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0日,臺灣省那場所謂的“雙十慶典”可真是熱鬧非凡,不過這熱鬧不是喜慶,倒像是一出沒排練好的荒誕劇,直接把藍綠兩邊的矛盾給擺上了臺面。
立院院長韓國瑜在萬眾矚目下,公然念錯講稿,當場“洗臉”賴清德,韓國瑜自己也懵了,念著念著眉頭緊鎖,停頓下來,臉上寫滿了思索。他很快反應過來,向現(xiàn)場致歉。
工作人員急忙上臺溝通,最后這尷尬的環(huán)節(jié),只能草草由儀仗隊的表演接續(xù)。一場本該莊重的致詞,就這樣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這起講稿烏龍,絕不只是工作人員手滑那么簡單,籌備方的副處長羅正杰事后解釋,是沒及時撤下前一位的稿子,并承諾會內部檢討。但這種技術性的說辭,掩蓋不了背后的政治劇本
賴清德的劇本,是那個講稿標題——“變局中,奮起的新臺灣”。搭配著股市沖上26000點的數(shù)據(jù),描繪了一幅欣欣向榮的圖景,這是一個關于光明的官方敘事,一切都在向上走。
可韓國瑜隨后真正要講的,是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他一開場先唱了首費玉清的老歌《國恩家慶》,似乎想緩和氣氛,但接下來的話卻字字戳心。
他把臺灣的現(xiàn)狀比作一個巨大的“堰塞湖”,表面看似平靜,底下卻危機四伏,警告說如果再不解決這些潛藏的問題,隨時可能迎來“滅頂之災”。
韓國瑜的“堰塞湖”里裝的是什么?是超過120萬領著低薪的民眾,是光電設施對農田的侵占,是非法砂石的胡亂開采,更是“去中化”政策撕裂社會造成的嚴重對立。
這番言論,立刻引爆了綠營,發(fā)言人吳崢猛烈開火,他指責韓國瑜把黨派斗爭帶到慶典上,破壞了場合的嚴肅性。吳崢認為,“堰塞湖”的比喻不僅不尊重救災人員和災民,更是在刻意制造社會恐慌。
綠營的火力點,并不僅僅針對韓國瑜的言論內容。他們更深層的指控,是針對韓國瑜的角色定位。吳崢直言,作為立院院長,言行應該更加中立、成熟,而不是淪為特定政黨的傳聲筒。
在綠營看來,韓國瑜早已“角色錯位”。他們翻出舊賬,批評他上任以來,就記錄不佳,不僅頻繁參加藍營的政治活動,損害立法機構的中立形象,更有強行通過被指違憲法案、違反議事規(guī)則的“前科”。
面對這些指控,韓國瑜自然有他的一套說辭。他辯解說,自己之所以這么說,不是為了挑起紛爭,而是要喚醒社會對危機的警覺。
他堅稱自己是在為普通民眾發(fā)聲,反映他們真實的困境,臺灣面臨的問題不只是兩岸關系,經濟和社會層面的裂痕同樣觸目驚心。
他這番辯護,實質上是用“民意代表”的身份邏輯,來回應外界對他“中立議長”角色的質疑。但這恰恰暴露了臺灣政治體制中,角色規(guī)范與政治現(xiàn)實之間那道巨大的鴻溝。
當理應中立的議長,必須通過扮演黨派“戰(zhàn)將”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時,整個政治舞臺的規(guī)則就已經扭曲了。
這場慶典,就這樣在公開的相互“洗臉”中,變得支離破碎。它本應是慶祝所謂“第114歲生日”的團結儀式,卻活生生成了分裂的競技場。
就連陳水扁的出席,都像是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注腳,為這場鬧劇增添了幾分荒誕的色彩。當一個本該凝聚共識的政治儀式,最后只剩下技術性的失誤、公開的攻訐和一地雞毛時,它本身的存在意義就已經被掏空了。
說到底,這場慶典的失序,根子在于其“法統(tǒng)不純”。一個根基不穩(wěn)的舞臺,自然上演不了團結的大戲。韓國瑜誤讀講稿,或許是個意外,但它卻意外地揭示了真相:在這個分裂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拿著錯位的劇本,念著無法與對方溝通的臺詞。
當一個本應彌合分歧的慶典,反而成為放大矛盾的擴音器時,其背后潛藏的社會與政治危機,遠比舞臺上的任何一句口誤都更加深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