邊界。
廣場下方銜接地鐵站,地上則整合了商業(yè)、文化與公共活動功能,配合本土耐旱植物與冷卻水景,營造出適宜沙漠氣候的微環(huán)境。
可持續(xù)理念貫穿于項目的每個細節(jié)。除了高效的遮陽系統(tǒng),建筑還采用了冰蓄冷、智能照明、雨水回收等一系列綠色技術,整體能耗遠低于常規(guī)超高層建筑。這些努力使其獲得了GSAS五星認證,成為中東地區(qū)綠色建筑的新標桿。
盧賽爾廣場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態(tài)度的表達——它展示了在極端氣候下,建筑如何兼顧環(huán)境響應與美學創(chuàng)新,也為未來高層建筑的發(fā)展路徑提供了富有啟發(fā)的實踐樣本。
你對該建筑的設計作何評價?
歡迎留言評論區(q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