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正是出游好時節(jié)。古人停車坐愛楓林晚,贊嘆霜葉紅于二月花;也曾見落霞與孤鶩齊飛,感悟秋水共長天一色。從心理學角度看,旅行遠非簡單的空間移動,它更像是一次心理療愈,賦予我們按下生活“重啟鍵”的勇氣與智慧。
旅行,是對抗心靈“僵化”的良方
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固定的節(jié)奏,變得“僵化”,甚至偶爾會迷失于日?,嵥椋浟松畹某踔?。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持續(xù)不變的環(huán)境容易導致思維固化與情感倦怠。而旅行,恰恰通過環(huán)境的徹底改變,打破了這種僵局。當我們面對山川大海的壯闊時,內心會不自覺地被震撼與洗滌。這種體驗促使我們從慣常的思維模式中跳脫出來,重新審視工作的意義與生活的目的。
在“選擇”中,重拾生活的掌控感
旅行中,小到選擇哪條路前行,大到決定在某個鐘愛的地方停留多久,每一個決定都由我們自己做出。這種“可以掌控自己行程”的體驗,在心理學上具有重要價值。它是對日常生活中太多“身不由己”和“言不由衷”的一種有效補償。當我們能夠為自己的旅程做主時,我們不僅在規(guī)劃路線,更是在練習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從而增強內心的自主性與效能感,對抗習得性無助。
深度體驗,勝過“走馬觀花”的療愈
真正的旅行,其核心價值不在于拍了多少照片“秀”在朋友圈,而在于深度的體驗與內化的思考。它關乎看到的風景、遇到的人、新奇的文化與生活方式。這種全身心的投入,能創(chuàng)造出豐富而獨特的“甜蜜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情感體驗是重要的心理資源。這些在旅途中收集的美好瞬間,如同儲存在我們內心的“情感電池”,能在回到日常后,持續(xù)為我們供電,幫助我們療愈生活中的瑣碎與煩惱,在面對“一地雞毛”時,多一份從容與堅持。
“旅行能讓我們在行走與思考中,拓寬生命的維度,重塑堅韌的內心。這個秋天,不妨計劃一次旅行,它不僅是為了看世界,更是為了在廣闊天地中,重新遇見那個真實、豐盈的自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周文秀表示。
記者 / 張雯婧
編輯 / 李伽缽
視頻 / 張雯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