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strong>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并非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個頻道,也并非所有事都值得你去辯個明白。
你站在山頂看風景,他在山腳談利弊。
彼此看到的世界本就不同,爭到面紅耳赤,非但換不來理解,反而會攪亂自己的心境。
通透的人,懂得永遠不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
1、和見識不同的人,不必爭辯
《莊子》有言:“井蛙不可以語于海,夏蟲不可以語于冰?!?/strong>
意思是,不要跟井底的青蛙談論大海,不要跟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
因為它們的眼界,被時空所局限,永遠無法理解你看到的風景。
與見識不同的人爭辯,輕則浪費口舌,重則自尋煩惱。
你描繪大海的壯闊,他執(zhí)著于門前水洼的深淺。
這并非他故意刁難,而是他的世界,只有那么大。
從前,一口老井里,住著一只青蛙。
井壁爬滿青苔,井底積著淺淺的水,偶爾有落葉飄進來,就是青蛙眼里最大的新鮮事。
它每天在井里蹦跳,抬頭看見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這世界多舒服啊,” 青蛙常對著井水自言自語,“有水有陽光,還有小蟲子當食物,還有誰的日子比我更自在?”
有一天,一只東海的鱉路過井邊,不小心掉進了井里。
青蛙見了,得意地游過去:“你看我住的地方多好,要不要留下來?”
鱉在井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勉強才能伸直身子,它嘆著氣說:
“我來自東海,那里的水一眼望不到邊,走幾百里,也看不到海岸。這樣的地方,你恐怕從沒見過。”
青蛙聽了,瞪大了眼睛,半天說不出話。
它低頭看著井底的方寸之地,不敢相信,自己眼里的整個世界,不過是別人眼中的一隅角落。
《論語》里講:“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strong>
與見識不同者爭,贏了道理,卻輸了心情。
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對無端的指責和誤解,內(nèi)心波瀾不驚。
因為他們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
把爭辯的時間用來深耕自己,時間自會為你證明一切。
2、和層次不同的人,不必爭辯
《道德經(jīng)》中講:“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br/>
層次不同,認知迥異,看到的世界便截然不同。
你追求精神的富足,他算計利益的得失。
這種根植于價值觀的差異,絕非言語能夠彌合。
強行爭辯,除了讓自己感到無力與挫敗,別無他用。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名叫公明儀的琴師,琴藝高超,能彈出世間最動聽的樂曲。
他擅長彈奏歡快的曲子,經(jīng)他指尖彈出的歌曲,能讓聽者如臨其境。
有一日,公明儀路過一片田野,見一頭黃牛正低著頭,慢悠悠地啃著青草。
他忽然來了興致,想讓這頭牛也聽聽自己的琴聲。
于是,他坐在田埂上,調(diào)好琴弦,彈奏起一首典雅悠揚的《清角之操》。
琴聲在田野間回蕩,時而像高山流水,時而像飛鳥啼鳴,若是懂琴的人聽了,定會沉醉其中。
可那頭黃牛卻毫無反應,依舊低著頭,啃完一叢草,又慢悠悠地走到另一處,仿佛根本沒聽見琴聲。
公明儀停下琴,有些失落。
他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黃牛正專注地甩著尾巴,驅(qū)趕身上的牛虻,滿心只有眼前的青草。
他這才明白,牛聽不懂高雅的琴曲,自己再用心彈奏,對牛來說也只是無用之功,就像和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再有理也難以相通。
《莊子》有言:“大辯不辯?!?/strong>
最高的辯論,便是不去辯論。
人生最大的清醒,就是不去說服一個層次不同的人。
你的善良,在他眼里可能是軟弱;你的寬容,在他看來或許是愚蠢。
面對層次不同的人,沉默是最好的回答,遠離是最佳的選擇。
把心力留給同頻的人,你的福報,會在寧靜中悄然生長。
3、無意義的爭辯,只是自我消耗
《西洋記》里講:“有理不在聲高?!?/strong>
很多時候,我們陷入爭辯,并非為了真理,而是為了那一點可憐的自尊心與勝負欲。
然而,無意義的爭辯,只是一場沒有贏家的內(nèi)耗。
它偷走你的時間,擾亂你的心緒,除了收獲一身的疲憊與嘈雜,內(nèi)心只剩一片荒蕪。
從前,有兩個農(nóng)婦,住在同村,家的田地相鄰。
一天,農(nóng)婦張氏曬稻谷時,一陣風吹來,把鄰居李氏家雞窩里的幾根雞毛吹到了張氏的稻谷里。
張氏見了,很生氣,跑到李氏家門口喊:“你家的雞把毛吹到我稻谷里了,快把雞關(guān)好!”
李氏聽了不服氣:“幾根雞毛而已,風把毛吹過去,又不是雞故意的!”
兩人吵了起來,從雞毛吵到“誰家的雞更淘氣”,又從 “誰家的田地收成好” 爭到 “誰家的男人更能干”。
她們越吵越兇,甚至忘了田里的活。
張氏的稻谷曬在太陽下,沒及時翻曬,傍晚下了場小雨,稻谷濕了,差點發(fā)霉。
李氏原本計劃下午去摘自家菜園里的黃瓜,結(jié)果因吵架耽誤了,黃瓜長老了,賣不上好價錢。
后來,村里的老人勸她們不要在做無意義的爭辯,兩人這才后悔不已。
《道德經(jīng)》中講:“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strong>
不與小人爭利,不與愚人爭理,不與俗人爭閑氣。
當你跳出爭辯,自然會發(fā)現(xiàn)天地的寬闊。
省下內(nèi)耗的精力,專注于提升自己,經(jīng)營家庭。
真正有智慧的人,從不活在別人的嘴里。
他們明白,真理,不是辯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道德經(jīng)》有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strong>
人生短暫,不要白白耗盡自己的光陰與心力。
人生境界的高低,體現(xiàn)在包容與沉默的修養(yǎng)里;為人處世的高下,源于不爭與放下的智慧中。
當你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認可來證明自己,當你能微笑著接納世間的不同,你的內(nèi)心,便修成了真正的強大與平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